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化巷道布置對綜放厚煤層自然發(fā)火的影響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roblem that there are more residual coal in the mining process of traditional fully-mechanized caving thick coal seam and the coal seam is prone to fire, the fundamental causes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seam are analyzed from the layout of roadwa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three-dimensional roadway layout scheme of section return air roadway and air entry roadway along coal seam roof and floor respectively. Then, according to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risk,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model and the hierarchy judgement matrix are established, and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which combine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i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risk of coal seam spontaneous combustion.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three-dimensional roadway layout system reduces the danger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seam by one grade. It is proved that there is no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n the working face and goaf since the three-dimensional roadway arrangement is adopted, which proves the objectivity of the research.
【作者單位】: 中煤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2014年工信部物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專項資金項目“基于物聯(lián)網(wǎng)的煤礦安全生產(chǎn)協(xié)同管控系統(tǒng)研制及應用”資助(編號:2014083105)
【分類號】:TD752.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肖良;夏玉成;;改進模糊層次分析法在沖擊礦壓主控因素研究中的應用[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10年01期
2 裴曉東,張人偉,王亮,王濤,王國強,郭德貴;綜放面采空區(qū)煤炭自燃發(fā)火的危險性評估模型[J];能源技術與管理;2005年05期
3 霍靈軍,王晨,黃漢富;小煤柱二次承壓巷道的礦壓顯現(xiàn)規(guī)律研究[J];礦山壓力與頂板管理;2002年02期
4 褚廷湘;楊勝強;劉國忠;孫燕;王成;;模糊綜合評價對采空區(qū)自然發(fā)火的評價及應用[J];中國安全生產(chǎn)科學技術;2008年01期
5 張飛;王貴林;殷躍;孫江;孫家駒;;煤自燃發(fā)火綜合防治方法研究[J];煤;2011年01期
6 王志強;趙景禮;張文超;程宏波;;巷道布置對易燃厚煤層自然發(fā)火危險性的影響[J];煤炭科學技術;2007年10期
7 趙景禮;;錯層位立體化巷道布置技術發(fā)展與展望[J];煤炭工程;2014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科;謝廣祥;常聚才;;煤柱寬度對巷道圍巖穩(wěn)定性影響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9年05期
2 謝廣祥;楊科;常聚才;;煤柱寬度對綜放面圍巖應力分布規(guī)律影響[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11期
3 路榮博;王濤;;上游法尾礦庫潰壩事故致因分析及安全管理技術研究[J];長江科學院院報;2009年S1期
4 余華興;張輝;;層次分析法在電網(wǎng)工程項目管理中的應用[J];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3期
5 李波波;袁梅;馬科偉;何明華;王珍;;AHP在貴州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標準現(xiàn)狀評價中的應用[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11年01期
6 張千貴;尹光志;周永昆;敬小非;蔣長寶;;尾礦粗細顆粒分層結構體的力學特性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2012年05期
7 梁樹平;周西華;張宏偉;齊慶杰;;液氮降溫防滅火試驗研究[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6期
8 王永革;肖輝贊;;大采高工作面區(qū)段煤柱合理尺寸的數(shù)值模擬[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5期
