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井下噴霧降塵影響因素的試驗研究
本文選題:安全工程 + 噴霧 ; 參考:《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15年06期
【摘要】:為提高煤礦井下噴霧降塵效率和改善作業(yè)環(huán)境,研究相關影響因素與降塵效果間的關系;谧孕性O計的噴霧降塵試驗系統(tǒng),采用粉塵質量濃度測定儀對井下常用的螺旋形壓力噴嘴在不同噴霧壓力、噴嘴直徑、風流粉塵質量濃度及巷道風速下的降塵效果進行了系統(tǒng)的測定。結果表明,1)隨噴霧壓力增加,全塵和呼吸性粉塵的降塵效率均不斷增加;但當噴霧壓力增加至8 MPa后,繼續(xù)提高噴霧壓力,降塵效率的提高不明顯。2)在相同噴霧壓力下,隨噴嘴直徑增加,全塵降塵效率不斷增加;而呼吸性粉塵降塵效率先增加后減小,在噴嘴直徑為1.5mm時達到最大值。在耗水量相同的情況下,隨噴嘴直徑增加,全塵和呼吸性粉塵降塵效率均下降。3)在井下噴霧降塵中,當耗水量不受限制時,為同時確保全塵和呼吸性粉塵的降塵效率,選擇直徑為1.5 mm的噴嘴較為合適;當耗水量受限制時,宜選擇直徑為1.2 mm的噴嘴。4)隨風流粉塵質量濃度增加,全塵和呼吸性粉塵的降塵效率均有所提高。5)隨巷道風速增加,全塵和呼吸性粉塵的降塵效率均呈現(xiàn)一定程度的下降,且巷道風速對呼吸性粉塵的影響更為明顯。對于煤礦井下噴霧降塵,工作面風速對全塵降塵效率的影響并不明顯,但對呼吸性粉塵降塵效率有較大的影響。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pray dust control and improve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the dust control effect was studied. Based on the self-designed spray dedusting test system, the spiral pressure nozzles, which are commonly used in downhole, are measured by dust mass concentration tester at different spray pressures and nozzle diameters. The dust concentration of air flow and the dust reduction effect under the wind speed of roadway were systematically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dusting efficiency of both total dust and respiratory dust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pray pressure, but when the spray pressure increased to 8 MPa, the spray pressure continued to increase, and the dust reduction efficiency was no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the same spray pressure. With the nozzle diameter increasing, the dust removal efficiency of the whole dust increased, while the dust removal efficiency of respiratory dust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and reached the maximum when the nozzle diameter was 1.5mm. In the case of the same water consump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nozzle diameter, the dedusting efficiency of both total dust and breathing dust decreased .3) in the downhole spray dust control, when water consumption is not limited, the dust reduction efficiency of both total dust and breathing dust is ensured simultaneously. When the water consumption is limited, the nozzle with diameter 1.2 mm should be selected. The dust reduction efficiency of both total dust and respiratory dus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air dust concentration. 5) the dust removal efficienc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unnel wind speed. The dust reduction efficiency of both total dust and respiratory dust decreased to some extent, and the influence of tunnel wind speed on respiratory dust was more obvious. For the coal mine, the effect of wind speed on the efficiency of dust removal is not obvious, but it has a great effect on the efficiency of dust removal of respiratory dust.
【作者單位】: 湖南科技大學能源與安全工程學院;湖南科技大學煤礦安全開采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574123)
【分類號】:TD714.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趙振保;楊晨;孫春燕;舒新前;;煤塵潤濕性的實驗研究[J];煤炭學報;2011年03期
2 程衛(wèi)民;薛嬌;周剛;聶文;劉林勝;;基于紅外光譜的煤塵潤濕性[J];煤炭學報;2014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逢豪;李成;柳樹成;付興民;舒新前;;北京市PM_(2.5)的研究進展[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2012年S2期
2 Jing Yang;Dan-dan Liu;Bing-jie Liu;Min-min He;Ying-feng Wang;;Research on mine dustfall agents 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wetting and coagul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2014年03期
3 范鵬飛;劉邱祖;;液滴表面張力對煤塵潤濕影響的數(shù)值模擬和實驗研究[J];中國粉體技術;2015年02期
