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水率對佛香陰燃速率影響的實驗研究
[Abstract]:The effect of moisture content on the propagation rate of smouldering was studied by vertical downwards smoldering experiments with 27 cm long 3mm with different moisture cont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ense was burned out at 70 min. When the moisture content increased from absolute dry to 35% (dry base), the smoldering propagation rate decreased from about 0.58cm/min to about 0.25 cm / mi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ropagation rate of smoldering in the next few minutes. The infrared imag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thickness of the high temperature region is about 3 mm.
【作者單位】: 山東理工大學交通與車輛工程學院;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076087) 山東省中青年科學家獎勵基金項目(BS2010NJ015)
【分類號】:X93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孫文策,解茂昭,郭曉平,鄭藝華;燃池內的陰燃過程的實驗分析研究[J];工程熱物理學報;2000年03期
2 何芳;唐秋霞;李永軍;閘建文;蔡紅珍;柏雪源;;含水率對玉米秸稈粉陰燃過程的影響[J];燃燒科學與技術;2012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文才;王瑞智;張世明;張亞竹;李默然;;擴散條件下煤層陰燃的實驗研究[J];內蒙古科技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2 周曙華;;對生物質燃燒和陰燃過程的對比[J];低碳世界;2014年01期
3 何芳;易維明;李志合;閘建文;王麗紅;羅冰;付鵬;;生物質內部燃燒特性的陰燃實驗研究[J];工程熱物理學報;2014年04期
4 王文才;王瑞智;賀媛;張朋;;褐煤陰燃轉化為焰火燃燒的試驗研究[J];煤炭科學技術;2010年04期
5 白義奎,王鐵良,劉文合,任冰潔,于威;燃池在日光溫室應用的試驗研究[J];可再生能源;2005年03期
6 何芳;矯常命;易維明;李永軍;柏雪源;;農作物秸稈粉陰燃熱效率的研究[J];可再生能源;2006年01期
7 畢冬梅;何芳;竇沙沙;付加庭;;堆積密度對燃料陰燃初始階段失重速率的影響[J];可再生能源;2008年02期
8 王鐵良,白義奎,劉文合;燃池在日光溫室加熱的應用試驗[J];農業(yè)工程學報;2002年04期
9 何芳;李永軍;竇沙沙;易維明;;室內生物質陰燃取暖爐的設計和實驗[J];農業(yè)機械學報;2006年01期
10 何芳;于如軍;張毅;朱繼英;高振強;孫鵬;;成灰溫度對三種生物質灰及其元素水溶性的影響[J];農業(yè)工程學報;2015年08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白義奎;日光溫室燃池—地中熱交換系統(tǒng)研究[D];沈陽農業(yè)大學;2007年
2 賈寶山;填充床內陰燃傳播的數(shù)值模擬及陰燃著火—熄火、向明火轉捩特性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3 劉文合;基于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農村住宅技術系統(tǒng)設計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4 辛穎;原木楞堆熱解動力學與燃燒實驗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2年
5 趙偉濤;森林泥炭熱解動力學特性和陰燃蔓延規(guī)律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孟牒;物理條件對聚氨酯泡沫材料陰燃及向明火轉化過程影響的實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1年
2 王瑞智;擴散條件下巷道中煤層陰燃傳播過程及其傳播模型的研究[D];內蒙古科技大學;2011年
3 張世明;擴散條件下巷道煤層陰燃熄滅、穩(wěn)定傳播及轉化為焰火的判別準則研究[D];內蒙古科技大學;2011年
4 矯常命;農作物秸稈陰燃特性及應用研究[D];山東理工大學;2006年
5 畢冬梅;陰燃過程簡化理論分析[D];山東理工大學;2008年
6 付加庭;秸稈陰燃實驗臺的改進和實驗[D];山東理工大學;2008年
7 徐攀;炭粉陰燃過程分析與實驗[D];山東理工大學;2009年
