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煤層立體開采卸壓影響關系量化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9-03 08:59
為準確分析晉煤集團3#、9#、15#煤立體開采耦合卸壓影響關系,明確各主采煤層卸壓影響范圍,采集寺河二號井礦區(qū)內3#、9#、15#煤穩(wěn)定采空區(qū)及正�;夭晒ぷ髅娌煽諈^(qū)混合瓦斯,測試各主采煤層采空區(qū)混合瓦斯組分及碳氫同位素值,并運用優(yōu)化后的基于穩(wěn)定碳氫同位素示蹤分析五端元分源計算模型,計算出各主采煤層采空區(qū)本煤層及鄰近層瓦斯來源比例,確定9#、15#煤均處于3#煤的遠距離卸壓影響范圍內,15#煤處于9#煤底板彎曲變形帶,9#煤處于15#煤采空區(qū)頂板彎曲下沉帶。
【文章來源】:煤炭技術. 2020,39(10)
【文章頁數】:4 頁
【部分圖文】:
穩(wěn)定采空區(qū)混合瓦斯氣樣來源平均體積比例結構餅圖
由圖2(a)可知,在整個33 d觀察時間周期內,從觀察點到工作面10~98 m的空間范圍內,3617工作面采空區(qū)瓦斯涌出來源體積以3#本煤層為主,平均體積占比74%,但此期間3#本煤層的解吸瓦斯體積占比穩(wěn)步下降,最大降幅為54%~92%。同期其鄰近層15#煤解吸瓦斯體積占比逐漸上升,升幅為8%~30%,平均體積占比12%。其他鄰近層中,組合層和9#煤瓦斯體積占比5%~7%,2#煤解吸瓦斯體積占比很小,可以忽略。從采空區(qū)瓦斯來源體積結構看,15#煤解吸瓦斯對3#煤采空區(qū)瓦斯來源構成了影響。15#煤處于3#煤遠距離卸壓保護范圍內,3#煤工作面采動對15#煤有明確的卸壓增透影響,但時間和空間滯后回采工作面。由圖2(b)可知,觀察初期(時間為回采工作面推過觀察點15 d,空間為距離觀察點0~43 m),97307工作面采空區(qū)瓦斯涌出來源體積以9#本煤層為主,平均體積占比58%,但此期間9#本煤層的解吸瓦斯體積占比不斷下降,降幅為47%~72%。同期其鄰近層15#煤解吸瓦斯體積占比逐漸上升,升幅為22%~51%,平均體積占比36.8%。其他鄰近層解吸瓦斯體積占比很小,可以忽略。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采空區(qū)瓦斯涌出來源量化判識方法——以寺河礦為例[J]. 周偉,袁亮,張國亮,都海龍,薛生,賀光會,韓云春. 煤炭學報. 2018(04)
[2]灰色-分源預測法對煤礦瓦斯涌出量的應用研究[J]. 魏春榮,李艷霞,孫建華,米紅偉,李珺. 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 2013(04)
[3]分源預測法在厚煤層瓦斯涌出量預測研究中的應用[J]. 羅躍,朱炎銘,王懷勐,李武,張建勝,鐘和清. 煤炭工程. 2011(03)
[4]基于碳同位素組成的大氣NMHCs光化學壽命研究[J]. 彭林,任照芳,張會敏,牟玲,施瑞良. 中國環(huán)境科學. 2010(07)
[5]晉城地區(qū)煤層甲烷碳同位素特征及成因探討[J]. 段利江,唐書恒,劉洪林,李貴中,王勃. 煤炭學報. 2007(11)
[6]礦山統(tǒng)計法預測綜放工作面瓦斯涌出量[J]. 趙鵬偉. 機械管理開發(fā). 2006(03)
[7]混源天然氣定量計算方法——以川西地區(qū)白馬廟氣田為例[J]. 王順玉,戴鴻鳴,王海清. 天然氣地球科學. 2003(05)
[8]沁水盆地晉城地區(qū)煤層氣成因[J]. 胡國藝,劉順生,李景明,李劍,張建博,李志生.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2001(04)