9 王明偉;張鵬;汪德才;;基于模糊理論的瀝青路面新型添加劑材料優(yōu)選[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0年11期
10 孫勇;彭擔任;張人偉;劉學振;王福厚;張永明;;基于BP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礦井火災安全評價方法[J];工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何啟林;彭偉;;利用束管監(jiān)測系統(tǒng)預報采空區(qū)遺煤氧化情況[A];2010年安徽省科協(xié)年會——煤炭工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杜善周;叢利;;榆家梁煤礦合理工作面長度及煤柱寬度研究[A];安全高效礦井建設與開采技術——陜西省煤炭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0)[C];2010年
3 劉春橋;柏建彪;;二次回采動壓下窄煤柱送巷技術研究[A];2010內蒙古煤炭工業(yè)科學發(fā)展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趙景禮;王志強;郝萬東;何謨義;王飛;王曉軍;;改革巷道布置 提高厚煤層回采率[A];煤炭開采新理論與新技術——中國煤炭學會開采專業(yè)委員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張俊文;趙景禮;王志強;;近距殘煤綜放復采頂煤損傷與冒放性控制[A];全國大型煤炭企業(yè)綜采技術發(fā)展成果集[C];2010年
6 何滿潮;錢七虎;;深部巖體力學研究進展[A];第九屆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6年
7 何滿潮;錢七虎;;深部巖體力學及工程災害控制研究[A];突發(fā)地質災害防治與減災對策研究高級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郭立穩(wěn);胡靖;王月紅;王強;;主成分分析法在煤的自燃傾向性研究中的應用[A];紀念中國煤炭學會成立50周年暨2012全國選煤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9 趙景禮;李向陽;李友軍;孫中光;董明磊;;錯層位巷道布置在礦區(qū)綠色開采中的應用[A];第三屆全國煤礦機械安全裝備技術發(fā)展高層論壇暨新產(chǎn)品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10 趙景禮;王志強;;大傾角沖擊地壓煤層的安全高效開采技術研究[A];煤炭開采新理論與新技術——中國煤炭學會開采專業(yè)委員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紹杰;深部條帶煤柱長期穩(wěn)定性基礎實驗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9年
2 肖亞寧;潞安礦區(qū)沿空巷道三維錨索支護機理及應用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3 劉倡清;綜放變寬度煤柱回采巷道圍巖變形規(guī)律及其控制技術[D];西安科技大學;2011年
4 楊永良;煤最短自然發(fā)火期測試及煤堆自燃防治技術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09年
5 曲天智;深井綜放沿空巷道圍巖變形演化規(guī)律及控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08年
6 溫克珩;深井綜放面沿空掘巷窄煤柱破壞規(guī)律及其控制機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9年
7 王志強;厚煤層錯層位相互搭接工作面礦壓顯現(xiàn)規(guī)律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09年
8 張九零;注惰對封閉火區(qū)氣體運移規(guī)律的影響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09年
9 郭振世;高堆尾礦壩穩(wěn)定性分析及加固關鍵技術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0年
10 張緒言;大采高回采巷道圍巖控制技術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永周;李子埡井田瓦斯賦存規(guī)律與突出預測[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劉超;聚氨酯膜預防綜放巷道煤層自燃技術的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管仁和;薄煤層小煤柱護巷技術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4 李勝;新型防滅火封堵材料——固體泡沫特性參數(shù)實驗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5 李春輝;基于BP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預測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6 牛淑慧;安晉淺埋隧道開挖地表沉降及安全分析[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7 張勇;寺河礦二號井15號煤層回采巷道圍巖控制技術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8 王楠;煤自燃指標氣體實驗與綜合防滅火技術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9 石鶴揚;新建尾礦壩工程設計與穩(wěn)定性分析方法實例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10 李志東;濟南市某工程深基坑支護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盧國志,李希勇,寧方淼;煤礦安全指標評價體系研究及應用[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03年03期
