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渙煤礦礦井回風余熱利用的應用研究
本文選題:礦井回風 + 余熱回收。 參考:《河北工程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
【摘要】:眾所周知,煤炭工業(yè)是著名的高能耗、高污染行業(yè)。高耗能就預示著有大量的余熱產(chǎn)生,但是產(chǎn)生的余熱大部分為低溫熱能,不能直接加以利用,大部分余熱白白浪費掉,并產(chǎn)生大量污染。這部分余熱完全可以結合現(xiàn)在技術加以回收,再用于生產(chǎn)生活中。 本文是以淮北臨渙煤礦礦井回風余熱利用實際工程項目為例,研究了利用熱泵技術提取煤礦上礦井回風低位熱能滿足煤礦上用熱用冷的新方法。煤礦在生產(chǎn)過程中,礦井回風攜帶著大量的優(yōu)質低位熱能,利用熱泵技術將這部分低位熱能回收,用于礦井上冬季供暖、礦井防凍和夏季空調。不僅對于節(jié)能減排具有重大意義,同時可大大減少煤炭資源的消耗和電能消耗,經(jīng)濟效益十分顯著,對于改變傳統(tǒng)的煤礦供熱模式有著重要的變革意義。 本文包含了該項目從技術方案確定、可行性理論計算、回風余熱提取裝置的設計和研制等基本內容,還對其中涉及到的原理機理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對項目進行中遇到的問題的進行了探究、對運行后的數(shù)據(jù)進行了一定的分析。 這項目不僅有巨大的經(jīng)濟效益,,還有非常大的社會效益。本文為以后礦井回風余熱利用技術在全國的推廣和應用起到了很好的理論依據(jù)和工程示范參照作用。該項目對建設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也有深遠意義。
[Abstract]:As we all know, the coal industry is a famous high energy, high pollution industry.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indicates a large amount of waste heat, but most of the waste heat is low temperature heat, can not be used directly, most of the waste heat is wasted, and produces a lot of pollution. This part of the waste heat can be recycled with the present technology and reused. In production and life.
This paper, taking the actual project of the waste heat utilization of the return air of Huaibei Lin Huan coal mine as an example, has studied the new method of extracting the low position heat energy of the back air of the coal mine by the heat pump technology to meet the hot cooling of the coal mine.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the mine return air carries a lot of high quality low heat energy, and the low position heat is used by the heat pump technology. It can be recycled in winter heating, mine antifreeze and summer air conditioning.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not only to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but also greatly reduces the consumption of coal resource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The economic benefit is very significan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heating mode of coal mine.
This article includes the basic content of the project from the technical scheme determination, the feasibility theory calculation,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ir return heat extraction device. It also studies the principle mechanism involved in the project, explore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ject, and analyses the data after the transportation.
This project not only has huge economic benefits, but also has great social benefits. This paper has played a very good theoretical basis and a demonstration reference for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waste heat utilization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 This project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 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工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TD72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元武,田立章;沖渣水余熱的夏季利用[J];河北冶金;2002年06期
