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埋煤層開采突水潰砂的顆粒流模擬研究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seepage failure, coupled flow and surge of water and sand under shallow coal seam mining, and to guide the prevention of water bursting and sand bursting, the paper provides a basis for preventing the occurrence of water bursting and sand bursting. A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 of water burst sand burst in shallow coal seam mining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wo-dimensional particle flow software PFC2D to simulate the seepage deformation failure and mixed flow migration process of overlying loose be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itial water pressure of the overlying loose aquifer and the width of the fissure channel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eepag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process of the loose layer. When the initial water pressure of the aquifer increases, the velocity of fluid and the contact stress between particles increase obviously, and show a nonlinear increasing trend, the outburst time of the mixed flow of water and sand, and the angle between the outburst velocity and the fissure channel, Roughness correlation. At the same time, two possible types of water-sand outburst are predicted according to the fluctuation law of Y direction outburst velocity of water-sand mixed flow, and the initial water pressure of aquifer affects the occurrence and migration of water-bursting sand. Therefore, the method of preventing water inrush and sand bursting by thinning loose layer water is put forward.
【作者單位】: 中國礦業(yè)大學力學與建筑工程學院;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134018)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2011CB201201)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經費(2010YL07)
【分類號】:TD745;TD82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湯愛平,董瑩,譚周地,文愛花;振動作用下礦井突水涌砂機理的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99年02期
2 張世凱;厚含水松散層薄基巖開采涌水規(guī)律及預計[J];河北煤炭;1999年02期
3 張敏江,張麗萍,姜秀萍,劉福躍,張國忱;弱膠結砂層突涌機理及預測研究[J];金屬礦山;2002年10期
4 梁燕,譚周地,李廣杰;弱膠結砂層突水、涌砂模擬試驗研究[J];西安公路交通大學學報;1996年01期
5 隋旺華;蔡光桃;董青紅;;近松散層采煤覆巖采動裂縫水砂突涌臨界水力坡度試驗[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7年10期
6 隋旺華;董青紅;;近松散層開采孔隙水壓力變化及其對水砂突涌的前兆意義[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8年09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楊偉峰;薄基巖采動破斷及其誘發(fā)水砂混合流運移特性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09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玉峰;;開采斷層錯動對上覆粘土層變形破壞影響的模型試驗分析[J];能源與環(huán)境;2011年06期
2 陳信春;湯桂英;;某水庫滲漏原因分析與處理方法介紹[J];廣東水利水電;2012年06期
3 李斌;宋小龍;;循環(huán)流化床內顆;旌咸匦缘臄抵的M[J];動力工程學報;2013年10期
4 李斌;宋小龍;;流化床內顆粒旋轉特性的數值模擬[J];動力工程學報;2014年03期
5 姚邦華;魏建平;王登科;王云剛;張宏圖;;司馬礦薄基巖區(qū)頂板突水危險性數值模擬研究[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14年04期
6 李斌;周遵凱;姚路;焦明月;宋小龍;;流化床內不同密度顆粒流動特性的數值模擬[J];動力工程學報;2014年12期
7 王檔良;姜振泉;;在建礦井井壁滲漏水的地質成因分析與化學注漿治理[J];建井技術;2008年05期
8 李術才;李利平;李樹忱;馮現大;李國瑩;劉斌;王靜;許振浩;;地下工程突涌水物理模擬試驗系統(tǒng)的研制及應用[J];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10年03期
