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掘工作面降塵效率影響因素試驗研究
本文選題:旋流通風 + 綜掘工作面; 參考:《煤炭科學技術(shù)》2015年03期
【摘要】:針對煤礦開采過程中綜掘工作面產(chǎn)生大量粉塵的問題,在實驗室建立了基于旋流通風的綜掘工作面通風系統(tǒng),并研究了旋流通風系統(tǒng)中壓、抽風筒風口位置和壓抽比等關(guān)鍵影響因素對綜掘工作面降塵效率的影響。研究結(jié)果表明:綜掘工作面旋流通風系統(tǒng)可在掘進機司機前方形成基本封閉整個巷道斷面的旋流氣幕,能有效防止粉塵向其他區(qū)域擴散。壓抽比一定時,適當?shù)匕幢壤黾訅喝腼L量和抽出風量有利于改善旋流通風系統(tǒng)的降塵效果。對于斷面積12 m2左右的巷道,合理的壓、抽風筒風口至掘進工作面距離分別為17 m、2 m;合理的壓抽比為0.9~1.2。
[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producing a large amount of dust in fully mechanized working face during coal mining, a ventilation system based on swirl ventilation was established in laboratory, and the middle pressure of swirl ventilation system was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the key factors such as the position of the tuyere and the pressure-pumping ratio on the dust reduction efficiency of the fully mechanized working fa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wirling ventilation system of fully mechanized working face can form a swirl air curtain in front of the driver of the roadheader and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dust from spreading to other areas. When the pressure-pumping ratio is fixed, increasing the air volume in proportion and pumping out the air volume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dust control effect of the swirl ventilation system. For the roadway with a sectional area of about 12 m2, the reasonable pressure, the distance from the tuyere to the heading face is 17 mm2, and the reasonable ratio of pressure and pumping is 0.9g / 1.2.
【作者單位】: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有限公司;
【分類號】:TD714.4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劍峰;;綜掘工作面可視控制系統(tǒng)[J];工礦自動化;2009年07期
2 屈凡非;;綜掘工作面粉塵控制技術(shù)的研究與應用[J];中國煤炭工業(yè);2009年11期
3 王富強;;綜掘工作面除塵系統(tǒng)的研究[J];現(xiàn)代職業(yè)安全;2010年12期
4 張馳;宋麗潔;陳鑫;;綜掘工作面封閉式除塵技術(shù)的改造與應用[J];山東煤炭科技;2010年06期
5 白蘭永;王寬;周福寶;劉應科;;綜掘工作面綜合降塵技術(shù)在葛泉礦的應用[J];中國煤炭;2011年07期
6 楊端慶;李勇;陳承建;;全斷面封閉式綜掘工作面防塵方法的推廣與應用[J];山東煤炭科技;2012年03期
7 苗祥云;步明燕;盛文華;;煤炭綜掘工作面多回路綜合控制中心的開發(fā)研制[J];科技信息;2013年06期
8 皮希宇;張設(shè)計;許邦;張浪;孫曉軍;;長嶺一號井綜掘工作面控除塵技術(shù)[J];金屬礦山;2013年04期
9 錢鳳勝;;綜掘工作面電纜新型滑輪固定懸掛裝置的研制與應用[J];科技資訊;2013年07期
10 牛志文;綜掘工作面使用小型除塵器防塵的實踐[J];煤礦安全;1992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高建順;李堂;;綜掘工作面粉塵綜合治理[A];礦山建設(shè)工程新進展——2007全國礦山建設(shè)學術(shù)會議文集[C];2007年
2 李加彬;楊緒龍;于洪偉;;深井高溫長距離綜掘工作面降溫技術(shù)[A];山東煤炭學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煤礦地熱防治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13年
3 楊福禹;曹磊;;基于綜掘工作面的“四位一體”綜合防塵系統(tǒng)實踐[A];山東煤炭學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煤礦地熱防治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13年
4 王濤;崔石磊;;梁北礦巖巷綜掘工作面礦用泡沫抑塵技術(shù)的應用[A];第三屆全國煤礦機械安全裝備技術(shù)發(fā)展高層論壇暨新產(chǎn)品技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本報記者 李麗 孫晉勇 通訊員 鄭向東 王君;讓開采光明的人享受光明[N];中國安全生產(chǎn)報;2011年
2 王盟 劉燕 本報記者 郝玲;蘆嶺礦獲煤礦職業(yè)安全單位稱號[N];中國企業(yè)報;2011年
3 本報通訊員 王建;敢于“巧拓豪掘”[N];濟寧日報;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艷強;綜掘工作面分風降塵理論及應用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彭信山;綜掘工作面復雜條件下人—環(huán)境耦合關(guān)系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1年
2 聶文;綜掘工作面封閉式除塵系統(tǒng)的研究與應用[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劉偉;綜掘工作面高效除塵技術(shù)及工藝研究與實踐[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4 李磊;基于PLC的煤礦綜掘工作面綜合控制中心的研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5 劉亞力;綜掘工作面高壓噴霧降塵技術(shù)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9228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922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