4 溫祿淳;劉邱祖;;粒徑對礦井粉塵表面潤濕性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國粉體技術;2015年04期
5 李慶釗;林柏泉;張軍凱;石俊俊;代華明;;礦井煤塵的分形特征及對其表面潤濕性能的影響[J];煤炭學報;2012年S1期
6 夏文成;楊建國;朱賓;王羽玲;;磨礦對氧化煤浮選效果的影響[J];煤炭學報;2012年12期
7 王超群;林柏泉;李慶釗;代華明;;煤塵表面含氧官能團對煤塵潤濕性能的影響[J];煤礦安全;2014年05期
8 楊靜;徐輝;高建廣;劉丹丹;王英鋒;;粒度對煤塵表面特性及潤濕性的影響[J];煤礦安全;2014年10期
9 程衛(wèi)民;薛嬌;周剛;聶文;劉林勝;;基于紅外光譜的煤塵潤濕性[J];煤炭學報;2014年11期
10 張新花;徐翠翠;顏國強;黃啟銘;;不同煤種潤濕性影響因素分析[J];煤礦安全;2015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程敢;浮選柱的多流態(tài)過程及其分選動力學[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羅潔;神華高惰質組煤的加氫液化反應性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2年
2 陳龍龍;焦坪礦區(qū)煤層氣采收率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2年
3 孔艷麗;電廠原煤倉堵煤機理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4 孫銀宇;煤塵潤濕性研究及降塵劑復配方案[D];安徽理工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德文;粉塵防治技術的最新進展[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0年01期
2 隋金君,胥奎;濕式旋流除塵中呼吸性粉塵除塵效率與風速關系的探討[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4年06期
3 郭勝均,張設計,吳百劍,李德文;氣幕控塵模擬試驗研究[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5年01期
4 黃聲樹;我國煤礦粉塵防治技術的現(xiàn)狀及進展[J];煤炭工程師;1998年03期
5 張代鈞,鮮學福;煤大分子中官能團的紅外光譜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0年05期
6 周剛;程衛(wèi)民;王剛;聶文;;綜放工作面表面活性劑除塵工藝[J];工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9年11期
7 劉軍,周蒲生,湯繼昌;綜采工作面短壁高壓短時注水的應用效果分析[J];煤礦安全;1999年07期
8 楊靜;譚允禎;顧景梅;伍修錕;;動態(tài)接觸角測定法研究潤濕劑對煤塵的潤濕性能[J];煤礦安全;2008年12期
9 解興智,傅貴;煤潤濕性測量方法的探討[J];煤炭科學技術;2004年02期
10 李戰(zhàn)軍,田會禮,孟海利,施建俊北京科技大學土木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水預濕降低爆破粉塵機理初探[J];煤炭科學技術;2004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周剛;綜放工作面噴霧降塵理論及工藝技術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孫鑫;煤的濕潤特性及新型濕潤劑的實驗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礦用自動噴霧降塵器[J];勞動保護;1981年01期
2 王金泉,楊澎;一種實用新型的自動噴霧降塵裝置[J];煤礦機電;1995年06期
3 馬捷;噴霧降塵在煤炭裝卸環(huán)境中的應用研究[J];上海海運學院學報;1997年03期
4 顏士華,夏孝明,趙正均;對磁化水噴霧降塵機理的認識[J];煤炭工程師;1997年02期
5 梁彤,馬素平;應用于噴霧降塵的噴嘴設計淺析[J];機械管理開發(fā);2003年01期
6 張永紅,趙紅兵,李繼春;高壓噴霧降塵機理分析[J];煤;2003年03期
7 李瑞升 ,宋召謙;采掘面風水噴霧降塵技術試驗與應用[J];山東煤炭科技;2004年02期
8 馬素平,寇子明;噴霧降塵機理的研究[J];煤炭學報;2005年03期
9 馬素平;寇子明;;噴霧降塵效率的研究與分析[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10 謝超;劉銀;;煤礦巷道定點噴霧降塵方法探討[J];煤礦機械;2007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程衛(wèi)民;張立軍;周剛;聶文;李建華;;綜放工作面表面活性劑的噴霧降塵實驗及其應用[A];2009礦山災害預防控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周剛;程衛(wèi)民;王剛;陳連軍;;年產600萬噸綜放工作面液壓支架噴霧降塵裝置優(yōu)化設計[A];2009礦山災害預防控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張設計;;采煤機塵源跟蹤噴霧降塵系統(tǒng)的研究[A];第二十屆海峽兩岸及香港、澳門地區(qū)職業(yè)安全健康學術研討會暨中國職業(yè)安全健康協(xié)會2012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張海霞;我市研發(fā)出環(huán)保噴霧降塵車[N];長治日報;2009年
2 記者 楊沛潔 通訊員 王小策;十二礦噴霧降塵效果好[N];平頂山日報;2009年
3 高翠芳 林鳳斌;省會成立專職道路灑水隊[N];河北日報;2006年
4 張海瑞 齊向真;力促一流省會城市建設[N];太原日報;2011年
5 梁新民 郭晉毅;我市投資3000萬元改善環(huán)衛(wèi)設施[N];太原日報;2006年
6 張宏新邋李志勇;白莊礦:噴霧裝上“科技腦”[N];經理日報;2007年
7 孫曉亮;霧化氣捕捉有毒氣體[N];中國安全生產報;2011年
8 郭強;省城主干道“兩天一洗”[N];山西經濟日報;2007年
9 司馬童;“治霾神器”莫成“公帑神耗”[N];寧波日報;2014年
10 王洪石 孔祥俊;青海能源11個項目獲專利[N];中國煤炭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周剛;綜放工作面噴霧降塵理論及工藝技術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句海洋;綜采工作面噴霧降塵理論及應用研究[D];華北科技學院;2015年
2 閆克楠;牽引式噴霧滅塵裝備設計與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15年
3 劉寶明;掘進機旋轉噴霧降塵裝置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4 梁彤;綜采工作面噴霧降塵技術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3年
5 吳瓊;綜采工作面噴霧降塵機理及高效降塵噴嘴改進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7年
6 劉廣亞;綜采面高效噴霧降塵系統(tǒng)的設計[D];安徽理工大學;2013年
7 陳,
本文編號:18144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814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