9 李振華;丁鑫品;程志恒;;薄基巖煤層覆巖裂隙演化的分形特征研究[J];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10年04期
10 許家林;朱衛(wèi)兵;王曉振;;松散承壓含水層下采煤突水機理與防治研究[J];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隋旺華;張改玲;姜振泉;王檔良;;礦井潰砂災害化學灌漿治理技術現狀及關鍵問題研究途徑探討[A];第八屆全國工程地質大會論文集[C];2008年
2 楊濱濱;王文學;;西部煤礦區(qū)水資源保護性開采的GIS與熵值耦合評價[A];2011年全國工程地質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湛鎧瑜;翟守俊;張小翠;;動壓巷道圍巖裂隙發(fā)育模型試驗研究[A];第三屆全國巖土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9年
4 蔣明鏡;金樹樓;張寧;陳賀;張順高;;不同坡面松散程度巖質邊坡失穩(wěn)演化離散元分析[A];2014顆粒材料計算力學會議論文集[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范鋼偉;淺埋煤層開采與脆弱生態(tài)保護相互響應機理與工程實踐[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2 張改玲;化學注漿固砂體高壓滲透性及其微觀機理[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3 魏世明;巖體變形光纖光柵傳感檢測的理論與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8年
4 楊偉峰;薄基巖采動破斷及其誘發(fā)水砂混合流運移特性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09年
5 李振華;薄基巖突水威脅煤層圍巖破壞機理及應用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0年
6 于保華;高水壓松散含水層下采煤關鍵層復合破斷致災機制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09年
7 劉懷忠;煤礦開采對礦區(qū)地下水系統(tǒng)擾動的定量評價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09年
8 徐智敏;深部開采底板破壞及高承壓突水模式、前兆與防治[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0年
9 王曉振;松散承壓含水層下采煤壓架突水災害發(fā)生條件及防治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2年
10 李楊;淺埋煤層開采覆巖移動規(guī)律及對地下水影響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瑋;裂縫性油藏巖石力學特性及其對水力壓裂起裂的影響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1年
2 侯守軍;大柳塔煤礦薄基巖綜采區(qū)礦壓顯現規(guī)律研究及支架管理優(yōu)化[D];山東科技大學;2011年
3 張玉軍;鐵北煤礦松軟砂巖含水層下綜放開采覆巖破壞及潰砂預測研究[D];煤炭科學研究總院;2005年
4 竇家環(huán);厚含水松散層下煤巖柱合理留設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07年
5 李磊;祁東煤礦高水壓下原生縱向裂隙發(fā)育覆巖采動破壞研究[D];煤炭科學研究總院;2008年
6 劉海榮;淺埋砂層隧道變形特征及綜合施工技術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年
7 蘇秀婷;青島地鐵富水砂層隧道開挖施工風險與變形規(guī)律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8 鄒嬋;基于顆粒簾的換熱器基礎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3年
9 謝一民;流化床內流動特性的DEM數值模擬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3年
10 張博;顆粒界面和顆粒流體系統(tǒng)的格子玻爾茲曼模擬[D];北京化工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鐵錘;;堅持“十六字”原則落實“五項”措施 努力構建煤礦水害防治長效機制[J];當代礦工;2006年07期
2 湯愛平,董瑩,譚周地,文愛花;振動作用下礦井突水涌砂機理的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99年02期
3 段小寧,李鑒初,劉繼山;應力場與滲流場相互作用下裂隙巖體水流運動的數值模擬[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1992年06期
4 程久龍,于師建;覆巖變形破壞電阻率響應特征的模擬實驗研究[J];地球物理學報;2000年05期
5 吳樹仁;;突發(fā)地質災害研究某些新進展[J];地質力學學報;2006年02期
6 廖學東,疏開生;中等富水含水層下留設防砂煤柱開采的試驗[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年06期
7 隋旺華,狄乾生;開采沉陷土體變形與孔隙水壓相互作用研究進展[J];工程地質學報;1999年04期
8 張改玲,董青紅,隋旺華,陳德俊,王連奎,趙慶杰;紅層與煤系復合結構覆巖采動破壞分析及其應用[J];工程地質學報;2004年01期
9 夏筱紅;隋旺華;楊偉峰;;多煤層開采覆巖破斷過程的模型試驗與數值模擬[J];工程地質學報;2008年04期
10 杜曉軍;煤礦突水快速分析與判別系統(tǒng)[J];河北煤炭;1999年S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慶享,錢鳴高,石平五;淺埋煤層采場老頂周期來壓的結構分析[J];煤炭學報;1999年06期
2 黃正全;;淺埋煤層開采巖移特征與滲水機理分析[J];西部探礦工程;2006年02期
3 張杰;侯忠杰;馬礪;;淺埋煤層老頂巖塊回轉過程中的潰沙分析[J];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4 王旭鋒;張東升;盧鑫;許猛堂;仇小祥;;淺埋煤層沙土質沖溝坡體下開采礦壓顯現特征[J];煤炭科學技術;2010年06期
