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流水域孤島被困事故救援方法
【圖文】:
而增大,因此在制作多錨點系統(tǒng)時盡量減小兩端固定點形成的角度,一般不宜超過90°,如圖1(b)所示。(a)多錨點系統(tǒng)(b)錨點受力分析圖1錨點建立示意圖3.2制作機械省力系統(tǒng)機械省力系統(tǒng)是利用繩索、滑輪、安全鉤、雞爪扣按照不同的組合方式,制作出不同比例的滑輪組,將負荷成倍減小,適用于山岳救援、水上救援等需要對抗較大阻力的救援場合。救援人員根據現場情況的需要分別制作出3∶1、4∶1(雙軌滑輪)、5∶1(雙軌滑輪)、9∶1等不同比例的省力系統(tǒng),如圖2所示。機械省力系統(tǒng)制作方便,操作簡單,是水域救援的必備技術。扁帶用于連接錨點;定滑輪用于改變力的方向,其上雞爪扣在繩索意外滑脫時迅速抓緊負荷繩索,起到安全保護的作用;動滑輪將負荷減小,達到救援人員可及的拉力范圍。動滑輪上的雞爪扣在受力的情況下會抓緊繩索,將動滑輪固定于繩索上提拉重物。3.3架設繩橋急流水域孤島被困事故的難點在于救援人員很難接近被困者,由于事故現場兩端存在一定的距離,且水流湍急,救援人員無法通過常規(guī)的手段(游泳、駕駛沖鋒舟、搭建簡易橋梁)到達孤島,兩岸之間無法建立聯系。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事故現場兩端牽拉繩索搭建繩橋,建立起救援通道,救援人員通過橫渡的方式到達孤島。因此,架設繩橋是急流水域孤島救援的一項關鍵技術。救援人員利用救生拋投器(射程230m)將繩索投射至河流對岸,如救援人員無法到達對岸,可將繩索拋投至孤島,對岸救援人員或孤島被困者將繩索捆綁于周圍建筑物或自然物(樹木、巖石、房屋)上,制作簡易錨點,另一端救援人員找到合適的固定點后,用雙雞爪扣抓緊繩橋,在其后部利用3∶1機械省力系統(tǒng)拉緊并固定,如
圖4水平救援系統(tǒng)示意圖4.1.2接近被困者救援系統(tǒng)建立后,兩名救援人員攜帶水域救援裝備登上橡皮艇。兩岸救援人員牽拉牽引繩,將橡皮艇沿繩橋(水平)方向運送至被困者垂直上方,此時橡皮艇與被困者在垂直方向還有一段距離,系牢牽引繩,固定橡皮艇位置。待橡皮艇穩(wěn)定后,另一組救援人員緩慢釋放救援繩,將橡皮艇沿水流(垂直)方向運送至被困者上方位置,系牢救援繩,此時橡皮艇在河流中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救援人員已接近被困者,如圖5所示。兩岸救援人員運送橡皮艇時要緩慢拉繩,密切配合,避免出現傾覆或翻沉。圖5接近被困者示意圖4.1.3救助被困者救援人員到達事故現場后,對待救者進行必要的檢查,為其穿著救生衣,佩戴水域救援頭盔。一名救援人員移動至橡皮艇上部,手持船槳向下壓水,保持橡皮艇平衡,另一名救援人員手執(zhí)被困者腋下將其拖帶至橡皮艇上。如因被困者體重過大未能將其拉至橡皮艇,可用一根小繩兩端分別連接橡皮艇旁的繩索,將被困者平穩(wěn)地移動至艇上。救援人員乘坐橡皮艇時相對而坐,盡量減少身體移動,保持橡皮艇平衡。4.1.4轉移被困者艇上救援人員發(fā)出救援開始信號,岸上人員用力拉動救援繩,將橡皮艇向繩橋(垂直)方向拖拽,到達合適位置后系牢救援繩,,使橡皮艇不能上下移動。兩岸隊員一端釋放牽引繩,另一端拖拽牽引繩,將橡皮艇安全運送回岸邊,將被困人員轉移至安全位置。4.2垂直救援在救援過程中,繩索垂直救援繩橋與救援人員下降路線呈直角,因此也叫直角救援。此方法操作復雜,對救援人員的技術要求較高,適用于峽谷、山澗急流水域,如被救者被發(fā)現在水域中的大石或其他固定物上等待救援等場合。救援人員即使涉水或劃橡皮艇都不能接近傷者,且岸邊與被困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汪煬;;提升水上搶險救援能力的幾點思考[J];水上消防;2011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胡志軍;;水上打撈安全消防救援研究[J];管理觀察;2013年1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連波,于夕榮,夏春冬,李煒,張顯鵬,柳怡,楊珂,張巍;某輻照裝置誤照事故的初期醫(yī)學應急救援[J];預防醫(yī)學論壇;2005年06期
2 周志強;;張家界舉行應急救援演練[J];湖南安全與防災;2006年01期
3 田軍;張愛文;;突發(fā)事故的應急救援實例[J];勞動保護;2006年05期
4 金磊;;應急救援技術與管理對策研究[J];安全與健康;2006年19期
5 樂天;;有序 有力 有效——加拿大的城市應急救援[J];現代職業(yè)安全;2006年10期
6 ;山東省安全生產綜合監(jiān)管應急救援平臺框架基本形成[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07年01期
7 謝賢平;李雪林;羅春紅;;旅游安全評價及應急救援問題[J];安全生產與監(jiān)督;2007年02期
8 黃德寅;劉茂;管樹利;陳會祥;王卉;;急性職業(yè)性中毒事故現場應急救援的研究[J];職業(yè)衛(wèi)生與應急救援;2007年01期
