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分層煤層壓裂起裂壓力及起裂位置研究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roblems of coal seam stratification and great variation of buried depth and inclination in Songzao mining area in Chongqing, which lead to blindness in the selection of fracture parameters and the drilling arrangement of extraction, the fracture failure criterion based on the maximum tensile stress theory is adopted. Based on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fracture initiation pressure calculation model of multi-layered coal seam fracturing is established, and the influence of dip angle and buried depth on fracture initiation pressure and location of coal seam fracturing is studied experiment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acture initiation pressure of coal seam fracturing does not change with the change of seam inclination when the depth of coal seam is the same, but it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depth of coal seam when the dip angle is the same. I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of the variation of the initiation pressure with the dip angle and buried depth of coal seam. The fracture initiation positions of multi-layer coal seam are all located in soft stratification, the network fracture is formed in the near horizontal coal seam, and no obvious main fracture exists. With the increase of inclination angle, the obvious main fracture is easily formed in the inclined coal seam, and the net fracture around the main fracture decreases gradually.
【作者單位】: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助項目(2011ZX05065)
【分類號】:TD712.6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呂有廠;;水力壓裂技術在高瓦斯低透氣性礦井中的應用[J];重慶大學學報;2010年07期
2 李云波;譚志宏;;構造煤層位對煤與瓦斯突出的影響數(shù)值分析[J];煤礦安全;2011年04期
3 張國華;魏光平;侯鳳才;;穿層鉆孔起裂注水壓力與起裂位置理論[J];煤炭學報;2007年01期
4 唐書恒;朱寶存;顏志豐;;地應力對煤層氣井水力壓裂裂縫發(fā)育的影響[J];煤炭學報;2011年01期
5 藺海曉;杜春志;;煤巖擬三軸水力壓裂實驗研究[J];煤炭學報;2011年11期
6 李賢忠;林柏泉;翟成;李全貴;倪冠華;;單一低透煤層脈動水力壓裂脈動波破煤巖機理[J];煤炭學報;2013年06期
7 李志剛,付勝利,烏效鳴,李同林;煤巖力學特性測試與煤層氣井水力壓裂力學機理研究[J];石油鉆探技術;2000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黃炳香;煤巖體水力致裂弱化的理論與應用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09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艷華;郭志昆;;巖土工程反分析的初步探討[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6年03期
2 李月;劉立;李玉梅;張中興;梁偉;;地基層狀巖石縱波波速與密度相關性試驗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9年01期
3 崔可銳;侯方;;安徽蘆嶺—朱仙莊煤礦的構造特征和構造演化[J];安徽地質;2004年03期
4 施筍;龐建勇;龍卿吉;;礦山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及其工程應用[J];安徽工程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2期
5 徐銀燕;;隧道工程圍巖穩(wěn)定性影響因素分析與破壞基本判據(jù)[J];安徽建筑;2009年05期
6 劉春,姜德義,黃衛(wèi)東,林登發(fā);萬梁高速路典型滑坡及其治理措施[J];地下空間;2004年04期
7 陳金鋒,杜文龍,姚凱,王躍文;兩種大直徑嵌巖樁極限承載力比較分析[J];地下空間;2004年04期
8 胡盛斌;鄧建;彭建華;;充填物對巖石疲勞裂紋萌生及擴展的影響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5年06期
9 巖小明;李夕兵;李地元;郭雷;;露天開采地下礦室隔離層安全厚度的確定[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6年04期
10 黃雷;劉東燕;;錨固后巖體穩(wěn)定性分析的能量法初探[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6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蔡光順;段海峰;江昌民;董山;;綜采工作面無線傳輸?shù)V山壓力監(jiān)測系統(tǒng)應用研究[A];2010全國采礦科學技術高峰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盛建紅;廖文景;李偉明;;高山石膏礦井下礦柱安全系數(shù)計算及分析[A];2010'中國礦業(yè)科技大會論文集[C];2010年
3 劉鵬博;李路;姚永超;明世祥;;基于礦巖性質模糊聚類分析的巷道分級支護研究[A];2011年中國礦業(yè)科技大會論文集[C];2011年
4 吳吉南;張德琦;;陷落柱內輔運大巷膨脹地壓治理技術探討[A];第七次煤炭科學技術大會文集(上冊)[C];2011年
5 祝效華;湯歷平;吳華;賈彥杰;石昌帥;;高頻扭轉沖擊作用下硬地層破巖機理研究[A];第十屆全國振動理論及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2011)下冊[C];2011年
6 曾細龍;林欽河;蔡進斌;;云浮硫鐵礦采空區(qū)深孔爆破處理技術[A];中國爆破新技術Ⅱ[C];2008年
7 黃明;劉新榮;;周期循環(huán)荷載下Kelvin蠕變模型特性探討[A];第一屆全國巖土本構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劉永茜;楊軍;余德運;;爆破沖擊邊坡穩(wěn)定性DDA模擬研究[A];第九屆全國沖擊動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9年
9 李高帥;李曉泉;蔡波;;突出煤樣與非突出煤樣三軸壓縮試驗研究[A];重慶力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10 王振;胡千庭;金洪偉;;煤巖失穩(wěn)的發(fā)生機制研究[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1)[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風清;煤與瓦斯突出的物理爆炸模型及預測指標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陳紹杰;深部條帶煤柱長期穩(wěn)定性基礎實驗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9年
