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對不同變質程度煤粒瓦斯擴散系數的影響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moisture on the gas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coal 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metamorphic degrees, a gas adsorption-desorption diffusio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on dry coal, raw coal, wet coal and Hengshui coal samples of different coal rank by using self-made equipment. The influence of moisture and degree of metamorphism on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 different time periods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as diffusion coefficient decreases with time due to the increase of water content.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the dry coal particles and Hengshui coal particles in Sihe Mine is 58.75% and 53.2% lower than that of the former 5min, respectively. With the increase of moisture content, the ratio of gas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coal samples with different metamorphism degree increases. The diffusivity of dry anthracite in 120min is 1.04 and 2.37 times of that of gas-fat coal, and that of balanced water-anthracite is lean coal, respectively. 1.15 and 2.44 times of gas-fat coal; With the increase of water content, the gas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each coal rank decreases by different extent, and with the decrease of metamorphic degree, the decrease degree of diffusion coefficient becomes larger, and the water content increases from dry coal to equilibrium water coal sample with the increase of water content in the former 5min. The decrease of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creased from 72.77% of anthracite to 83.49% of gas-fat coal.
【作者單位】: 河南省瓦斯地質與瓦斯治理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河南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煤炭安全生產河南省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1374095) 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河南理工大學)開放基金(WS2012B02) 河南理工大學博士基金(B2013-005)
【分類號】:TD71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余明高;趙志軍;宋立永;褚廷湘;;煤礦災害超前注水綜合防治技術研究[J];防災減災工程學報;2012年04期
2 趙振保;;變頻脈沖式煤層注水技術研究[J];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08年04期
3 張慶玲;煤儲層條件下水分——平衡水分測定方法研究[J];煤田地質與勘探;1999年04期
4 李曉華;王兆豐;李青松;戚新紅;;水分對新景礦3號煤層瓦斯解吸規(guī)律的影響[J];煤炭科學技術;2011年05期
5 楊其鑾;王佑安;;煤屑瓦斯擴散理論及其應用[J];煤炭學報;1986年03期
6 劉明舉,孔留安,郝富昌,辛新平,魏國營,劉彥偉;水力沖孔技術在嚴重突出煤層中的應用[J];煤炭學報;2005年04期
7 陳向軍;程遠平;王林;;外加水分對煤中瓦斯解吸抑制作用試驗研究[J];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13年02期
8 聶百勝,何學秋,王恩元,張力;煤吸附水的微觀機理[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田智威;;煤層氣滲流理論及其研究進展[J];地質科技情報;2010年01期
2 馬東民;韋波;蔡忠勇;;煤層氣解吸特征的實驗研究[J];地質學報;2008年10期
3 王克全;瓦斯徑向流動理論研究[J];煤炭工程師;1993年02期
4 徐偉;;鶴壁八礦二_1煤層構造發(fā)育特征及對瓦斯災害的控制作用研究[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12年01期
5 余楚新,鮮學福,譚學術;煤層瓦斯流動理論及滲流控制方程的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9年05期
6 張建國;;高壓水射流割縫揭穿煤層關鍵參數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2011年11期
7 陸昌國,,鮮曉紅,張代鈞,鮮學福;無煙煤及其炭化樣吸附甲烷的動力學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年03期
8 傅雪海,秦勇,李貴中;儲層滲透率研究的新進展[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6期
9 馮增朝;趙陽升;楊棟;段康廉;;瓦斯排放與煤體變形規(guī)律試驗研究[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10 聶百勝;何學秋;馮志華;張金鋒;;磁化水在煤層注水中的應用[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07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何學秋;王恩元;;礦井瓦斯災害研究新發(fā)展[A];世紀之交的煤炭科學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2 富向;王魁軍;何俊忠;;構造煤的瓦斯放散特征[A];煤礦重大災害防治技術與實踐——2008年全國煤礦安全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彭林軍;宋振騏;;煤礦頂板透水事故預測控制技術研究與實踐[A];中國軟巖工程與深部災害控制研究進展——第四屆深部巖體力學與工程災害控制學術研討會暨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百年校慶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4 龍威成;孫四清;牛大偉;龍亞平;;淺析煤層瓦斯單向流動理論的應用[A];煤礦瓦斯地質與抽采利用研究——陜西省煤炭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2)[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宏民;井下注氣驅替煤層甲烷機理及規(guī)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袁東升;近距離保護層開采多場演化及安全巖柱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3 肖知國;煤層注水抑制瓦斯解吸效應實驗研究與應用[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4 張飛燕;高應力高突區(qū)域煤巷快速掘進災害防治技術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5 郭紅玉;基于水力壓裂的煤礦井下瓦斯抽采理論與技術[D];河南理工大學;2011年
