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層在煤礦分采區(qū)涌水量預測數(shù)值模擬中的影響
本文選題:斷層 + Visual; 參考:《煤炭技術(shù)》2015年07期
【摘要】:斷層的存在影響著地下水流場的分布和運移,結(jié)合東北地區(qū)高角度煤層分水平分采區(qū)開采現(xiàn)狀,建立了一個理想的地下水含水系統(tǒng)模型,應用Visual Modflow軟件,考慮斷層性質(zhì)、位置、滲透系數(shù)等因素,采用數(shù)值模擬方法研究并探討斷層對模擬區(qū)滲流場分布和采區(qū)涌水量大小的影響特征。研究結(jié)果表明:1在模型中將斷層概化為墻體(Wall),通過改變厚度、滲透系數(shù)來改變其性質(zhì)得到較好效果;2斷層的存在改變了原始水流場的分布;3斷層的導水性質(zhì)對水流場分布影響大,也就是對采區(qū)涌水量影響大。
[Abstract]:The existence of fault affects the distribution and migration of groundwater flow field.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ining in the high angle coal seams in northeast China, an ideal groundwater system model is established. The Visual Modflow software is used to consider the nature and location of the fault. The influence of fault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seepage field and the size of water inrush in the simulated area is studied and discuss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model, the fault is generalized to the wall wall wall by changing the thickness of the wall. The existence of fault No. 2 change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original water flow field and the water conductivity of fault No. 3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water flow field, that is to say, it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water inflow in the mining area.
【作者單位】: 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
【分類號】:TD742.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郭曉東;田輝;張梅桂;朱威;崔健;;我國地下水數(shù)值模擬軟件應用進展[J];地下水;2010年04期
2 朱斌,武強;斷層影響下的地下水流數(shù)值模擬[J];桂林工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3 楊彪;羅周全;王益?zhèn)?謝乘煜;;基于Visual Modflow的礦山地下水流場分析及預測[J];礦冶工程;2013年04期
4 邱康利;李旭;賀江輝;趙祥龍;;Visual MODFLOW在地下水數(shù)值模擬中的應用[J];煤炭與化工;2014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彩風;李傳寶;;滲流自由面的數(shù)值分析[J];安徽地質(zhì);2010年02期
2 朱佳君;張鈺;楊進云;;甘肅省農(nóng)村人畜飲水安全問題及解決對策[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09期
3 田文英;李旭春;李文;;錦州大小凌河扇地下水模型邊界處理探討[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1年11期
4 薛強,梁冰,李宏艷;可壓縮流體滲流的流固耦合問題數(shù)值模擬研究[J];地下空間;2001年S1期
5 羅建軍,瞿成松,姚天強;上海環(huán)球金融中心塔樓基坑降水工程[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5年04期
6 冶雪艷;姜振蛟;耿冬青;查恩爽;;基坑降水方案確定的VB可視化系統(tǒng)設計[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2年03期
7 鄒正盛,劉明輝,趙智榮;基坑降水“疏不干”問題及其工程對策[J];長春科技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8 李宏卿,吳瓊,張福林,李緒謙;Visual Modflow在建立長春市地下水開采預警系統(tǒng)中的應用[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3年03期
9 肖長來,梁秀娟,崔建銘,蘭盈盈,張君,李書蘭,梁瑞奇,鄭策;確定含水層參數(shù)的全程曲線擬合法[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5年06期
10 陶月贊;姚梅;;地下水滲流力學的發(fā)展進程與動向[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7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Optimization Mining of Groundwater Using a Simulation Model in Tanggu[A];中國科學院地質(zhì)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屆(2011年度)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中)[C];2012年
2 姜利國;梁冰;;線性等溫吸附條件下有機污染物在地下飽水帶中遷移的數(shù)學模型及參數(shù)分析[A];第九屆全國滲流力學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一)[C];2007年
3 王連成;沈健;宋美鈺;;地熱流體回灌對溫度場的影響分析[A];第十三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14分會場-地熱能開發(fā)利用與低碳經(jīng)濟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沈健;邊宗斌;武佩良;;射孔技術(shù)在天津市濱海新區(qū)館陶組熱儲層回灌工程中的應用[A];第十三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14分會場-地熱能開發(fā)利用與低碳經(jīng)濟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5 姜巖;姚益軒;廖文勝;李曉劍;劉超;王立民;;地浸采鈾作業(yè)過程地層傷害原因分析[A];中國核科學技術(shù)進展報告——中國核學會2009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第一卷·第2冊)[C];2009年
6 黃菊;卞錦宇;李硯閣;;杭嘉湖地區(qū)地下水系統(tǒng)保護標準研究[A];全國控制地面沉降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王世東;沈顯華;牟平;;陜北淺埋煤層開采的突水潰砂預測[A];高產(chǎn)高效煤礦建設的地質(zhì)保障技術(shù)——陜西省煤炭學會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2009[C];2009年
8 李e,
本文編號:18688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868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