巨災風險可保性與我國巨災保險發(fā)展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20 13:22
本文關鍵詞:巨災風險可保性與我國巨災保險發(fā)展研究
【摘要】:不管從世界范圍來看,還是單從我國巨災損失情況而言,巨災風險已經(jīng)成為全球各個國家所關注的焦點,多個專業(yè)領域的人士都在研究措施來管理及應對。面對日益猖獗的巨災風險,很多國家都已建立起了相應的國家巨災分散及補償機制,巨災保險體制即為一種有效的巨災風險分擔機制。但是,巨災保險在我國目前仍處于缺失狀態(tài)。在此背景下,如何在兼顧受災群眾、商業(yè)保險公司及政府這三方利益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我國巨災保險機制并成功運營巨災保險成為我國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也正是本文的研究重點。 本文采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方法,在闡釋巨災保險相關理論概念的基礎上,從可保性依據(jù)、現(xiàn)實條件以及模型探究這三個角度,分析了巨災風險的可保性。同時,以我國風暴潮災害風險為例,綜合使用圖示法和峰度值法這兩大度量數(shù)據(jù)厚尾性的方法,檢驗得出我國風暴潮災害風險數(shù)據(jù)不具有厚尾性,屬于可保風險,進一步增強了巨災風險可保性的說服力。對巨災風險可保性的探討為巨災保險模式設計等問題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據(jù)。緊接著描述了我國巨災保險行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從而說明我國研究巨災保險行業(yè)發(fā)展政策的必要性。最后將演化博弈分析工具引入我國巨災保險經(jīng)濟活動,詳細討論了政府干預前后我國巨災保險活動中群眾和商業(yè)保險公司的策略選擇問題,并結合我國巨災保險行業(yè)發(fā)展的實際情況,提出我國巨災保險行業(yè)的發(fā)展思路,以實現(xiàn)三方共贏的局面,加強我國的巨災風險管理。
【關鍵詞】:巨災風險 可保性 巨災保險 演化博弈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F842.64;X4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7
- 前言7-14
- 1 選題背景7-8
- 2 研究目的和意義8
- 3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8-11
- 3.1 巨災風險可保性方面8-10
- 3.2 巨災保險方面10-11
- 4 研究內容和方法11-12
- 4.1 研究內容11-12
- 4.2 研究方法12
- 5 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12-13
- 6 技術路線13-14
- 第一章 巨災風險理論簡析14-21
- 1.1 巨災及巨災風險的定義14-16
- 1.2 巨災風險的特征16-18
- 1.3 巨災風險的分類18
- 1.3.1 自然災害巨災風險18
- 1.3.2 人為災難巨災風險18
- 1.4 巨災的影響18-19
- 1.4.1 巨災的直接影響18-19
- 1.4.2 巨災的間接影響19
- 1.5 我國巨災風險狀況19-21
- 第二章 巨災風險的可保性分析21-31
- 2.1 巨災風險可保性的理論解釋21-23
- 2.1.1 巨災風險可保性的理論基礎22-23
- 2.2 傳統(tǒng)可保風險的特征23-24
- 2.3 巨災風險可保性分析24-28
- 2.3.1 巨災風險可保性邊界的拓展24-26
- 2.3.2 巨災風險可保性的模型探究26-28
- 2.4 識別我國風暴潮災害風險可保性的實證檢驗28-30
- 2.4.1 基于圖示法的實證分析28-29
- 2.4.2 基于峰度值的實證分析29-30
- 2.5 本章小結30-31
- 第三章 我國巨災保險發(fā)展必要性及現(xiàn)狀31-35
- 3.1 我國巨災保險發(fā)展必要性31-33
- 3.2 我國巨災保險發(fā)展現(xiàn)狀33-35
- 3.2.1 巨災保險體系的缺位33
- 3.2.2 巨災保險的需求不足33
- 3.2.3 市場存在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33-34
- 3.2.4 法律的缺失和機制的不完善34-35
- 第四章 我國巨災保險主體行為的演化博弈分析35-43
- 4.1 無政府干預的巨災保險演化博弈模型35-38
- 4.1.1 無政府干預的演化博弈模型35-36
- 4.1.2 討論分析36-38
- 4.2 政府干預下的巨災保險演化博弈模型38-42
- 4.2.1 政府干預下的演化博弈模型38-39
- 4.2.2 穩(wěn)定性分析39-42
- 4.3 本章小結42-43
- 第五章 演化博弈視角下我國巨災保險行業(yè)發(fā)展政策建議43-47
- 5.1 提高政府干預水平,提供財政資金支持43-44
- 5.2 轉變政府職能,形成長效機制44-45
- 5.3 群眾與保險機構積極參與45-47
- 結論47-49
- 參考文獻49-52
- 致謝52-53
- 作者簡介5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凱;齊中英;黃鳳;;我國發(fā)展巨災保險所面臨的供需不足分析及建議[J];商業(yè)研究;2006年06期
2 石興;;自然災害風險可保性研究[J];保險研究;2008年02期
3 田玲;成正民;高俊;;巨災保險供給主體的演化博弈分析[J];保險研究;2010年06期
4 謝家智;陳利;;我國巨災風險可保性的理性思考[J];保險研究;2011年11期
5 李炳圭,薛萬里;我國商業(yè)保險公司經(jīng)營地震巨災保險的可行性探討[J];保險研究;1997年01期
6 君承玲,李有運;巨災風險與中國保險公司的選擇[J];華南金融研究;2003年01期
7 雷冬嫦;李加明;周云;;基于巨災風險的可保性研究[J];經(jīng)濟問題探索;2010年07期
8 周延;郭建林;;農業(yè)巨災保險風險區(qū)劃及費率厘定研究[J];江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1年06期
9 吳祥佑;;可保性邊界拓展與保險業(yè)發(fā)展[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10 胡新輝;王慧敏;;我國洪水風險可保性研究[J];人民黃河;2008年06期
,本文編號:5682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568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