6 邵太升;黃沙礦上保護層開采卸壓釋放作用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7 孟筠青;煤層高壓脈動注水防治煤與瓦斯突出理論與技術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8 王鶴;提質低階煤型煤防水性能及技術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9 李建樓;聲波作用下煤體瓦斯解吸與放散特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10年
10 肖棟;水和乳化液對煤層產甲烷菌群活性影響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姚春雨;黃陵二號煤礦綜采工作面采空區(qū)瓦斯流動規(guī)律數值模擬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孫銳;泥漿介質非等壓條件下煤芯瓦斯解吸規(guī)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3 陳攀;水分對構造煤瓦斯解吸規(guī)律影響的實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4 桑培淼;注水強化松軟煤壁穩(wěn)定性的規(guī)律及工藝參數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5 王曉彬;新安井田瓦斯賦存規(guī)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6 柴磊;鶴煤四礦低透氣性煤層瓦斯穿層鉆孔抽放關鍵參數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7 趙文武;淮南礦區(qū)典型煤層水力沖孔技術參數研究及消突效果考察[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8 高振周;煤礦井下水力沖孔快速消突的射流特性與防突機理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9 伍修錕;呼吸性煤塵物理化學特性的研究及應用[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10 劉小杰;興阜礦3318工作面采空區(qū)自燃三帶數值模擬[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青松,金龍哲,孫金華;煤層注水過程分析和煤體潤濕機理研究[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04年01期
2 宋維源,章夢濤,潘一山,張智慧;煤層注水中的水滲流規(guī)律研究[J];地質災害與環(huán)境保護;2004年02期
3 柏發(fā)松;煤巷掘進瓦斯治理技術探討[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0年S1期
4 劉新河;劉波;;煤層注水降塵效果探討[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6年05期
5 秦文貴,趙中玲,王振江;降塵劑對煤吸水性的影響[J];煤炭工程師;1998年02期
6 張代鈞,鮮學福;煤大分子結構研究的進展[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年02期
7 劉?h;熊德國;鮮學福;;電場對煤瓦斯吸附滲流特性的影響[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2期
8 孫超;宋維源;;煤層注水水氣驅替的理論分析[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05年S2期
9 楊磊;;煤層注水治理煤塵災害的粉體力學分析[J];工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8年05期
10 張國華;韓永輝;侯鳳才;張錦鵬;;含瓦斯煤帶壓解吸規(guī)律的實驗研究[J];黑龍江科技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肖知國;煤層注水抑制瓦斯解吸效應實驗研究與應用[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宏;環(huán)境溫度對顆粒煤瓦斯解吸規(guī)律的影響實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蔣興仁;用極微弱螢光法評價油炸用油的氧化變質程度[J];食品工業(yè)科技;1981年04期
2 張衛(wèi),曾凡桂;中等變質程度煤中羥基的紅外光譜分析[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3 康西棟,胡善亭,潘治貴,潘銀苗,王凌志;煤的變質程度對焦炭結構構造的影響[J];長春地質學院學報;1997年03期
4 張慶玲,崔永君,曹利戈;壓力對不同變質程度煤的吸附性能影響分析[J];天然氣工業(yè);2004年01期
5 曲星武,王金城;煤的X射線分析[J];煤田地質與勘探;1980年02期
6 李家鑄;;用熱解—氣相色譜技術判別煤的變質程度和粘結性能[J];煤炭分析及利用;1988年03期
7 A.Г.艾魯尼 ,B.A.鮑賓 ,A.A.高爾曼洛夫 ,曾慶陽;煤體中CH_4與CO_2平衡吸附實驗數據分析[J];煤炭工程師;1988年05期
8 戴中蜀;;不同變質程度煤的煤巖特征及其加熱動態(tài)[J];武漢鋼鐵學院學報;1989年02期
9 王超,王大慶,宋愛霞,鄭雪萍,王小剛;中、低角區(qū)煤的X射線衍射特點初探[J];湘潭礦業(yè)學院學報;1996年04期
10 趙俊國;張波;王金響;;不同變質程度煤中活性物黏結能力的表征指標及效果驗證[J];煤質技術;201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王峗;申振華;成聯(lián)正;;煤巖變質程度、活化能與吸附氣體能力的關系探索[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3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陳君安;;粒度對高變質程度煤結焦性影響的研究[A];2012冀蘇魯皖贛五省金屬(冶金)學會第十六屆焦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3 趙巧靜;唐躍剛;;不同變質程度的高硫煤的有機地球化學特征[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4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專輯[C];2013年
4 黃紹勝;;低變質程度煙煤(型煤)生球干燥研究[A];煤炭工業(yè)節(jié)能減排與循環(huán)經濟發(fā)展論文集[C];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張妮;不同變質程度煤熱解甲烷生成特征及反應機制[D];太原理工大學;2005年
2 施玉佳;基于光譜技術的牛奶品質及其變質程度的鑒定方法研究[D];重慶理工大學;2014年
3 李旭;不同變質程度煤比表面積與吸附特征關系的研究[D];煤炭科學研究總院;2007年
4 段春雷;低中變質程度煤的結構特征及熱解過程中甲烷、氫氣的生成機理[D];太原理工大學;2007年
5 尤先鋒;煤熱解產物的關聯(lián)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4081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408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