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動和滲流共同作用下覆巖破壞形態(tài)研究
[Abstract]:The study on the height and shape of overburden rock damage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safe mining under water body. Taking 蟽 _ 1 蟽 _ spat as the criterion for simulating the range of water diversion fracture zone, aiming at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data and mining conditions of S2S9 face in Daping Coal Mine, the mining process of coal seam face is simulated by using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dina. In this paper, the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overburden rock and the shape of water-conducting fracture zone under the combined action of mining and seepage are analyzed, and the inversion calculation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field examples. The height of the water-conducting fissure zone simul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160 m,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measured data, which provides a feasibl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height of the water-conducting fissure zone of overburden rock.
【作者單位】: 大連大學遼寧省復雜結構體系災害預測與防治重點實驗室;大連大學遼寧省高校重點巖土與結構工程與技術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274051,51374045)
【分類號】:TD823.83;TD7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楊明;孟祥瑞;高召寧;程詳;;采場覆巖移動礦壓顯現規(guī)律數值模擬[J];煤礦安全;2012年06期
2 李敬敬;方騰蛟;華樂;趙濤;;厚松散含水層下特厚煤層綜放開采覆巖破壞特征研究[J];現代礦業(yè);2014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任高峰;張世雄;;露井聯合開采條件下礦山邊坡運動損害規(guī)律研究[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8年06期
2 吳志平;仇圣華;胡欣雨;李瑛;;緩傾斜多煤層頂板巖體變形移動特征數值模擬[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4期
3 王文才;劉偉;鄭彥濤;劉德峰;蘆陽;;ANSYS在巷道支護設計中的應用[J];內蒙古科技大學學報;2014年03期
4 代長青;楊本水;;含水松散層下煤層開采覆巖破壞規(guī)律的數值模擬研究[J];露天采礦技術;2009年03期
5 李本軍;劉曉芳;王福龍;;ABAQUS在向斜構造三維地應力場模擬研究中的應用[J];煤;2007年02期
6 于麗艷;閆龍海;;急傾斜煤層的沖擊地壓危險區(qū)域劃分研究[J];山西建筑;2012年24期
7 林傳兵;陳大川;孫文德;周軍;;基于ANSYS軟件的掘進工作面風流流動規(guī)律數值模擬[J];煤礦安全;2013年06期
8 趙德深;徐孟林;王忠昶;夏洪春;郭東亮;;大平煤礦厚煤層開采覆巖應力場及位移場數值分析[J];煤礦安全;2013年09期
9 李懷賓;王文;馮敏;蘆曉偉;陳鵬宇;;厚煤層大采高液壓支架適應性分析[J];煤礦安全;2014年08期
10 于麗艷;蓋芳芳;于月民;;急傾斜煤層開采沖擊危險性數值模擬研究[J];山西建筑;2014年3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于廣云;采動區(qū)大變形擾動土物理力學性質演變及工程響應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09年
2 劉玉成;開采沉陷的動態(tài)過程及基于關鍵層理論的沉陷模型[D];重慶大學;2010年
3 徐德金;高承壓含水層上煤層開采底板斷裂活化致災機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2年
4 李培現;深部開采地表沉陷規(guī)律及預測方法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2年
5 張和生;山區(qū)地下開采引起地表變形對長輸氣管線的影響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3年
6 顧偉;厚松散層下開采覆巖及地表移動規(guī)律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3年
7 孫輝;地下金屬礦山六邊形進路充填開采圍巖穩(wěn)定性機理及控制方法研究[D];青島理工大學;2013年
8 王文學;采動裂隙巖體應力恢復及其滲透性演化[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則民,黃潤秋,許模,屈科,茍定才;基于水-力耦合理論的超深隧道圍巖滲透性預測[J];成都理工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2 賈洪彪,唐輝明,劉佑榮;巖體結構面網絡模擬技術研究進展[J];地質科技情報;2001年01期
3 劉增輝;楊本水;;利用數值模擬方法確定導水裂隙帶發(fā)育高度[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6年05期
4 朱珍德,徐衛(wèi)亞;裂隙巖體滲流場與損傷場耦合模型研究[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2期
5 高明中,余忠林;煤礦開采沉陷預測的數值模擬[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1期
6 王良奎;多種超前地質預報方法在隧道施工中的應用[J];金屬礦山;2001年11期
7 田開銘;;論裂隙巖石的水文地質模型——以國外學者的模型為例[J];勘察科學技術;1984年04期
8 唐巨鵬,潘一山,徐方軍;根據地表下沉預測沖擊地壓的研究[J];礦山壓力與頂板管理;2002年03期
9 王忠昶,張文泉;軟巖礦層條帶開采合理采留寬度的ANSYS三維流變模擬[J];礦山壓力與頂板管理;2003年02期
