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作業(yè)人員系統(tǒng)風險知覺能力量化分析
本文選題:煤礦安全 切入點:系統(tǒng)風險 出處:《中國安全生產(chǎn)科學技術(shù)》2015年08期
【摘要】:為了定量分析煤礦作業(yè)人員風險知覺能力,采用Wickens模型分析風險知覺能力和人因失誤作用關(guān)系,基于此,結(jié)合模糊痕跡理論,提出了基于三角模糊數(shù)的信號檢測理論,從危險信號辨識敏感性(α)和反應偏好(β)兩個指標對煤礦作業(yè)人員風險知覺能力進行評價。以某煤礦機電作業(yè)人員為例,設計調(diào)查問卷,并利用基于三角模糊數(shù)的信號檢測理論對機電作業(yè)人員風險知覺能力進行分析。結(jié)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可用于評價煤礦井下作業(yè)系統(tǒng)中人員的風險知覺能力,能為提升煤礦作業(yè)人員風險知覺能力提供參考。
[Abstract]:In order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risk perception ability of coal miners, the Wickens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sk perception ability and human error. Based on this, a signal detection theory based on triangular fuzzy number is put forward based on fuzzy trace theory.The risk perception ability of coal miners was evaluated based on the sensitivity of hazard signal identification (偽) and reaction preference (尾).Taking a coal mine electromechanical operator as an example, the questionnaire is designed and the risk perception ability of electromechanical workers is analyzed by using the signal detection theory based on triangular fuzzy numbe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risk perception ability of the personnel in the coal mine downhole operation system, and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risk perception ability of the coal mine operators.
【作者單位】: 安徽科技學院管理學院;中國礦業(yè)大學礦業(yè)工程學院;山西大學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08JA630083) 安徽科技學院人才引進項目(SRC201440)
【分類號】:TD79;X910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鄧小鵬;王盼盼;李啟明;吳偉巍;周志鵬;;基于FSDT的地鐵盾構(gòu)施工人員安全能力評價[J];解放軍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3期
2 成連華;李樹剛;林海飛;王紅勝;;基于情景認知的煤礦瓦斯爆炸事故進程研究[J];煤礦安全;2010年09期
3 張江石;傅貴;郭啟明;何毓俊;吳繼園;;不安全行為的預控方法[J];煤炭學報;2012年S2期
4 門玉琢;于海波;王華;徐亮;;考慮駕駛員危險認知因素的山區(qū)彎路安全車速預測模型[J];機械設計與制造;2012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鐘一艦;張菱珊;李瀟楠;;知覺風險與消費決策關(guān)系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重慶與世界(學術(shù)版);2012年03期
2 汪偉忠;盧明銀;高藝滋;周波;;機械加工車間操作工安全能力評價[J];工業(yè)工程;2013年03期
3 周志剛;陳晗;;風險感知與保險需求波動——基于最優(yōu)保險模型的理論證明[J];保險研究;2013年05期
4 卓志;周志剛;;巨災沖擊、風險感知與保險需求——基于汶川地震的研究[J];保險研究;2013年12期
5 牛天勇;景維立;朱華軍;;工程施工現(xiàn)場區(qū)域定位系統(tǒng)研究[J];測繪通報;2014年03期
6 張軍鋒;劉瀾;;基于FSDT的駕駛員危險感知能力研究[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14年03期
7 侯光輝;王元地;;鄰避危機何以愈演愈烈——一個整合性歸因模型[J];公共管理學報;2014年03期
8 冉倫;武丹;雷俊麗;;框架效應影響下的航空收益管理決策偏差[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1期
9 王圓圓;秦雅琴;隋英楠;肖將;;新交規(guī)實施對駕駛員風險意識影響的主觀評價研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1期
10 史瀟芳;田敏;李建蘭;;基于農(nóng)戶尺度的農(nóng)業(yè)旱災風險感知影響因素及評估[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5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陳文瑛;沈雪;;基于模糊事故樹的北京地鐵1號線運營安全事故分析[A];中國職業(yè)安全健康協(xié)會2013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曾守錘;學前兒童現(xiàn)實性監(jiān)測發(fā)展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王凱;突發(fā)事件下決策者的框架效應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3 姬鳴;任務優(yōu)先及中斷[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4 王健康;教學風險管理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5 李華強;突發(fā)性災害中的公眾風險感知與應急管理[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6 陳曉晨;駕駛決策的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年
7 胡桂蘭;創(chuàng)業(yè)團隊異質(zhì)性對創(chuàng)業(yè)決策的影響研究[D];江蘇大學;2013年
8 張振國;城市社區(qū)暴雨內(nèi)澇災害風險評估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年
9 都基安;煤礦建設項目安全預警評價體系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3年
10 楊鵬飛;營運駕駛員安全性評估方法研究[D];長安大學;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沈佳斌;情緒調(diào)節(jié)與信息表述對青少年冒險行為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秋棠;信息的外部表征方式對風險回避行為的影響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3 李樹磚;基于ISM的煤礦瓦斯爆炸事故致因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1年
4 劉新學;6-8歲兒童移植錯誤記憶的研究[D];河南大學;2005年
5 王月花;著眼于將來的選擇能力對幼兒情感決策的影響[D];西南大學;2007年
6 嚴霞;憤怒和恐懼情景對風險決策的影響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7 繆世嶺;突發(fā)情境下災民行為與應急管理研究[D];南京大學;2012年
8 鄭東鵬;駕駛?cè)宋kU感知及影響因素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9 蘭婷;新老駕駛員危險感知差異性實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10 程燕蓉;框架效應、認知需要對大學生購買決策影響的實證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游旭群;姬鳴;顧祥華;楊仕云;;航空安全文化評估新進展[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8年02期
2 吳立新,王永君;交通事故中駕駛行為與道路線形的關(guān)系[J];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3 宋濤;張永生;郭彩香;;山區(qū)公路平曲線運行速度預測模型研究[J];交通運輸工程與信息學報;2007年01期
4 王應德;李豐軍;魏相存;;對煤礦事故中人的不安全行為調(diào)查分析[J];中國煤炭工業(yè);2007年03期
5 張江石;傅貴;王祥堯;安宇;;行為與安全績效關(guān)系研究[J];煤炭學報;2009年06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任園園;公路彎道路段行車危險區(qū)域及駕駛行為模型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奕屏;山區(qū)公路典型路段運行車速模型及應用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李恒威;;知覺的兩義性及科學的知覺基礎(chǔ)[A];法國哲學的現(xiàn)代與未來全國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盧國;不同強度下定向運動員知覺能力變化特點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2 王東石;優(yōu)秀運動員知覺預期能力優(yōu)勢的特點及神經(jīng)機制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2年
3 李丹;基于無線通訊技術(shù)的速度知覺測試儀的研究與實現(xiàn)[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4 邵永選;休謨的人格同一性理論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7251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725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