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孔密度多孔介質燃燒器內低濃度瓦斯燃燒特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09 22:29
為了解決我國煤礦瓦斯抽采中大量低濃度瓦斯無法直接利用的問題,通過搭建多孔介質燃燒器內低濃度瓦斯燃燒試驗系統(tǒng),探究了5種不同孔密度多孔介質燃燒器內低濃度瓦斯燃燒溫度分布及污染物排放規(guī)律。研究結果表明:多孔介質燃燒器孔密度對低濃度瓦斯燃燒溫度的影響并非線性函數關系,在孔密度由10孔增加到20孔時,多孔介質燃燒器內燃燒溫度成上升趨勢;在孔密度由20孔增加到40孔時,多孔介質燃燒器內燃燒溫度出現先降低后升高的趨勢?酌芏葹20孔的多孔介質內整體換熱效果較好。相同流速燃燒工況下,不同孔密度多孔介質內的CO排放濃度均隨當量比的增加而降低,NO的排放濃度隨當量比的增加而升高?酌芏葹20孔的多孔介質對應的CO排放濃度在所測當量比范圍內普遍偏低,NO的排放濃度相對較高;孔密度為10孔的多孔介質對應的CO排放濃度偏高,NO的排放濃度偏低。
【文章來源】: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 2020,47(03)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5 頁
【部分圖文】:
燃燒試驗系統(tǒng)示意圖
供氣系統(tǒng)主要為多孔介質燃燒器提供符合要求的混合氣體,其主要成分及體積分數為CH434.3%、CO21.2%、O219.6%、N2及其他氣體44.9%;混合氣體經過減壓閥和智能流量計后與凈化的壓縮空氣在混合室進行充分混合,之后被送入多孔介質燃燒器中進行燃燒。多孔介質燃燒器結構如圖2所示。將高能點火器的噴嘴插入多孔介質燃燒器的煙氣出口處;在煙氣出口處采用MRU DELT2000煙氣分析儀分析低濃度瓦斯燃燒后的煙氣成分及含量;數據采集系統(tǒng)通過熱電偶傳感器采集多孔介質燃燒器溫度,并傳給電腦進行分析處理。
0.60當量比下,5種不同孔密度(10孔、15孔、20孔、30孔和40孔)多孔介質材料外壁表面溫度沿燃燒器軸向位置的變化情況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5種不同孔密度的多孔介質外壁表面溫度均經歷了一個先升高再降低的變化過程:孔密度由10孔增加到20孔時,溫度呈上升趨勢;孔密度由20孔增加到40孔時,溫度出現了先降低后升高的現象。由此可見,多孔介質的孔密度對燃燒溫度的影響并非線性函數關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煤礦瓦斯(煤層氣)濃縮提純技術及其應用[J]. 邢紅. 煤炭工程. 2018(01)
[2]低濃度瓦斯安全直接燃燒技術研究[J]. 趙旭生,逄錦倫. 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 2017(06)
[3]礦井低濃度瓦斯在多孔介質內預熱增壓燃燒特性研究[J]. 王松浩,宋正昶,尹澤光. 煤炭技術. 2016(09)
[4]煤礦低濃度瓦斯微生物氧化技術研究[J]. 王振江. 煤炭技術. 2016(08)
[5]泡沫陶瓷內瓦斯氣體預混燃燒污染物排放規(guī)律試驗研究[J]. 李德波,宋正昶,徐齊勝,沈躍良,曾庭華,廖永進. 廣東電力. 2014(03)
[6]礦山低濃度瓦斯高效利用研究[J]. 武文慶. 能源技術與管理. 2013(06)
[7]中國煤與瓦斯突出事故現狀及其預防的對策建議[J]. 胡千庭,趙旭生. 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 2012(05)
[8]預混氣體在泡沫陶瓷多孔介質燃燒溫度分布與火焰面移動特性[J]. 朱茜茜,程樂鳴,鄭成航,駱仲泱,岑可法.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2012(17)
[9]低濃度煤礦瓦斯的脈動燃燒技術[J]. 李聰,袁隆基,丁艷,趙志紅.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1(07)
[10]低濃度瓦斯在泡沫陶瓷內過焓燃燒的實驗研究[J]. 宋正昶,林柏泉,周世寧. 煤炭學報. 2011(04)
本文編號:3332915
【文章來源】: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 2020,47(03)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5 頁
【部分圖文】:
燃燒試驗系統(tǒng)示意圖
供氣系統(tǒng)主要為多孔介質燃燒器提供符合要求的混合氣體,其主要成分及體積分數為CH434.3%、CO21.2%、O219.6%、N2及其他氣體44.9%;混合氣體經過減壓閥和智能流量計后與凈化的壓縮空氣在混合室進行充分混合,之后被送入多孔介質燃燒器中進行燃燒。多孔介質燃燒器結構如圖2所示。將高能點火器的噴嘴插入多孔介質燃燒器的煙氣出口處;在煙氣出口處采用MRU DELT2000煙氣分析儀分析低濃度瓦斯燃燒后的煙氣成分及含量;數據采集系統(tǒng)通過熱電偶傳感器采集多孔介質燃燒器溫度,并傳給電腦進行分析處理。
0.60當量比下,5種不同孔密度(10孔、15孔、20孔、30孔和40孔)多孔介質材料外壁表面溫度沿燃燒器軸向位置的變化情況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5種不同孔密度的多孔介質外壁表面溫度均經歷了一個先升高再降低的變化過程:孔密度由10孔增加到20孔時,溫度呈上升趨勢;孔密度由20孔增加到40孔時,溫度出現了先降低后升高的現象。由此可見,多孔介質的孔密度對燃燒溫度的影響并非線性函數關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煤礦瓦斯(煤層氣)濃縮提純技術及其應用[J]. 邢紅. 煤炭工程. 2018(01)
[2]低濃度瓦斯安全直接燃燒技術研究[J]. 趙旭生,逄錦倫. 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 2017(06)
[3]礦井低濃度瓦斯在多孔介質內預熱增壓燃燒特性研究[J]. 王松浩,宋正昶,尹澤光. 煤炭技術. 2016(09)
[4]煤礦低濃度瓦斯微生物氧化技術研究[J]. 王振江. 煤炭技術. 2016(08)
[5]泡沫陶瓷內瓦斯氣體預混燃燒污染物排放規(guī)律試驗研究[J]. 李德波,宋正昶,徐齊勝,沈躍良,曾庭華,廖永進. 廣東電力. 2014(03)
[6]礦山低濃度瓦斯高效利用研究[J]. 武文慶. 能源技術與管理. 2013(06)
[7]中國煤與瓦斯突出事故現狀及其預防的對策建議[J]. 胡千庭,趙旭生. 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 2012(05)
[8]預混氣體在泡沫陶瓷多孔介質燃燒溫度分布與火焰面移動特性[J]. 朱茜茜,程樂鳴,鄭成航,駱仲泱,岑可法.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2012(17)
[9]低濃度煤礦瓦斯的脈動燃燒技術[J]. 李聰,袁隆基,丁艷,趙志紅.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1(07)
[10]低濃度瓦斯在泡沫陶瓷內過焓燃燒的實驗研究[J]. 宋正昶,林柏泉,周世寧. 煤炭學報. 2011(04)
本文編號:33329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332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