[9]煤層甲烷碳同位素在煤層氣勘探中的地質意義——以沁水盆地為例[J]. 張建博,陶明信. 沉積學報. 2000(04)
[10]四川盆地海相碳酸鹽巖大型氣田天然氣地球化學特征與氣源[J]. 王順玉,戴鴻鳴,王海清,黃清德. 天然氣地球科學. 2000(02)
本文編號:3380822
【文章來源】:煤炭技術. 2020,39(10)
【文章頁數】:4 頁
【部分圖文】:
穩(wěn)定采空區(qū)混合瓦斯氣樣來源平均體積比例結構餅圖
由圖2(a)可知,在整個33 d觀察時間周期內,從觀察點到工作面10~98 m的空間范圍內,3617工作面采空區(qū)瓦斯涌出來源體積以3#本煤層為主,平均體積占比74%,但此期間3#本煤層的解吸瓦斯體積占比穩(wěn)步下降,最大降幅為54%~92%。同期其鄰近層15#煤解吸瓦斯體積占比逐漸上升,升幅為8%~30%,平均體積占比12%。其他鄰近層中,組合層和9#煤瓦斯體積占比5%~7%,2#煤解吸瓦斯體積占比很小,可以忽略。從采空區(qū)瓦斯來源體積結構看,15#煤解吸瓦斯對3#煤采空區(qū)瓦斯來源構成了影響。15#煤處于3#煤遠距離卸壓保護范圍內,3#煤工作面采動對15#煤有明確的卸壓增透影響,但時間和空間滯后回采工作面。由圖2(b)可知,觀察初期(時間為回采工作面推過觀察點15 d,空間為距離觀察點0~43 m),97307工作面采空區(qū)瓦斯涌出來源體積以9#本煤層為主,平均體積占比58%,但此期間9#本煤層的解吸瓦斯體積占比不斷下降,降幅為47%~72%。同期其鄰近層15#煤解吸瓦斯體積占比逐漸上升,升幅為22%~51%,平均體積占比36.8%。其他鄰近層解吸瓦斯體積占比很小,可以忽略。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采空區(qū)瓦斯涌出來源量化判識方法——以寺河礦為例[J]. 周偉,袁亮,張國亮,都海龍,薛生,賀光會,韓云春. 煤炭學報. 2018(04)
[2]灰色-分源預測法對煤礦瓦斯涌出量的應用研究[J]. 魏春榮,李艷霞,孫建華,米紅偉,李珺. 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 2013(04)
[3]分源預測法在厚煤層瓦斯涌出量預測研究中的應用[J]. 羅躍,朱炎銘,王懷勐,李武,張建勝,鐘和清. 煤炭工程. 2011(03)
[4]基于碳同位素組成的大氣NMHCs光化學壽命研究[J]. 彭林,任照芳,張會敏,牟玲,施瑞良. 中國環(huán)境科學. 2010(07)
[5]晉城地區(qū)煤層甲烷碳同位素特征及成因探討[J]. 段利江,唐書恒,劉洪林,李貴中,王勃. 煤炭學報. 2007(11)
[6]礦山統(tǒng)計法預測綜放工作面瓦斯涌出量[J]. 趙鵬偉. 機械管理開發(fā). 2006(03)
[7]混源天然氣定量計算方法——以川西地區(qū)白馬廟氣田為例[J]. 王順玉,戴鴻鳴,王海清. 天然氣地球科學. 2003(05)
[8]沁水盆地晉城地區(qū)煤層氣成因[J]. 胡國藝,劉順生,李景明,李劍,張建博,李志生.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2001(04)
[9]煤層甲烷碳同位素在煤層氣勘探中的地質意義——以沁水盆地為例[J]. 張建博,陶明信. 沉積學報. 2000(04)
[10]四川盆地海相碳酸鹽巖大型氣田天然氣地球化學特征與氣源[J]. 王順玉,戴鴻鳴,王海清,黃清德. 天然氣地球科學. 2000(02)
本文編號:33808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380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