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川煤礦奧灰水突水機理及其防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9-07-15 19:51
【摘要】:水害防治在近年來的煤礦開采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特別是奧灰水突水事故在近年來頻繁發(fā)生,已成為制約我國煤炭安全生產的一大瓶頸。由于水害形成的突水機理的研究還不成熟,其預測預報滯后,而礦井突水災害的形成具有瞬發(fā)性、多樣性,難以做到有效預防。因此,加強水害防治,尤其是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水害研究,保證礦井實現(xiàn)安全、高效的生產十分必要,具有長遠的意義。 本文從黃玉川煤礦特有的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出發(fā),詳細分析了影響該礦奧灰水突出的各方面因素,綜合分析了該礦所處的區(qū)域地層、井田地層、含煤地層底板強度及穩(wěn)定性、區(qū)域水文地質條件狀況。借助西安水文研究院、西安礦業(yè)學院等科研院所的技術手段開展物探、鉆探,查明礦井邊界條件、奧灰水富水區(qū)域和奧灰補給來源及通道。通過開展五次三維地震勘探、電法勘探和井巷掘進中的實際揭露,基本摸清了該礦的水文地質狀況,,得出了井田內褶曲、斷層比較發(fā)育,存在陷落柱。同時本文又從影響奧灰水突出的諸多因素中抽取了主要影響因素,即陷落柱和斷層,利用當前廣泛使用的流體軟件FLUENT進行了建模與數(shù)值模擬計算,最后給出了該礦奧灰水防治的綜合建議。 本文的研究對黃玉川煤礦后續(xù)的工作面布置、巷道掘進、綜合機械化采煤實踐具有理論指導作用,在工作面和巷道的設計中與之相結合能合理規(guī)避水害風險,在無法避免的情況下提前采取適當?shù)胤乐嗡胧,保證礦井安全生產。該礦后續(xù)的工程采掘實踐證明,通過將本文的研究成果應用到后續(xù)4#、6#的工作面的布置中后,現(xiàn)場揭露情況與理論分析相符,只要在掘進中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防治水原則,按規(guī)程施打探放水孔進行疏放,待水壓值達到安全值范圍后,即可進行帶壓開采,實踐證明本文的研究切實起到了水害防治的理論指導,降低了該礦安全生產成本,效果顯著。
文內圖片:
圖片說明: 圖 5.1 FLUENT 前處理網格劃分中的動/變形網格技術主要解決邊界運動的問題,的邊界條件,余下的網格變化完全由解算器自動生縮式、動態(tài)鋪層式以及局部網格重生式。其局部,而且用途廣泛,可用于非結構網格、變形較大問完全由流動所產生的力所決定的問題[37];具有強大的網格支持能力,支持界面不連續(xù)的網格網格等;包含三種算法:非耦合隱式算法、耦合顯式算法、包含豐富而先進的物理模型,使得用戶能夠精確地型包含 Spalart-Allmaras 模型、k-ω 模型組、k-ε 模渦模擬模型(LES)組以及最新的分離渦模擬(DES)和
文內圖片:
圖片說明: 圖 5.2 斷層的幾何模型.2 利用 FLUENT 軟件對斷層引發(fā)的突水進行解算定義求解器為默認參數(shù),入口邊界條件定義為壓力及流體源,出口定義為匯邊界包含 6 段,采用默認值,即完全自由流出。而后初始化迭代得殘差圖,如 所示。殘差圖指以殘差為縱坐標,以任何其他指定的量為橫坐標的散點圖!啊币曰貧w方程的自變量為橫坐標,以殘差為縱坐標,將每一個自變量的殘差描在面坐標上所形成的圖形。當描繪的點圍繞殘差等于 0 的直線上下隨機散布,說直線對原觀測值的擬合情況良好。否則,說明回歸直線對原觀測值的擬合不理想圖 5.3 可知,連續(xù)性殘差曲線逐漸趨向于 0,說明計算次數(shù)越多效果越理想,經 次迭代計算,已經達到預計精度。同樣,x 方向和 y 方向的速度殘差曲線也逐
【學位授予單位】:內蒙古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TD745
本文編號:2514838
文內圖片:
圖片說明: 圖 5.1 FLUENT 前處理網格劃分中的動/變形網格技術主要解決邊界運動的問題,的邊界條件,余下的網格變化完全由解算器自動生縮式、動態(tài)鋪層式以及局部網格重生式。其局部,而且用途廣泛,可用于非結構網格、變形較大問完全由流動所產生的力所決定的問題[37];具有強大的網格支持能力,支持界面不連續(xù)的網格網格等;包含三種算法:非耦合隱式算法、耦合顯式算法、包含豐富而先進的物理模型,使得用戶能夠精確地型包含 Spalart-Allmaras 模型、k-ω 模型組、k-ε 模渦模擬模型(LES)組以及最新的分離渦模擬(DES)和
文內圖片:
圖片說明: 圖 5.2 斷層的幾何模型.2 利用 FLUENT 軟件對斷層引發(fā)的突水進行解算定義求解器為默認參數(shù),入口邊界條件定義為壓力及流體源,出口定義為匯邊界包含 6 段,采用默認值,即完全自由流出。而后初始化迭代得殘差圖,如 所示。殘差圖指以殘差為縱坐標,以任何其他指定的量為橫坐標的散點圖!啊币曰貧w方程的自變量為橫坐標,以殘差為縱坐標,將每一個自變量的殘差描在面坐標上所形成的圖形。當描繪的點圍繞殘差等于 0 的直線上下隨機散布,說直線對原觀測值的擬合情況良好。否則,說明回歸直線對原觀測值的擬合不理想圖 5.3 可知,連續(xù)性殘差曲線逐漸趨向于 0,說明計算次數(shù)越多效果越理想,經 次迭代計算,已經達到預計精度。同樣,x 方向和 y 方向的速度殘差曲線也逐
【學位授予單位】:內蒙古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TD74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尹尚先;武強;;陷落柱概化模式及突水力學判據(jù)[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09期
2 高衛(wèi)東,渠立權;基于GIS的煤層底板突水預測[J];測繪通報;2003年12期
3 譚志祥;斷層突水的力學機制淺析[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1999年03期
4 王連國,宋揚;煤層底板突水突變模型[J];工程地質學報;2000年02期
5 閻海珠;利用突水系數(shù)指導帶壓開采的實踐[J];河北煤炭;1998年04期
6 靳德武;采煤工作面煤層底板突水預報泛決策分析理論研究綜述[J];焦作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4期
7 施龍青,曲有剛,徐望國;采場底板斷層突水判別方法[J];礦山壓力與頂板管理;2000年02期
8 張金才;煤層底板突水預測的理論與實踐[J];煤田地質與勘探;1989年04期
9 王秀輝;采煤工作面底板突水預報的多參數(shù)測試方法[J];煤田地質與勘探;1998年S1期
10 劉蘊祥,陳祥恩,張勝利;永城礦區(qū)煤層底板裂隙灰?guī)r突水機理[J];煤田地質與勘探;2002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孫建;傾斜煤層底板破壞特征及突水機理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5148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514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