2 賈恩剛,張新平;蒸汽冷凝水的余熱利用[J];燃料與化工;2003年05期
3 李仙喬;;硫化氫制酸兩種工藝的余熱利用方案比較[J];硫磷設計與粉體工程;2007年04期
4 ;萊鋼電爐余熱利用和除塵“雙效合一”運行顯成效[J];江西冶金;2008年03期
5 張飛;簡棄非;;汽車尾氣余熱利用技術及應用[J];山西能源與節(jié)能;2010年01期
6 陳鵬;;包鋼煉鐵廠“余熱利用型”解凍庫的建設實踐[J];現(xiàn)代經(jīng)濟信息;2013年08期
7 孫玉杰;張志亮;路海燕;;液蠟余熱的合理利用[J];山東化工;2013年04期
8 魏忠勛;王彥洪;趙川;;礦井余熱綜合利用技術研究與應用[J];煤炭科學技術;2013年S2期
9 ;以煤為原料小型合成氨廠余熱利用規(guī)劃方案[J];小氮肥設計技術;1980年10期
10 ;硫酸廠沸騰爐余熱利用[J];安徽化工;198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靈州電廠電除塵余熱利用節(jié)能提效改造順利實施[A];《電站信息》2012年第5期[C];2012年
2 杜守虎;;連鑄坯余熱利用技術現(xiàn)狀及困境[A];2013年全國冶金能源環(huán)保生產(chǎn)技術會論文集[C];2013年
3 曹雪平;黃煒;;回風源熱泵在礦井余熱利用方面的應用研究[A];走中國創(chuàng)造之路——2011中國制冷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王志國;王凱志;朱廣慶;白杰;孫俊杰;;空壓機自身運轉余熱及工業(yè)循環(huán)水余熱綜合利用系統(tǒng)[A];第十五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8分會場:環(huán)境科技創(chuàng)新與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5 孟志明;張榮靜;;鍋爐余熱利用的分析與實踐[A];第七屆(2009)中國鋼鐵年會大會論文集(中)[C];2009年
6 張延平;趙志星;程富全;徐建良;左廣傳;;首鋼燒結機環(huán)冷熱風余熱利用的實踐與探討[A];2010全國能源與熱工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陳軍;武國峰;雷震東;吳坪楊;;高爐沖渣水余熱利用的現(xiàn)狀及其技術發(fā)展的初探[A];2010年全國冶金安全環(huán)保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8 田淑霞;劉庸;薛萬青;;首鋼燒結廠煙道氣的余熱利用[A];2001中國鋼鐵年會論文集(上卷)[C];2001年
9 張愛華;張紅;;發(fā)射機房的通風與余熱利用技術[A];全國暖通空調制冷2008年學術年會資料集[C];2008年
10 鄧勝祥;周孑民;;某廠乏汽余熱利用與冷凝水回收新方法研究[A];2006全國能源與熱工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焦同喜 實習生 姜薇;長城長公司余熱利用項目一年節(jié)煤5000噸[N];河北經(jīng)濟日報;2006年
2 記者 柳堯杰 通訊員 劉高德;鄂莊煤礦發(fā)揮“余熱”[N];萊蕪日報;2006年
3 本報記者 潘衛(wèi)平 通訊員 杜曉明;中鋁山東分公司余熱利用成效顯著[N];淄博日報;2009年
4 張秀鳳;余熱利用“集腋成裘”[N];中國化工報;2009年
5 秦曉明;國內首例箱體式余熱利用裝置投入使用[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9年
6 記者 李丙駒;繆雙大:雙良的責任就是變廢為寶[N];經(jīng)理日報;2009年
7 記者 劉祥 通訊員 魏忠民 張娜;河北鋼鐵承鋼飽和蒸汽余熱利用工程啟動[N];中國冶金報;2010年
8 李丙駒;雙良集團搶占發(fā)展低碳技術先機[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09年
9 記者 趙引德;金大地開辟余熱利用新途徑[N];中國化工報;2010年
10 李蘭偉;鐵合金生產(chǎn)余熱利用現(xiàn)狀[N];中國冶金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郭少朋;移動式余熱利用系統(tǒng)蓄熱器實驗和模擬研究及經(jīng)濟性分析[D];天津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冀濤;國泰熱電循環(huán)水余熱利用項目技術經(jīng)濟問題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3年
2 李鈺;低品位余熱利用過程控制[D];華北電力大學;2013年
3 蘇喜慶;熱電廠余熱梯級利用模式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4 李君;電站鍋爐深度余熱利用系統(tǒng)設備選型以及經(jīng)濟性分析[D];華北電力大學;2014年
5 高建軍;300MW供熱機組循環(huán)水余熱利用項目改造和優(yōu)化[D];華北電力大學;2014年
6 谷凱娜;350MW機組余熱利用方案的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4年
7 吳強;鏈篦機熱量平衡與余熱利用的研究[D];遼寧科技大學;2011年
8 趙翔;余熱利用發(fā)電過程動態(tài)特性的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2年
9 魏瑋;內燃機余熱利用渦輪發(fā)電系統(tǒng)性能研究[D];清華大學;2010年
10 劉福秋;熱泵技術在25MW供熱機組循環(huán)水余熱利用中的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0317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031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