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軟煤層綜放工作面覆巖垮落及裂隙導水特征分析
本文選題:三軟煤層 + 覆巖破裂; 參考:《煤炭學報》2017年01期
【摘要】:通過大南湖一礦三軟煤層工程地質條件及煤巖物理力學參數(shù)的綜合分析與測定,開展了對應條件下的物理相似模擬,分析了綜放工作面圍巖運移及覆巖破壞高度,探索了現(xiàn)場支架實測阻力與覆巖裂隙導水位置、導水量間的關系。綜合分析表明:1303綜放工作面頂板垮落帶高度為20 m,模型表面裂隙延伸高度觀測結果與3D鉆孔電視合成的鉆孔內壁破裂剖面揭示出的裂隙延伸高度均為98 m,與經(jīng)驗公式計算基本一致。工作面超前影響范圍隨開采范圍而增大,最終趨于穩(wěn)定。1303綜放面工作面劃分為兩個較為明顯的壓力集中區(qū),工作面裂隙導水量、導水位置與壓力集中區(qū)中支架壓力變化相關,覆巖裂隙導水顯現(xiàn)的位置處在工作面中下部頂板壓力集中顯現(xiàn)區(qū)(2區(qū))的位置幾率較大。建議1303工作面提前疏放上覆含水層以及老窯積水的同時,加強對兩個壓力集中區(qū)(1區(qū)和2區(qū))的監(jiān)測,尤其是2區(qū),密切關注架后頂板垮落情況與工作面淋水量變化,及時的給出來壓預警與導水位置及導水量預測。
[Abstract]: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determination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coal and rock in three soft coal seams in Dananhu No. 1 Coal Mine, the physical similarity simulation under corresponding conditions is carried out, and the movement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the failure height of overburden rock in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face are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asured resistance of the support and the location and water conductivity of the overburden fissure is explored.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height of roof caving zone is 20 m, the observation result of model surface crack extension height and the crack extension height revealed by 3D borehole television synthesis are 98 m. The formula calculation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The leading influence area of the face increases with the mining area, and finally tends to be stable. 1303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face is divided into two obvious pressure concentration areas. The water flow of the fissure and the water diversion position of the face are related to the pressure change of the support in the pressure concentration area. The location of overburden fissure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oof pressure concentration area (area 2).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overlying aquifer and the old kiln water in the 1303 working face should be thinned out in advance,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monitoring of the two pressure concentration area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especially in the No. 2 area, paying close attention to the roof caving in the back of the frame and the change of the drainage water in the working face. Timely pressure-warning and water diversion location and water conductivity prediction.
【作者單位】: 西安科技大學能源學院;教育部西部礦井開采及災害防治重點實驗室;國網(wǎng)哈密能源煤電有限公司;
【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資助項目(2015CB25160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504184)
【分類號】:TD74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來興平;王春龍;單鵬飛;崔峰;康延雷;;采動覆巖破壞演化特征模型實驗與分析[J];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16年02期
