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集一礦遠距離下保護層開采試驗研究
本文選題:遠距離 切入點:下保護層開采 出處:《煤礦開采》2015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借鑒相鄰淮南礦業(yè)集團采用首采11-2煤層作為13-1煤層遠距離下保護層開采的實踐經(jīng)驗,以新集一礦11-2煤層281110工作面開采為例,對遠距離下保護開采進行了試驗研究,考察了下保護層開采有效保護范圍,統(tǒng)計了保護層開采過程卸壓瓦斯抽采效果,測試了被保護區(qū)殘余瓦斯參數(shù),對被保護層區(qū)域防突措施效果進行了檢驗。研究結(jié)果表明:新集一礦11-2煤層作為下保護層開采,最大保護垂距為126m,不破壞上部被保護層的最小層間距離為35m,作為上覆13-1煤層的下保護層開采其走向、傾向上方、傾向下方的卸壓保護角分別為57.3°,89.2°,74.8°,配合有效卸壓瓦斯強化抽采措施被保護層13-1煤層區(qū)域防突措施效果有效。
[Abstract]:From the first 11-2 Coal Mining 13-1 coal seam as distance protection layer mining experience with neighboring Huainan Mining Group in coal mine 11-2 Coal Seam 281110 working face as an example, for the protection of mining distance were studied,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protective layer effective protection scope, statistical process of protective layer mining pressure relief effect of gas drainage, protected areas of residual gas parameter test of protective layer was the regional outburst prevention measures of effect was tes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al mine 11-2 Coal Seam as the under protective layer, the maximum protection of the vertical distance is 126m, the minimum distance between the upper layer without damaging the protected layer is 35m, as the overlying coal seam under protective layer 13-1 above its trend, tendency, tendency under the pressure relief protection angle was 57.3 degrees, 89.2 degrees, 74.8 degrees, with the effective pressure relief gas drainag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ed layer 13-1 seam area The effect of field anti process measures is effective.
【作者單位】: 瓦斯災害監(jiān)控與應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煤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中煤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有限公司青年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2013QNJJ036)
【分類號】:TD712.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武杰;桑樹勛;方良才;黃華州;吳國代;楊欣超;;淮南礦區(qū)保護層開采卸壓范圍及瓦斯抽采地面井部署[J];煤田地質(zhì)與勘探;2010年03期
2 南建革;李青松;覃木廣;;保護層開采頂板走向鉆孔抽放設計方案[J];煤礦開采;2007年05期
3 姚軍朋;賈澄冰;張子敏;張玉貴;賈天讓;;近距離保護層開采瓦斯治理效果[J];煤炭科學技術;2008年01期
4 王家臣;范志忠;;厚煤層煤與瓦斯共采的關鍵問題[J];煤炭科學技術;2008年02期
5 許家林,錢鳴高,金宏偉;基于巖層移動的“煤與煤層氣共采”技術研究[J];煤炭學報;2004年02期
6 袁亮;;卸壓開采抽采瓦斯理論及煤與瓦斯共采技術體系[J];煤炭學報;2009年01期
7 胡國忠;王宏圖;李曉紅;涂曉東;張智明;沈永紅;;急傾斜俯偽斜上保護層開采的卸壓瓦斯抽采優(yōu)化設計[J];煤炭學報;2009年01期
8 陸占金;石必明;穆朝民;陳思;;潘三礦下保護層開采條件下地面鉆孔瓦斯抽采技術及效果[J];煤礦開采;2012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如法;童校長;;穿層鉆孔掏穴增透強化抽采瓦斯技術研究[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4期
2 李效軍;王立功;;劉橋一礦瓦斯地質(zhì)規(guī)律研究[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5期
3 禹業(yè)挺;余陶;鄧中;肖峻峰;;突出煤層穿層鉆孔增透強化抽采瓦斯消突效果研究[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6期
4 張宏偉,李勝,袁亮,劉永慶;潘一礦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模式識別與概率預測[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5年04期
5 王恩元,何學秋,竇林名,周世寧,聶百勝,劉貞堂;煤礦采掘過程中煤巖體電磁輻射特征及應用[J];地球物理學報;2005年01期
6 李開學;鄉(xiāng)鎮(zhèn)煤礦瓦斯事故多發(fā)的原因與防治對策[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5年03期
7 張志立,程磊,何敏,熊亞選;基于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煤與瓦斯突出預測[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5年S1期
8 汪有清;戴廣龍;童云飛;;遠距離被保護煤層消突技術的研究[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6年01期
9 劉金城;郭德勇;鄒山旺;;大平煤礦瓦斯爆炸事故原因分析及對策[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6年02期
