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安全工程論文 >

低位放頂煤采空區(qū)自燃區(qū)域劃分與注氮口位置確定

發(fā)布時間:2018-03-19 21:50

  本文選題:煤自燃 切入點:注氮防滅火 出處:《煤炭科學技術》2017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為了提高煤礦注氮防滅火技術的惰化效果,以塔山礦8202綜放工作面為背景,通過布置束管和溫度監(jiān)測系統(tǒng),連續(xù)監(jiān)測采空區(qū)內(nèi)各測點CO、O_2濃度和溫度數(shù)據(jù),繪制O_2濃度分布等值線圖,擬合升溫速率,判定劃分采空區(qū)自然發(fā)火危險區(qū)域。結果表明:采空區(qū)進風側距工作面30~170 m,回風側距工作面30~220 m的區(qū)域為自燃危險區(qū)域,通過對比注氮流量為2 500 m~3/h時,注氮口位置(工作面后方50、100、150、200 m)對惰化效果的影響,發(fā)現(xiàn)對于低位放頂煤采空區(qū),延伸注氮口位置于工作面后方150 m處時,自然發(fā)火危險區(qū)域縮短約60 m,采空區(qū)深部CO體積分數(shù)顯著降低,并穩(wěn)定為19×10~(-6)左右,稀釋氧氣惰化效果最佳。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ert effect of nitrogen injection fire extinguishing technology in coal mine, taking 8202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face in Tashan Mine as background, the COO _ 2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data of each measuring point in goaf are continuously monitored by arranging beam pipe and temperature monitoring system. Drawing the contours of O _ 2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fitting the heating rate, judging the danger area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n goaf,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area from the side of the goaf to the coal face is 30170m, and the area from the backwind side to the workface is the danger area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By comparing the effect of nitrogen injection port position (50,100,150,200 m behind the face) on the inerting effect when the nitrogen injection flow rate is 2 500mt / 3 h, it is found that for the low caving coal caving goaf, the extended nitrogen injection hole position is 150m behind the working face. The spontaneous combustion danger area is shortened about 60 m.The volume fraction of CO in the deep part of the goaf i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volume fraction is stable to about 19 脳 10 ~ (10) ~ (-6), and the best effect is to dilute oxygen inerting.
【作者單位】: 太原理工大學礦業(yè)工程學院;山西省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274146)
【分類號】:TD752.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于雅文;王江;朱大志;李本學;徐剛;;拖管注氮工藝在大興煤礦的成功應用[J];煤礦安全;2010年06期

2 朱紅青;李峰;張振羽;左東方;李丹;;非間隔式注氮防滅火裝置動力參數(shù)[J];煤炭學報;2012年07期

3 朱紅青;李峰;潘鳳龍;王文海;孫基隆;;非間隔式注氮防滅火工藝管路壓力載荷研究[J];煤炭學報;2012年S2期

4 ;油井復壓注氮[J];深冷技術;1980年02期

5 章啟成;張躍林;;一起注氮施工時發(fā)生的油管爆炸事故[J];工業(yè)安全與防塵;1991年06期

6 王長元 ,靈寬和 ,張丑宏;模擬火災注氮滅火試驗[J];煤炭工程師;1993年04期

7 馬明;綜采放頂煤注氮防火合理參數(shù)的確定方法[J];煤礦安全;1994年11期

8 何宗禮;;注氮及其添加劑技術在防滅火中的應用[J];煤礦開采;2007年01期

9 項劍鋒;;勝利油田車載式膜制氮注氮設備的研制[J];勝利油田職工大學學報;2007年S1期

10 黃相明;;綜放面注氮防滅火綜合技術應用研究[J];煤礦現(xiàn)代化;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李云峰;;淮南丁集礦注氮防火孔施工技術[A];第十四屆全國探礦工程(巖土鉆掘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劉金龍;;應用注氮技術防治煤礦井下煤炭自然發(fā)火[A];全國煤炭工業(yè)生產(chǎn)一線青年技術創(chuàng)新文集[C];2007年

3 孫永亮;王軍;;朱家店二坑采空區(qū)注氮前后CH_4分布規(guī)律分析[A];2012年全國煤礦安全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4 劉濤;劉起余;李玉明;;注氮技術在林南倉礦井下防治自然發(fā)火中的應用[A];開灤礦區(qū)采礦技術與實踐文集[C];2009年

5 曾繁平;;33_下01面(北)防滅火處理[A];中國煤炭學會煤礦安全專業(yè)委員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劉寶振;;綜采放頂煤工作面火災事故的分析與研究[A];安全高效礦井安全保障技術——陜西省煤炭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1)[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特約記者 高斌 通訊員 馬碩文;西二線西段投產(chǎn)注氮封存工作圓滿結束[N];中國石油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峰;非間隔式注氮防滅火理論及技術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頤純;綜采放頂煤工作面采空區(qū)注氮防滅火技術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6年

2 艾紹武;楊村礦綜放面間歇式開采自燃危險區(qū)域判定及注氮模擬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6年

3 陸衛(wèi)東;淺埋厚煤層綜放開采注氮防火技術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6年

4 賈艷武;采空區(qū)注氮惰化抑爆技術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3年

5 張發(fā)亮;注氮對采空區(qū)煤炭自燃“三帶”影響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13年

6 賈化成;九道嶺煤礦采空區(qū)注氮防滅火技術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3年

7 彭舉;平朔礦區(qū)厚煤層綜放開采注氮對采空區(qū)氣體分布規(guī)律的影響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2年

8 史磊;注氮條件下采空區(qū)氧氣濃度分布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13年

9 張東坡;易自燃特厚煤層綜放面采空區(qū)注氮防滅火技術研究與應用[D];太原理工大學;2010年

10 尚帥超;電廠煙氣預防自燃與封存的可行性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

本文編號:163615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63615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8dd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