2 范立民;馬雄德;冀瑞君;;西部生態(tài)脆弱礦區(qū)保水采煤研究與實踐進展[J];煤炭學報;2015年08期
3 浦海;聶韜譯;;考慮閉合效應下基于曲線擴展路徑的劈裂模型研究[J];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15年03期
4 張東升;劉洪林;范鋼偉;王旭鋒;;新疆大型煤炭基地科學采礦的內涵與展望[J];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15年01期
5 張東升;范鋼偉;張帥;王紅;張鑫;;巨厚沖積層薄基巖綜放開采覆巖移動規(guī)律[J];煤炭工程;2014年10期
6 喬偉;黃陽;袁中幫;郭偉;周丹坤;;巨厚煤層綜放開采頂板離層水形成機制及防治方法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4年10期
7 周光華;伍永平;來紅祥;崔峰;;覆沙層下大采高工作面覆巖運移規(guī)律[J];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14年02期
8 王金華;;特厚煤層大采高綜放開采關鍵技術[J];煤炭學報;2013年12期
9 柴敬;趙文華;李毅;崔晨;王道成;;采場上覆巖層沉降變形的光纖檢測實驗[J];煤炭學報;2013年01期
10 范鋼偉;張東升;馬立強;;神東礦區(qū)淺埋煤層開采覆巖移動與裂隙分布特征[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時成忠;劉長友;李建偉;;綜放工作面端頭區(qū)煤巖失穩(wěn)垮落規(guī)律及放煤區(qū)域確定[J];煤炭工程;2017年01期
2 張寧;劉淑金;仲耀;;綜放工作面停采回撤封閉期間防滅火技術應用研究[J];山東煤炭科技;2016年12期
3 王海軍;;永隴礦區(qū)LYL井田2號煤層頂板沉積環(huán)境及其穩(wěn)定性評價[J];煤田地質與勘探;2016年06期
4 田富超;;下保護層開采上覆煤巖位移傳導效應特征研究[J];煤礦安全;2016年12期
5 朱訓國;夏洪春;王忠昶;;煤層開采過程中覆巖移動規(guī)律的UDEC數(shù)值模擬[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年12期
6 馮宇峰;;基于LS-DYNA的預裂爆破硬夾矸弱化技術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6年S2期
7 陶虹;李輝;孫曉東;李文莉;;陜西煤礦區(qū)地下水監(jiān)測工程構想[J];陜西地質;2016年02期
8 陳磊;;中厚煤層綜采工作面支架實時工作阻力確定[J];工礦自動化;2016年12期
9 王冠聰;;采動作用下斷層活化突水多場信息監(jiān)測預警研究[J];山東煤炭科技;2016年11期
10 侯艷軍;塔西甫拉提·特依拜;楊春;吳攀升;;新疆準東大型露天煤礦開采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J];新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年04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雄德;范立民;張曉團;張紅強;張云峰;申濤;;榆神府礦區(qū)水體濕地演化驅動力分析[J];煤炭學報;2015年05期
2 冀瑞君;彭蘇萍;范立民;趙雅楠;李成;;神府礦區(qū)采煤對地下水循環(huán)的影響——以窟野河中下游流域為例[J];煤炭學報;2015年04期
3 柴敬;王帥;袁強;姜德君;李毅;;采場覆巖離層演化的光纖光柵檢測實驗研究[J];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15年02期
4 顧大釗;;煤礦地下水庫理論框架和技術體系[J];煤炭學報;2015年02期
5 張東升;劉洪林;范鋼偉;王旭鋒;;新疆大型煤炭基地科學采礦的內涵與展望[J];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15年01期
6 范立民;;保水開采是礦山地質環(huán)境保護的基礎[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15年01期
7 徐海紅;喬皎;王錚;;小莊礦井采煤對地下水的影響及保水采煤措施[J];煤田地質與勘探;2014年06期
8 張東升;范鋼偉;張帥;王紅;張鑫;;巨厚沖積層薄基巖綜放開采覆巖移動規(guī)律[J];煤炭工程;2014年10期
9 劉建功;趙利濤;;基于充填采煤的保水開采理論與實踐應用[J];煤炭學報;2014年08期
10 來興平;單鵬飛;鄭建偉;曹建濤;崔峰;王春龍;;淺埋大采高綜采礦壓顯現(xiàn)規(guī)律物理模擬實驗研究[J];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14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傅先杰;特殊推覆體下開采覆巖破壞特性淺析[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0年S1期
2 傅先杰;特殊推覆體下開采覆巖破壞及其地表沉降特征淺析[J];煤炭科技;2001年03期
3 石文球;特殊推覆體下開采覆巖破壞及其地表沉降特征淺析[J];煤炭技術;2005年08期
4 張華興,張剛艷,許延春;覆巖破壞裂縫探測技術的新進展[J];煤炭科學技術;2005年09期
5 檀雙英;康永華;劉治國;張玉軍;張剛艷;;祁東煤礦綜采覆巖破壞特征[J];煤炭科學技術;2006年09期
6 葛英豪;肖建輝;劉文中;馮士安;;許疃煤礦8223工作面開采覆巖破壞特征的研究[J];煤礦安全;2009年03期
7 王金安;紀洪廣;張燕;;不整合地層下開采覆巖移動變異性研究[J];煤炭學報;2010年08期
8 張玉軍;;鉆孔電視探測技術在煤層覆巖裂隙特征研究中的應用[J];煤礦開采;2011年03期
9 劉凱;;地面電磁法探測覆巖破壞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2年02期