10 曲華,張殿振;深井難采煤層上行開采的數值模擬[J];礦山壓力與頂板管理;2003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許光祥;裂隙巖體滲流與卸荷力學相互作用及裂隙排水研究[D];重慶大學;2001年
2 張宜虎;巖體等效水力學參數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傅先杰;特殊推覆體下開采覆巖破壞特性淺析[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0年S1期
2 傅先杰;特殊推覆體下開采覆巖破壞及其地表沉降特征淺析[J];煤炭科技;2001年03期
3 石文球;特殊推覆體下開采覆巖破壞及其地表沉降特征淺析[J];煤炭技術;2005年08期
4 張華興,張剛艷,許延春;覆巖破壞裂縫探測技術的新進展[J];煤炭科學技術;2005年09期
5 檀雙英;康永華;劉治國;張玉軍;張剛艷;;祁東煤礦綜采覆巖破壞特征[J];煤炭科學技術;2006年09期
6 葛英豪;肖建輝;劉文中;馮士安;;許疃煤礦8223工作面開采覆巖破壞特征的研究[J];煤礦安全;2009年03期
7 王金安;紀洪廣;張燕;;不整合地層下開采覆巖移動變異性研究[J];煤炭學報;2010年08期
8 張玉軍;;鉆孔電視探測技術在煤層覆巖裂隙特征研究中的應用[J];煤礦開采;2011年03期
9 劉凱;;地面電磁法探測覆巖破壞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2年02期
10 沈永炬;黃遠;;不同間距多煤層開采覆巖破壞特征的數值模擬[J];中國礦業(yè);2012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金洪偉;許家林;朱衛(wèi)兵;;覆巖移動的拱-梁組合結構模型的初步研究[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1)[C];2009年
2 孫如華;李文平;李小琴;;疊加開采頂板覆巖變形破壞研究[A];第八屆全國工程地質大會論文集[C];2008年
3 張慶松;高延法;劉松玉;;覆巖結構破壞度模型及其應用研究[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九屆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3年
4 楊逾;范學理;劉文生;趙德深;;覆巖離層注漿中注漿量的確定[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下冊)[C];2001年
5 李培現;譚志祥;閆麗麗;鄧喀中;;采動覆巖裂隙發(fā)育數值模擬力學參數反演[A];巖石力學與工程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第十一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6 劉昆輪;張傳玖;;寬溝煤礦覆巖活動及應力演化的數值模擬研究[A];煤炭開采新理論與新技術——中國煤炭學會開采專業(yè)委員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7 李剛;梁冰;;采場覆巖層滲流場形成機理及其應用[A];第九屆全國滲流力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二)[C];2007年
8 易德禮;康永華;趙開全;;祁東煤礦高水壓裂隙巖體綜采覆巖破壞規(guī)律研究[A];礦山地質災害成災機理與防治技術研究與應用[C];2009年
9 楊居友;;覆巖(離層)注漿工程自動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研究[A];開灤礦區(qū)采礦技術與實踐文集[C];2009年
10 耿養(yǎng)謀;;礦山開采覆巖應力拱演化規(guī)律研究[A];2009礦山災害預防控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輝;近距離煤層開采覆巖結構運動及礦壓顯現規(guī)律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5年
2 吳士良;對采場礦山壓力有明顯影響的覆巖破壞運動演化規(guī)律[D];山東科技大學;2002年
3 馬其華;長壁采場覆巖“O”型空間結構及相關礦山壓力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5年
4 汪華君;四面采空采場“θ”型覆巖多層空間結構運動及控制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6年
5 尹增德;采動覆巖破壞特征及其應用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7年
6 李春意;覆巖與地表移動變形演化規(guī)律的預測理論及實驗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0年
7 常西坤;深部開采覆巖形變及地表移動特征基礎實驗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8 胡青峰;特厚煤層高效開采覆巖與地表移動規(guī)律及預測方法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9 馮銳敏;充填開采覆巖移動變形及礦壓顯現規(guī)律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3年
10 張煒;覆巖采動裂隙及其含水性的氡氣地表探測機理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東雷;深部采煤采動階段覆巖運動規(guī)律及多因素耦合致災機理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15年
2 周璇;采動條件下覆巖地電場響應特征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5年
3 陳現輝;大同礦區(qū)雙系煤層開采覆巖大范圍運動規(guī)律及結構特征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5年
4 張新國;采場覆巖破壞規(guī)律預測及咨詢系統(tǒng)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6年
5 朱蕾;陜北煤層開采覆巖變形數值仿真模擬研究[D];長安大學;2009年
6 李磊;祁東煤礦高水壓下原生縱向裂隙發(fā)育覆巖采動破壞研究[D];煤炭科學研究總院;2008年
7 魏義強;大采深條件下采煤活動引起的覆巖移動變形及破壞規(guī)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0年
8 李闊;雙層混合開采條件下覆巖及地表移動變形規(guī)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9 任強;采場覆巖變形破壞規(guī)律的數值模擬及敏感性分析[D];山東科技大學;2007年
10 高建強;急傾斜煤層采空區(qū)覆巖穩(wěn)定性預測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1211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121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