5 常進海;;淺析淺埋煤層工作面初次來壓機理[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年01期
6 楊鵬,馮武林;神府東勝礦區(qū)淺埋煤層涌水潰沙災害研究[J];煤炭科學技術;2002年S1期
7 侯忠杰,謝勝華,張杰;地表厚土層淺埋煤層開采模擬實驗研究[J];西安科技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8 董愛菊;張沛;黃慶享;楊花娥;楊渭清;;淺埋煤層周期來壓動載機理研究[J];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2期
9 劉玉德;張東升;趙永峰;李健慧;;淺埋煤層環(huán)境影響的源頭控制型安全開采技術[J];煤礦安全;2011年04期
10 韓谷雨;鐘新春;范擴;王曉;劉鋒;;山體淺埋煤層覆巖的應力分布規(guī)律[J];煤炭技術;201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柴敬;段書武;;厚風積沙淺埋煤層頂板災害研究[A];巖石力學新進展與西部開發(fā)中的巖土工程問題——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七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2年
2 苗彥平;郭佐寧;黃永安;王碧清;;淺埋煤層合理支護阻力實測統(tǒng)計分析[A];安全高效礦井建設與開采技術——陜西省煤炭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0)[C];2010年
3 劉國磊;樊克恭;肖同強;;山地淺埋煤層工作面支架合理工作阻力研究[A];第十二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4 黃慶享;石平五;錢鳴高;;淺埋煤層長壁開采的礦壓特征[A];面向國民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巖石力學與巖石工程——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五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1998年
5 黃慶享;劉素花;張沛;黃克軍;;淺埋煤層局部充填開采的地表移動規(guī)律模擬[A];安全高效礦井建設與開采技術——陜西省煤炭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0)[C];2010年
6 郝君;白如紅;王振華;何龍偉;;淺埋煤層綜采工作面阻力分布規(guī)律研究[A];安全高效礦井安全保障技術——陜西省煤炭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1)[C];2011年
7 侯彥威;高波;馬炳鎮(zhèn);王鵬;張振勇;程思遠;;淺埋煤層頂板富水區(qū)的直流電法探測技術[A];煤礦水害防治技術研究——陜西省煤炭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3)[C];2013年
8 楊治林;;初始后屈曲理論在淺埋煤層頂板穩(wěn)定性分析中的應用[A];現代數學和力學(MMM-XI):第十一屆全國現代數學和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9 黃慶享;;淺埋煤層長壁開采頂板結構及合理支護阻力研究[A];巖石力學新進展與西部開發(fā)中的巖土工程問題——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七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2年
10 李保仁;;淺埋煤層綜采工作面深孔預裂爆破安全技術[A];安全高效礦井安全保障技術——陜西省煤炭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1)[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張沛;淺埋煤層長壁開采頂板動態(tài)結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2年
2 范鋼偉;淺埋煤層開采與脆弱生態(tài)保護相互響應機理與工程實踐[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3 李鳳儀;淺埋煤層長壁開采礦壓特點及其安全開采界限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7年
4 趙兵朝;淺埋煤層條件下基于概率積分法的保水開采識別模式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9年
5 張志強;溝谷地形對淺埋煤層工作面動載礦壓的影響規(guī)律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森林;淺埋煤層采動裂縫損害機理及控制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6年
2 劉文崗;淺埋煤層砂土層載荷傳遞機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3年
3 謝大平;淺埋煤層長壁開采頂板結構穩(wěn)定性分析[D];西安科技大學;2008年
4 任艷芳;淺埋煤層長壁開采覆巖結構特征研究[D];煤炭科學研究總院;2008年
5 楊菊花;淺埋煤層頂板巖層結構的非穩(wěn)定性態(tài)分析[D];西安科技大學;2010年
6 張沛;淺埋煤層上覆厚沙土層采動載荷傳遞機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4年
7 李昊;淺埋煤層群開采地表漏風規(guī)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4年
8 郭文;淺埋煤層頂板結構災害機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8年
9 謝勝華;地表厚土層淺埋煤層覆巖運動與破壞規(guī)律研究[D];西安科技學院;2002年
10 王銳軍;淺埋煤層大采高綜采工作面覆巖結構與來壓機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2451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245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