3 何峰;巖石蠕變—滲流耦合作用規(guī)律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0年
4 李剛;水巖耦合作用下軟巖巷道變形機理及其控制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5 張華;沖擊荷載作用下巖石動態(tài)損傷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6 郭佳奇;巖溶隧道防突厚度及突水機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7 李鵬飛;海底隧道圍巖穩(wěn)定性分析與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8 康富中;深埋超大規(guī)模地下鐵路車站結構方案及關鍵支護參數(shù)優(yōu)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9 郭紅玉;基于水力壓裂的煤礦井下瓦斯抽采理論與技術[D];河南理工大學;2011年
10 吳起星;復合地層中盾構機滾刀破巖力學分析[D];暨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浩;高煤級煤儲層水力壓裂的裂縫預測模型及效果評價[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桑培淼;注水強化松軟煤壁穩(wěn)定性的規(guī)律及工藝參數(shù)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3 呼慶華;近井筒開采引起覆巖移動變形破壞規(guī)律及其治理技術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4 唐杰兵;平煤十一礦軟巖破壞巷道修復治理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5 尚群;趙莊礦3#煤層瓦斯抽采鉆孔合理封孔深度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6 宋家勇;安林煤礦炮放面礦壓顯現(xiàn)規(guī)律及頂煤冒放性預測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7 潘建武;含單一天然弱面巖石試樣的力學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8 李波;義安礦水力沖孔卸壓增透消突技術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9 何壽迎;黃島LPG地下儲庫穩(wěn)定性分析及支護設計優(yōu)化[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10 馮銀銀;隧道圍巖應力與位移數(shù)值模擬與分析[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金龍哲,宋存義,蔣仲安,李天昕;壓力滲流潤濕煤體的實驗研究[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01年05期
2 王青松,金龍哲,孫金華;煤層注水過程分析和煤體潤濕機理研究[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04年01期
3 李祥春;聶百勝;何學秋;;振動誘發(fā)煤與瓦斯突出的機理[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4 魯連軍,孫逢春,安申法,肖海華;水力裂縫內流場分布的有限元分析[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5 冷雪峰,唐春安,楊天鴻,李連崇;巖石水壓致裂過程的數(shù)值模擬分析[J];東北大學學報;2002年11期
6 烏效鳴,,屠厚澤;煤層水力壓裂典型裂縫形態(tài)分析與基本尺寸確定[J];地球科學;1995年01期
7 王德喜;羅敏;齊羲;張強;;水力割縫套管應力與強度分析[J];大慶石油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8 宋維源,章夢濤,潘一山,張智慧;煤層注水中的水滲流規(guī)律研究[J];地質災害與環(huán)境保護;2004年02期
9 李同林,烏效鳴,屠厚澤;煤巖力學性質測試分析與應用[J];地質與勘探;2000年02期
10 陳寶華,史磷華,駱永妙;水壓致裂試驗過程中的地電效應研究[J];地震學報;1989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羅天雨;水力壓裂多裂縫基礎理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06年
2 張玉貴;構造煤演化與力化學作用[D];太原理工大學;2006年
3 黃炳香;煤巖體水力致裂弱化的理論與應用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國華;本煤層水力壓裂致裂機理及裂隙發(fā)展過程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桂甲;曹立禮;高辛昊;蔡其默;;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斷口起裂形態(tài)[J];電子顯微學報;1986年04期
2 趙立強;邢楊義;劉平禮;邢楊梅;龔云蕾;;不同構造地層水平井壓裂起裂規(guī)律研究[J];石油天然氣學報;2013年05期
3 陳勉,陳治喜,黃榮樽;大斜度井水壓裂縫起裂研究[J];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年02期
4 曹明莉;楊海成;王立久;;基于起裂荷載的混凝土抗凍機理研究[J];混凝土;2011年01期
5 呂志凱;何順利;羅富平;陸紅軍;王文雄;;射孔水平井分段壓裂起裂壓力理論研究[J];石油鉆探技術;2011年04期
6 劉勇;盧義玉;魏建平;劉笑天;王登科;;降低井下煤層壓裂起裂壓力方法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3年09期
7 朱澤奇;盛謙;冷先倫;張占榮;;三峽花崗巖起裂機制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7年12期
8 王素玲;董康興;董海洋;;低滲透儲層射孔參數(shù)對起裂壓力的影響[J];石油鉆采工藝;2009年03期
9 郭天魁;張士誠;劉衛(wèi)來;賴文旭;;頁巖儲層射孔水平井分段壓裂的起裂壓力[J];天然氣工業(yè);2013年12期
10 陳莉靜;李寧;王俊奇;;高能復合射孔爆生氣體作用下預存裂縫起裂擴展研究[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5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張廷漢;沈亞鵬;周春虎;;高能氣體壓裂的起裂機理研究[A];巖石破碎理論與實踐——全國第五屆巖石破碎學術會論文選集[C];199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陳慶豐;巖石中不等長多裂紋起裂及擴展規(guī)律試驗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4年
2 李強;壓縮作用下巖體裂紋起裂擴展規(guī)律及失穩(wěn)特性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李軍;混凝土Ⅰ-Ⅱ復合型斷裂起裂準則的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2 何頌根;具有彈塑性特征的地層水力壓裂起裂模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4年
3 張楊;裂縫性儲層人工裂縫起裂及延伸機理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3803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380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