10 劉程;程云崗;;煤巷機械化快速掘進瓦斯涌出規(guī)律分析[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6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袁亮;薛俊華;;中國煤礦瓦斯治理理論與技術[A];2010年安徽省科協(xié)年會——煤炭工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章修玉;張雷;劉宜平;蔡東紅;蔡君;;全液壓履帶深孔鉆車在任樓煤礦瓦斯鉆孔施工中的應用[A];2010年安徽省科協(xié)年會——煤炭工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曹佩永;程浩;;千米深井突出煤層群揭煤區(qū)域防突技術研究[A];2010年安徽省科協(xié)年會——煤炭工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姜林三;;平行煤層導硐揭穿突出煤層的管理技術[A];2010年安徽省科協(xié)年會——煤炭工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李樹剛;林海飛;成連華;;基于采動裂隙橢拋帶的煤與瓦斯共采機理[A];安全高效礦井安全保障技術——陜西省煤炭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1)[C];2011年
6 范立民;蔡選良;;陜西省煤礦瓦斯地質(zhì)圖與瓦斯地質(zhì)規(guī)律研究[A];安全高效礦井安全保障技術——陜西省煤炭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1)[C];2011年
7 武光輝;;長距離掘進工作面瓦斯涌出分析及治理實踐[A];安全高效礦井安全保障技術——陜西省煤炭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1)[C];2011年
8 于峰;張建營;黃玉璽;;瓦斯綜合抽放技術在下溝煤礦的應用[A];安全高效礦井建設與開采技術——陜西省煤炭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0)[C];2010年
9 武光輝;;綜采工作面瓦斯治理技術與實踐[A];安全高效礦井建設與開采技術——陜西省煤炭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0)[C];2010年
10 張慧;員爭榮;田新娟;萬志杰;龐湘?zhèn)?馬樹榆;;煤層瓦斯的自然解吸速率和衰減系數(shù)[A];礦山地質(zhì)災害成災機理與防治技術研究與應用[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宏民;井下注氣驅(qū)替煤層甲烷機理及規(guī)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袁東升;近距離保護層開采多場演化及安全巖柱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3 郭紅玉;基于水力壓裂的煤礦井下瓦斯抽采理論與技術[D];河南理工大學;2011年
4 楊力;基于小樣本數(shù)據(jù)的礦井瓦斯突出風險評價[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5 羅文柯;上覆巨厚火成巖下煤與瓦斯突出災害危險性評估與防治對策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6 邵太升;黃沙礦上保護層開采卸壓釋放作用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7 徐乃忠;低透氣性富含瓦斯煤層群卸壓開采機理及應用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8 張春華;石門揭突出煤層圍巖力學特性模擬試驗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10年
9 吳仁倫;煤層群開采瓦斯卸壓抽采“三帶”范圍的理論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10 孔令東;基于模糊Petri網(wǎng)的瓦斯突出空間預測模型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利強;突出煤層水力徑向壓裂石門快速揭煤技術研究及應用[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陳建偉;松軟煤層回采工作面前方煤體應力分布及位移變化特征[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3 李波;天池煤礦瓦斯分布規(guī)律及突出危險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4 唐耀才;鶴壁礦區(qū)嚴重突出礦井始突瓦斯含量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5 柴磊;鶴煤四礦低透氣性煤層瓦斯穿層鉆孔抽放關鍵參數(shù)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6 尚群;趙莊礦3#煤層瓦斯抽采鉆孔合理封孔深度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7 陳明;晉城礦區(qū)非突出煤層升級預警技術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8 敬復興;峰峰礦區(qū)2號煤層瓦斯賦存規(guī)律及主控因素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9 李波;義安礦水力沖孔卸壓增透消突技術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10 趙文武;淮南礦區(qū)典型煤層水力沖孔技術參數(shù)研究及消突效果考察[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明好,胡海軍,嚴濤,張德銀;地面垂直鉆孔抽放采空區(qū)瓦斯的嘗試[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0年04期
2 劉林;煤層群多重保護層開采防突技術的研究[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1年05期
3 涂敏,劉澤功;頂板抽排瓦斯鉆孔位置相似模擬研究[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2年04期
4 李日富;梁運培;歐聰;牟景珊;;采空區(qū)瓦斯地面抽采鉆井穩(wěn)定性因素分析[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8年03期
5 葛春貴;王海鋒;程遠平;宋慶堯;;地面鉆井抽采卸壓瓦斯的試驗研究[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10年02期
6 余海龍,尹光志,鮮學福;俯偽斜采煤法防治急斜煤層煤與瓦斯突出的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年03期
7 于不凡;;我國預防煤和瓦斯突出的主要措施[J];工業(yè)安全與防塵;1990年04期
8 涂敏;繆協(xié)興;黃乃斌;;遠程下保護層開采被保護煤層變形規(guī)律研究[J];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06年03期
9 梁運培;;淮南礦區(qū)地面鉆井抽采瓦斯技術實踐[J];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07年04期
10 程遠平;付建華;俞啟香;;中國煤礦瓦斯抽采技術的發(fā)展[J];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09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林;下保護層合理保護范圍及在卸壓瓦斯抽采中的應用[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秦玉金;鄰近層卸壓范圍的研究[D];煤炭科學研究總院;2004年