8 王瑞智;擴散條件下巷道中煤層陰燃傳播過程及其傳播模型的研究[D];內蒙古科技大學;2011年
9 唐秋霞;含水率和顆粒直徑對生物質粉陰燃過程影響的實驗研究[D];山東理工大學;2012年
10 張世明;擴散條件下巷道煤層陰燃熄滅、穩(wěn)定傳播及轉化為焰火的判別準則研究[D];內蒙古科技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呂學敏;虞亞輝;林鵬;羅永浩;段佳;;典型生物質燃料層燃燃燒特性的試驗研究[J];動力工程;2009年03期
2 鄧磊;張濤;劉銀河;劉艷華;車得福;;水洗對生物質燃料特性及燃燒特性的影響[J];工程熱物理學報;2010年07期
3 閔凡飛,張明旭;生物質燃燒模式及燃燒特性的研究[J];煤炭學報;2005年01期
4 王翠蘋;李定凱;王鳳印;楊啟容;;生物質成型顆粒燃料燃燒特性的試驗研究[J];農業(yè)工程學報;2006年10期
5 羅娟;侯書林;趙立欣;孟海波;田宜水;;典型生物質顆粒燃料燃燒特性試驗[J];農業(yè)工程學報;2010年05期
6 蒙愛紅;李清海;張衍國;黨文達;劉毅;;塑料和生物質在循環(huán)床內燃燒特性的實驗研究[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5期
7 馬增益,李月寧,黃群星,羅婭,嚴建華,岑可法;水平強迫氣流下木屑逆向陰燃過程的實驗研究[J];燃燒科學與技術;2004年06期
8 王惺;李定凱;倪維斗;李政;張鶴丹;;生物質壓縮顆粒的燃燒特性[J];燃燒科學與技術;2007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建華,黃鄭華;日用紙陰燃特性的實驗研究[J];消防科技;1996年02期
2 張金龍;煙頭陰燃燒歌廳[J];甘肅消防;2000年06期
3 周建軍;彭磊;路長;劉乃安;;逆向陰燃傳播的積分模型[J];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4 林松;;陰燃火災的調查[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6年04期
5 賈寶山;林立峰;解茂昭;;水平燃料填充床反向陰燃傳播及其熄滅分析[J];火災科學;2010年04期
6 高錦田;淺談陰燃火災[J];消防科技;1992年04期
7 孫文策,解茂昭,,張明閣,沙秀芝,李河;水平燃料床陰燃的傳播及其向明火轉捩的實驗研究[J];火災科學;1995年S1期
8 路長;孟牒;余明高;安安;;不連續(xù)和含水材料陰燃及向明火轉化過程研究[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11年04期
9 田麗,楊曉丹;陰燃過程及其傳播機理的分析與研究[J];火災科學;2000年04期
10 馬增益,李月寧,黃群星,羅婭,嚴建華,岑可法;水平強迫氣流下木屑逆向陰燃過程的實驗研究[J];燃燒科學與技術;2004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何芳;徐攀;;陰燃的研究概況及問題分析[A];走中國特色農業(yè)機械化道路——中國農業(yè)機械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2 盧占斌;董永;;正向陰燃波結構研究[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9論文摘要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本報記者 高莉;裝修:別拿陰燃不當回事![N];寧夏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賈寶山;填充床內陰燃傳播的數(shù)值模擬及陰燃著火—熄火、向明火轉捩特性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2 趙偉濤;森林泥炭熱解動力學特性和陰燃蔓延規(guī)律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炳民;陰燃過程中的溫度場和氣體生成規(guī)律[D];大連理工大學;2000年
2 畢冬梅;陰燃過程簡化理論分析[D];山東理工大學;2008年
3 李月寧;強迫氣流下陰燃的形成和傳播機理及其產物特性的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4 張世明;擴散條件下巷道煤層陰燃熄滅、穩(wěn)定傳播及轉化為焰火的判別準則研究[D];內蒙古科技大學;2011年
5 孟牒;物理條件對聚氨酯泡沫材料陰燃及向明火轉化過程影響的實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1年
6 唐秋霞;含水率和顆粒直徑對生物質粉陰燃過程影響的實驗研究[D];山東理工大學;2012年
7 徐攀;炭粉陰燃過程分析與實驗[D];山東理工大學;2009年
8 胡國威;五種固體可燃物陰燃過程特性實驗研究[D];山東理工大學;2012年
9 付加庭;秸稈陰燃實驗臺的改進和實驗[D];山東理工大學;2008年
10 周樂剛;可燃粉塵熱解動力學及陰燃過程模型研究[D];東北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4321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432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