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硫化氫異常富集主控因素的廣義灰色關聯(lián)分析
本文選題:煤礦 切入點:硫化氫 出處:《中國安全生產(chǎn)科學技術》2017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為了探究煤礦硫化氫異常富集主控因素,以陜西彬長小莊礦4~#煤層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煤層熱演化溫度、吸附特性、孔隙特征、全硫含量以及還原性指數(shù)等影響煤體自身物化性質的主控因素,并運用灰色系統(tǒng)理論構建廣義灰色關聯(lián)度評價模型,以定量的方式確定各因素的廣義關聯(lián)度大小。結果表明:當煤層硫化氫濃度由0.8×10~(-6)升高至6×10~(-6)時,對應熱演化溫度、吸附常數(shù)、BET比面積、全硫含量以及還原性指數(shù)變化范圍分別為:96~113℃,28.8~36.2,0.412 5~0.986 4 m~2·g~(-1),0.21%~0.88%,3.1~8.5,主控因素綜合關聯(lián)度排序為:還原性指數(shù)吸附常數(shù)全硫含量熱演化溫度BET比表面積。
[Abstract]:In order to probe into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abnormal enrichment of hydrogen sulfide in coal mine, the coal seam No. 4 in Bingchangxiaozhuang Mine, Shaanxi Province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thermal evolution temperature,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or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seam are analyzed.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such as total sulfur content and reductivity index which affect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coal body are analyzed and the generalized grey correlation degree evalu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grey system theory. The generalized correlation degree of each factor is determined quantita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hydrogen sulfide in coal seam increases from 0.8 脳 10 ~ (-6) to 6 脳 10 ~ (-6), the specific area of BET, corresponding to the thermal evolution temperature and adsorption constant, can be obtained. The variation range of total sulfur content and reductive index is 28.86.2C / 36.2C 0.4125N 0.986 4 mU 2 路GDX 0.21 and 0.883.1C respectively. The overall correlation degree of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is as follows: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the total sulfur content of the reductive index adsorption constant, the thermal evolution temperature of the total sulfur content, and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the temperature of thermal evolution of the total sulfur content of the reductive index adsorption constant, the order of the comprehensive correlation degree of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is as follows.
【作者單位】: 西安科技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西部礦井開采及災害防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煤礦瓦斯與火災防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學儀器基礎研究?(5132700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504189,51674192) 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項目(2014KJXX69) 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項目(16JK1514)
【分類號】:TD71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魯雪松;宋巖;王兆宏;馬淑芳;柳少波;洪峰;;松遼盆地二氧化碳成因及分布主控因素[J];天然氣工業(yè);2009年03期
2 盧雙舫,李宏濤,付廣,王朋巖,張云峰;天然氣富集的主控因素剖析[J];天然氣工業(yè);2003年06期
3 秦秋寒;宋效文;何成山;柳成志;劉勇;;臨江地區(qū)扶余—楊Ⅰ油層儲層特征及主控因素[J];大慶石油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4 張曉斌;范增輝;歐陽誠;候澤富;蒲莉萍;李樂;董同武;郭鴻喜;湯興友;;大巴山—米蒼山前緣地區(qū)油氣主控因素及勘探有利區(qū)分析[J];復雜油氣藏;2014年01期
5 琚惠姣;孫衛(wèi);楊希濮;韓宗元;;鄂爾多斯盆地延安地區(qū)山2段儲層特征及其主控因素[J];斷塊油氣田;2011年02期
6 熊斌;陳洪德;趙俊興;李鳳杰;向芳;陳安清;;鄂爾多斯盆地姬塬西北部長9_1儲層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J];中國礦業(yè);2014年02期
7 李嘉光;郭少斌;陳朝玉;;大慶油田資源量增長趨勢及其主控因素解析[J];地學前緣;2009年06期
8 袁圣強;吳時國;姚根順;;瓊東南陸坡深水水道主控因素及勘探應用[J];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010年02期
9 王彥龍;王鵬;;子長地區(qū)長_2油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區(qū)預測[J];內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21期
10 肖玲;田景春;魏欽廉;張春生;;鄂爾多斯盆地油坊莊地區(qū)長2油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區(qū)預測[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葛明娜;包書景;張金川;任收麥;;頁巖油氣富集主控因素——以遼河坳陷西部凹陷沙河街組為例[A];中國地質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S13石油天然氣、非常規(guī)能源勘探開發(fā)理論與技術分會場[C];2013年
2 鐘濤;林慶祥;楊成彬;王守坤;王慶江;李任翔;;致密油儲層形成體積裂縫工藝控制措施及其應用效果[A];油氣藏改造壓裂酸化技術研討會會刊[C];201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本報特約分析師 曾曉虹;主控因素有變化 油脂反彈在近前[N];糧油市場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魏登峰;鄂爾多斯盆地P地區(qū)延長組長7致密油藏形成機制與富集規(guī)律[D];西南石油大學;2015年
2 楊寶林;遼西凹陷油氣成藏機制及主控因素[D];中國地質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曉茹;層間交互作用成因機制及評價方法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2 顏鑫桐;泥頁巖吸附天然氣量主控因素及定量表征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3 牛浩;平煤六礦瓦斯賦存分布規(guī)律及突出主控因素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5年
4 楊建強;蘆嶺井田煤層氣直井產(chǎn)能主控因素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6年
5 楊露;鄂爾多斯延氣2井區(qū)上古生界盒8-山2段儲層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評價[D];西南石油大學;2016年
6 魏曉;鄂北什股壕地區(qū)P_1s-P_2x致密砂巖沉積、儲層分異性及主控因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6年
7 張_";高橋地區(qū)盒8儲層主控因素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2年
8 劉國振;慶新油田葡萄花油藏主控因素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1年
9 齊麗麗;山東省第三紀鹽類礦產(chǎn)沉積主控因素的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10 楊希濮;延安地區(qū)盒_8和山_2段低滲透氣藏儲層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5933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593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