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散煤體內液態(tài)二氧化碳相變換熱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2-11 14:15
為研究液態(tài)二氧化碳(LCO2)在松散煤體內泄放過程的傳熱特征以及LCO2壓注參數(shù)對煤體溫度場的影響,利用自制試驗平臺開展松散煤體內壓注LCO2過程試驗,分析壓注過程煤體溫度的變化、壓注控制參數(shù)對致冷范圍的影響。結果表明:LCO2壓入松散煤體后瞬間發(fā)生相變,與煤體發(fā)生劇烈熱量交換,并形成低于CO2三相點溫度(-56.6℃)的相變致冷區(qū)域;沿射流方向,相變致冷范圍隨壓注時間增加呈對數(shù)增長;增大壓注流量、泄放口徑和入口壓力,相變致冷范圍分別呈指數(shù)、對數(shù)、線性函數(shù)增大。
【文章來源】:中國安全科學學報. 2020,30(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松散煤體LCO2壓注試驗測點分布
壓注口CO2溫壓變化
式中:Rt為相變致冷范圍最大半徑,mm;t為壓注時間,s。依據(jù)式(1)可知:E2中,300 s后,相變致冷范圍隨時間緩慢增加。圖4 E2不同時刻煤體溫度分布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液態(tài)CO2相變制冷降溫試驗研究[J]. 宋東平,周西華,李景陽,白剛.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 2017(08)
[2]井下液態(tài)二氧化碳滅火裝備的研究[J]. 葛亮,邵毅敏,蔣德獻,張廣勛,劉林,唐彥昌.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 2017(06)
[3]裂隙巖體注漿擴散范圍及注漿量數(shù)值模擬[J]. 王強,馮志強,王理想,唐德泓,馮春,李世海. 煤炭學報. 2016(10)
[4]惰化降溫耦合作用下的采空區(qū)低溫CO2注入流量與溫度研究[J]. 郝朝瑜,黃戈,王繼仁,賀飛. 火災科學. 2016(02)
[5]易自燃大采高工作面采空區(qū)注二氧化碳自燃區(qū)域分布規(guī)律研究[J]. 余陶,盧平,姚尚文,孫金華. 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 2016(01)
[6]基于惰化降溫耦合作用的采空區(qū)低溫CO2注入位置研究[J]. 郝朝瑜,王繼仁,黃戈,賀飛.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 2015(09)
[7]半“O”型冒落采空區(qū)注CO2防滅火的數(shù)值模擬[J]. 王繼仁,張英,郝朝瑜.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 2015(07)
[8]工業(yè)規(guī)模CO2管道泄放過程中的壓力響應及相態(tài)變化[J]. 喻健良,郭曉璐,閆興清,張永春,陳紹云. 化工學報. 2015(11)
[9]封存CO2在泄漏通道中遷移及相變過程的模擬分析[J]. 于博,劉永忠,楊勇,丁天. 高校化學工程學報. 2015(03)
[10]CO2對煤升溫氧化燃燒特性的影響[J]. 馬礪,王偉峰,鄧軍,張辛亥,王振平. 煤炭學報. 2014(S2)
碩士論文
[1]大傾角煤層二氧化碳防滅火采空區(qū)流場分布規(guī)律模擬研究[D]. 曹磊.四川師范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620426
【文章來源】:中國安全科學學報. 2020,30(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松散煤體LCO2壓注試驗測點分布
壓注口CO2溫壓變化
式中:Rt為相變致冷范圍最大半徑,mm;t為壓注時間,s。依據(jù)式(1)可知:E2中,300 s后,相變致冷范圍隨時間緩慢增加。圖4 E2不同時刻煤體溫度分布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液態(tài)CO2相變制冷降溫試驗研究[J]. 宋東平,周西華,李景陽,白剛.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 2017(08)
[2]井下液態(tài)二氧化碳滅火裝備的研究[J]. 葛亮,邵毅敏,蔣德獻,張廣勛,劉林,唐彥昌.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 2017(06)
[3]裂隙巖體注漿擴散范圍及注漿量數(shù)值模擬[J]. 王強,馮志強,王理想,唐德泓,馮春,李世海. 煤炭學報. 2016(10)
[4]惰化降溫耦合作用下的采空區(qū)低溫CO2注入流量與溫度研究[J]. 郝朝瑜,黃戈,王繼仁,賀飛. 火災科學. 2016(02)
[5]易自燃大采高工作面采空區(qū)注二氧化碳自燃區(qū)域分布規(guī)律研究[J]. 余陶,盧平,姚尚文,孫金華. 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 2016(01)
[6]基于惰化降溫耦合作用的采空區(qū)低溫CO2注入位置研究[J]. 郝朝瑜,王繼仁,黃戈,賀飛.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 2015(09)
[7]半“O”型冒落采空區(qū)注CO2防滅火的數(shù)值模擬[J]. 王繼仁,張英,郝朝瑜.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 2015(07)
[8]工業(yè)規(guī)模CO2管道泄放過程中的壓力響應及相態(tài)變化[J]. 喻健良,郭曉璐,閆興清,張永春,陳紹云. 化工學報. 2015(11)
[9]封存CO2在泄漏通道中遷移及相變過程的模擬分析[J]. 于博,劉永忠,楊勇,丁天. 高校化學工程學報. 2015(03)
[10]CO2對煤升溫氧化燃燒特性的影響[J]. 馬礪,王偉峰,鄧軍,張辛亥,王振平. 煤炭學報. 2014(S2)
碩士論文
[1]大傾角煤層二氧化碳防滅火采空區(qū)流場分布規(guī)律模擬研究[D]. 曹磊.四川師范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6204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620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