2 張樹川;地面鉆孔抽采被保護層卸壓瓦斯技術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教錕;趙旭生;李秋林;;大灣煤礦保護層開采數(shù)值模擬研究[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7年01期
2 李建偉;劉艷輝;;平煤八礦遠距離保護層開采可行性分析[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11年02期
3 王志亮;楊仁樹;張躍兵;;保護層開采效果測評指標及應用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1年10期
4 劉非非;翟成;李飛;周超;趙帥;張其智;;上下多重保護層開采多方位效果考察[J];煤礦安全;2012年03期
5 賈天讓;江林華;姚軍朋;張子敏;;近距離保護層開采技術在平煤五礦的實踐[J];煤炭科學技術;2006年12期
6 戴廣龍;汪有清;張純?nèi)?李慶明;邵廣印;;保護層開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預測[J];煤炭學報;2007年04期
7 閆立映;程念東;;煤炭開采保護層與被保護層保護效果分析[J];現(xiàn)代商貿(mào)工業(yè);2008年10期
8 劉洪永;程遠平;趙長春;周紅星;張志鵬;;保護層的分類及判定方法研究[J];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10年04期
9 楊華;;保護層開采技術在平煤股份四礦的應用[J];水力采煤與管道運輸;2011年04期
10 肖家平;周波;韓磊;;近水平遠距離下保護層開采卸壓邊界的研究[J];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屈永安;;桑樹坪煤礦保護層開采效果初探[A];安全高效礦井安全保障技術——陜西省煤炭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1)[C];2011年
2 王家臣;邵太升;趙洪寶;;上保護層厚度對保護層開采效果影響數(shù)值模擬研究[A];巖石力學與工程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第十一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3 孫培德;鮮學福;;上保護層保護范圍的固氣耦合分析[A];第六屆全國巖石動力學學術會議文集[C];1998年
4 徐傳田;;海孜礦開采遠距離下保護層解突效果研究[A];瓦斯地質(zhì)理論與實踐——中國煤炭學會瓦斯地質(zhì)專業(yè)委員會第五次全國瓦斯地質(zhì)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孫波;何曉東;;被保護層開采突出危險性評價方法[A];煤礦重大災害防治技術與實踐——2008年全國煤礦安全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王公忠;田坤云;王國際;;上保護層開采保護范圍確定及其數(shù)值模擬[A];瓦斯地質(zhì)研究進展2013[C];2013年
7 王建軍;;BC-1型變形儀在開采保護層中的應用[A];中國煤炭學會煤礦安全專業(yè)委員會2009年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部分)[C];2009年
8 趙斌;王楚光;;新莊孜礦保護層的科學選擇[A];2010年度淮南礦業(yè)集團煤炭學會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一)·地質(zhì)專業(yè)[C];2010年
9 劉結(jié)高;;保護層開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預測研究[A];第3屆全國煤炭工業(yè)生產(chǎn)一線青年技術創(chuàng)新文集[C];2008年
10 陳寒秋;;平煤八礦遠程保護層開采技術研究[A];煤炭科學與技術研究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許翼鵬 記者 郝玲;祁東礦保護層開采成為“防突”新盾牌[N];中國企業(yè)報;2009年
2 李勇;渝陽煤礦近水平煤層下保護層開采技術成功通過鑒定[N];經(jīng)理日報;2008年
3 趙凱;打通一礦薄煤層鉆孔施工采用新工藝獲成功[N];經(jīng)理日報;2008年
4 本報記者 魯松 本報通訊員 程宮;潘二礦12124工作面雙保護層開采成效顯著[N];淮南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袁東升;近距離保護層開采多場演化及安全巖柱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魏剛;紅菱煤礦上保護層開采防突理論及關鍵技術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2年
3 胡國忠;急傾斜多煤層俯偽斜上保護層開采的關鍵問題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4 惠功領;煤礦深部近距低采高上保護層開采瓦斯災害協(xié)同控制技術[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5 邵太升;黃沙礦上保護層開采卸壓釋放作用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6 陳海棟;保護層開采過程中卸載煤體損傷及滲透性演化特征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3年
7 劉海波;極薄保護層鉆采上覆突出煤層變形與透氣性分布規(guī)律及在卸壓瓦斯抽采中的應用[D];中國礦業(yè)大學;2009年
8 范曉剛;急傾斜下保護層開采保護范圍及影響因素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9 劉應科;遠距離下保護層開采卸壓特性及鉆井抽采消突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吉玉;王行莊礦保護層開采的卸壓影響范圍及消突效果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2年
2 孟令君;西馬礦下保護層最小可采層間距的分析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2年
3 董子文;大淑村礦開采下保護層保護效果及范圍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3年
4 魏二劍;王行莊煤礦保護層開采保護范圍確定及保護效果考察[D];河南理工大學;2011年
5 孟戰(zhàn)成;近距離上保護層開采保護范圍及瓦斯運移規(guī)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2年
6 張碩;薛村礦3~#煤作保護層開采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12年
7 李鵬;李雅莊煤礦下保護層開采卸壓保護范圍及可行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2年
8 吳恒;平煤十二礦上保護層開采技術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3年
9 洪松;急傾斜俯偽斜下保護層保護范圍的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10 汪國華;近距離上保護層開采卸壓范圍及臨界層間距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6127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612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