9 葉麗君;;懷化市舉行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演練[J];湖南安全與防災;2007年08期
10 ;《中國應急救援》征稿啟事[J];中國應急救援;2007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加峰;;關于應急救援管理的幾點思考[A];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安全學術委員會2011年年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安全生產職業(yè)健康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2 周曉峰;;我國應急救援培訓現狀與對策[A];中國職業(yè)安全健康協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肖磊;楊洪艷;;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事故的應急救援分析[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4 李向欣;;火災中建筑倒塌事故及應急救援有關問題的討論[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5 陳飛;汪永明;施建昌;;關于我國應急救援力量體系建設的研究[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6 徐濱;;應急救援與公共安全[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7 李東江;徐仁祿;;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建立完善應急救援機制的途徑[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8 李寶萍;張倩;;關于應急救援力量體制的思考[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9 陳南;王余勝;;“全政府”型城市應急救援機制的建立與完善[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10 孫健;;企業(yè)一線應急救援組織建設及發(fā)展流程[A];第二十屆海峽兩岸及香港、澳門地區(qū)職業(yè)安全健康學術研討會暨中國職業(yè)安全健康協會2012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侯冰冰;遼寧中部七城市簽訂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合作協議[N];鞍山日報 ;2006年
2 本報記者 李學玲;應急救援 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保障[N];中國安全生產報;2006年
3 本報記者 王俊昌 周惠生 陳宇祥 任榮貴;救援與執(zhí)法合二為一[N];中國安全生產報;2006年
4 鄧志鈞(作者單位 四川省江油市安監(jiān)局);整合現有資源 建立聯動系統(tǒng)[N];中國安全生產報;2006年
5 本報記者 楊金中;應急破冰正當時[N];中國安全生產報;2007年
6 黃昊;11項重點工作直指5項目標[N];中國安全生產報;2007年
7 史秋實;我國應急救援技術亟待突破[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7年
8 小柔;全國性應急救援中心成立[N];經理日報;2006年
9 單于;遼寧七城市簽訂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合作協議[N];經理日報;2006年
10 伍_g_g;山西出臺措施保障安全生產應急管理[N];經理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高學英;大規(guī)模應急救援資源布局與調度優(yōu)化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2 李小平;鐵路突發(fā)事件應急救援智能決策關鍵技術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3年
3 張軍波;煤礦瓦斯爆炸應急救援組織管理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3年
本文編號:25780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578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