2 劉偉,陶樹人;模糊綜合評價在煤炭產(chǎn)業(yè)安全中的應用[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05年01期
3 李凡修,陸曉華,梅平,陳武;煤礦安全預評價的集對分析模型及應用[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05年01期
4 趙景禮,李報;提高綜放煤炭回收率的研究——兼論錯層位巷道布置系統(tǒng)[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年03期
5 劉愛華;施式亮;吳超;;基于模糊模式識別的系統(tǒng)安全模糊綜合評價[J];工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6年05期
6 趙玉岐,李改云;惰性泡沫防滅火[J];河北煤炭;1997年01期
7 王濤;郭振世;;尾礦庫危險有害因素辨識及安全管理措施[J];黃金;2008年04期
8 李成林;何諧;;基于Rough Set和層次分析法的煤礦安全評價方法[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1期
9 周艷美;李偉華;;改進模糊層次分析法及其對任務方案的評價[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8年05期
10 康穎;薛聯(lián)青;;改進的模糊層次分析法在綜合水價確定中的應用[J];節(jié)水灌溉;2008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朱建軍;層次分析法的若干問題研究及應用[D];東北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清山,郭紅兵;曹窯礦煤層自然發(fā)火原因分析[J];煤礦安全;2001年06期
2 歐陽習文,劉自強;列家橋礦煤層自然發(fā)火成因分析及防治[J];煤炭科學技術;2001年09期
3 岳超平;陽泉五礦15~#煤層自然發(fā)火機理的探討[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1年S1期
4 謝宏,張斌,張萬奎;邢臺礦煤層自然發(fā)火早期發(fā)現(xiàn)及治理[J];煤炭科學技術;2003年11期
5 曹學軍;厚煤層自然發(fā)火的預防[J];安徽科技;2004年07期
6 沈洪喜,陳玉玖;寶日希勒第一煤礦厚煤層自然發(fā)火防治[J];煤礦安全;2004年08期
7 黃水平,廖冬明,朱隆業(yè),朱永忠,吳學忠;西418采區(qū)煤層自然發(fā)火的處理[J];江西煤炭科技;2005年03期
8 繆寅生,楊建成,邱曉玲;靖遠礦區(qū)煤層自然發(fā)火的原因及防治[J];煤;2005年03期
9 蘭善敏,楊水石;加強對煤層自然發(fā)火礦井的管理[J];江西煤炭科技;2005年04期
10 徐春雷,孫凌學;雙頂煤礦煤層自然發(fā)火事故的預防與處理[J];煤礦安全;2005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古城煤礦利用高科技防治煤層自然發(fā)火[A];第五次全國煤炭科學技術大會文集匯編[C];2001年
2 潘傳連;朱啟寬;;菜園煤礦煤層自然發(fā)火的綜合防治技術[A];安全生產(chǎn)與可持續(xù)發(fā)展論文選編[C];2004年
3 宋先明;夏孝明;張玉貞;于曉波;;興隆莊煤礦1307綜放工作面末采及停采撤出期間防治煤層自然發(fā)火技術探討[A];煤礦重大災害防治技術與實踐——2008年全國煤礦安全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江廣鑫;;綜放工作面防治煤層自然發(fā)火的措施[A];開灤礦區(qū)采礦技術與實踐文集[C];2009年
5 楊志;;荊各莊礦西一老采空區(qū)煤層自然發(fā)火綜合治理[A];第七次煤炭科學技術大會文集(下冊)[C];2011年
6 謝軍;王振平;;紅外探測技術在煤層自然發(fā)火早期預報中的應用[A];第十二屆全國煤礦自動化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02年
7 史善宏;;范各莊礦B2523綜放工作面防治煤層自然發(fā)火綜合技術研究[A];開灤礦區(qū)采礦技術與實踐文集[C];2009年
8 李士強;趙連濤;岳尊彩;;厚煤層邊角煤開采煤層自然發(fā)火的防治[A];礦山地質災害成災機理與防治技術研究與應用[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記者 傅巖 左英奎;去年至少關停煤礦150處[N];經(jīng)濟信息時報;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趙永芳;礦井煤層自然發(fā)火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研究與設計[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2 王傳英;基于信息融合技術在煤層自然發(fā)火預測系統(tǒng)中的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6年
3 胡楠;紅廟礦煤層自然發(fā)火特性及CO涌出規(guī)律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2年
4 譚花文;北皂煤礦海下開采煤層自然發(fā)火防治技術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5 張博;李嘴孜礦急傾斜煤層自然發(fā)火防治技術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1年
6 溫長剛;巷道煤層自燃的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和數(shù)值模擬的可視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1980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198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