10 沈永炬;黃遠;;不同間距多煤層開采覆巖破壞特征的數(shù)值模擬[J];中國礦業(yè);2012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金洪偉;許家林;朱衛(wèi)兵;;覆巖移動的拱-梁組合結構模型的初步研究[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1)[C];2009年
2 孫如華;李文平;李小琴;;疊加開采頂板覆巖變形破壞研究[A];第八屆全國工程地質大會論文集[C];2008年
3 張慶松;高延法;劉松玉;;覆巖結構破壞度模型及其應用研究[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九屆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3年
4 楊逾;范學理;劉文生;趙德深;;覆巖離層注漿中注漿量的確定[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發(fā)展(下冊)[C];2001年
5 李培現(xiàn);譚志祥;閆麗麗;鄧喀中;;采動覆巖裂隙發(fā)育數(shù)值模擬力學參數(shù)反演[A];巖石力學與工程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第十一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6 劉昆輪;張傳玖;;寬溝煤礦覆巖活動及應力演化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A];煤炭開采新理論與新技術——中國煤炭學會開采專業(yè)委員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7 李剛;梁冰;;采場覆巖層滲流場形成機理及其應用[A];第九屆全國滲流力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二)[C];2007年
8 易德禮;康永華;趙開全;;祁東煤礦高水壓裂隙巖體綜采覆巖破壞規(guī)律研究[A];礦山地質災害成災機理與防治技術研究與應用[C];2009年
9 楊居友;;覆巖(離層)注漿工程自動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研究[A];開灤礦區(qū)采礦技術與實踐文集[C];2009年
10 耿養(yǎng)謀;;礦山開采覆巖應力拱演化規(guī)律研究[A];2009礦山災害預防控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輝;近距離煤層開采覆巖結構運動及礦壓顯現(xiàn)規(guī)律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5年
2 金志遠;淺埋近距煤層重復擾動區(qū)覆巖導水裂隙發(fā)育規(guī)律及其控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5年
3 賈凱軍;超高水材料袋式充填開采覆巖活動規(guī)律與控制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5年
4 黃剛;羅河鐵礦充填開采覆巖穩(wěn)定性及地表沉降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16年
5 尹士獻;構造應力場與采動應力場協(xié)同作用下對覆巖變形影響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5年
6 安百富;固體密實充填回收房式煤柱圍巖穩(wěn)定性控制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6年
7 李西蒙;快速推進長壁工作面覆巖失穩(wěn)運動的動態(tài)時空規(guī)律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5年
8 馮美生;淺埋煤層采動覆巖破斷規(guī)律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4年
9 劉世奇;厚煤層開采覆巖破壞規(guī)律及粘土隔水層采動失穩(wěn)機理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6年
10 王金東;綜放開采覆巖高位結構穩(wěn)定性及強礦壓形成機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東雷;深部采煤采動階段覆巖運動規(guī)律及多因素耦合致災機理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15年
2 周璇;采動條件下覆巖地電場響應特征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5年
3 陳現(xiàn)輝;大同礦區(qū)雙系煤層開采覆巖大范圍運動規(guī)律及結構特征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5年
4 郭金帥;大傾角綜采面覆巖活動規(guī)律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5年
5 程晉國;停采線側村莊壓煤采動覆巖隔離注漿充填鉆孔布置的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5年
6 劉星輝;覆巖結構大面積異常來壓規(guī)律及巖石聲發(fā)射預測機理探討[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7 胡曉陽;基于異速生長理論的采動覆巖離層時空分布規(guī)律與沉陷模型研究[D];青島理工大學;2015年
8 代沛;緩傾斜中厚煤層采動應力場時空演化及覆巖破裂規(guī)律[D];重慶大學;2015年
9 韓佩博;三維采動應力條件下煤層覆巖及底板裂隙場演化規(guī)律與瓦斯運移特征研究[D];重慶大學;2015年
10 劉家云;深部仰斜開采工作面覆巖變形破壞規(guī)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9457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945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