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自燃厚煤層綜放工作面采空區(qū)自燃“三帶”劃分實踐
本文關鍵詞: 自燃“三帶” 氧氣濃度 溫度 注氮 安全推進速度 出處:《煤礦安全》2017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提出聯(lián)合氧濃度法和溫度法對連續(xù)注氮條件下采空區(qū)"三帶"范圍進行劃分,采用Fluent軟件模擬未注氮條件下采空區(qū)"三帶"范圍,在此基礎上得出能夠抑制采空區(qū)自然發(fā)火的最小安全推進速度。結果表明:明確采空區(qū)自燃"三帶"的分布范圍能夠減少防滅火工作的盲目性;依據(jù)數(shù)值模擬劃分的采空區(qū)自燃"三帶"范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評價采空區(qū)注氮防滅火效果;加快自燃帶前移速度并縮小其寬度是防止煤自燃的重要手段。
[Abstract]:The combined oxygen concentration method and temperature method are proposed to divide the "three zones" of goaf under continuous nitrogen injection, and the "three zones" range of goaf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 nitrogen injection is simulated by Fluent software.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minimum safe advance speed which can restrain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n goaf is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range of "three zones"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n goaf can reduce the blindness of fire prevention and extinguishing work; According to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range of "three zones"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n goaf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nitrogen injection to prevent and extinguish the fire in goaf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to accelerate the speed of moving forward and reduce the width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zone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prevent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作者單位】: 神華國能集團沙吉海煤礦;煤科集團沈陽研究院有限公司;
【分類號】:TD752.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天斌;;利用調(diào)壓原理治理采空區(qū)自燃火源[J];中國煤炭;2009年06期
2 王云龍;賈寶山;林立峰;;采空區(qū)自燃“三帶”分布規(guī)律的模擬研究[J];能源技術與管理;2011年01期
3 周心權;;煤礦采空區(qū)自燃防治和應急處置能力提高的建議[J];煤炭科學技術;2013年09期
4 陳建平,付延強,李國臣;低位反向注漿措施抑制采空區(qū)自燃[J];煤礦安全;2003年12期
5 王雷;楊勝強;;采空區(qū)自燃“三帶”分布規(guī)律及其數(shù)值模擬研究[J];能源技術與管理;2006年03期
6 李福亮;;潘西礦19層煤采空區(qū)自燃防治技術[J];煤炭技術;2006年09期
7 胡克峰;程洪良;;新型膠體在控制采空區(qū)自燃中的研究與應用[J];山東煤炭科技;2007年01期
8 王蓬;魏引尚;常心坦;;采空區(qū)自燃“三帶”的灰色關聯(lián)分析與預測研究[J];煤礦安全;2008年05期
9 黃金;楊勝強;褚廷湘;徐全;黃軍碗;;采空區(qū)自燃三帶漏風流場的數(shù)值模擬[J];煤炭科學技術;2009年06期
10 楊勝強;徐全;黃金;褚廷湘;;采空區(qū)自燃“三帶”微循環(huán)理論及漏風流場數(shù)值模擬[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200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王正輝;;采煤工作面采空區(qū)自燃預警探討[A];中國煤炭學會煤礦安全專業(yè)委員會2009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姚海飛;劉楊威;陳雄山;樊少武;;淺埋薄基巖厚煤層采空區(qū)自燃“三帶”分布研究[A];第七屆全國煤炭工業(yè)生產(chǎn)一線青年技術創(chuàng)新文集[C];2012年
3 趙慶剛;趙鵬;吳化新;王興華;郭洪杰;;潘西煤礦大傾角煤層綜采工作面采空區(qū)自燃綜合治理技術[A];全國煤礦復雜難采煤層開采技術[C];2012年
4 周軍民;;綜放面采空區(qū)自燃危險區(qū)域判定技術研究[A];三門峽市第四屆自然科學論文集(2002-2004)[C];2004年
5 王富平;;路天礦淺埋深自燃厚煤層綜放工作面自燃防治技術研究[A];第六屆全國煤炭工業(yè)生產(chǎn)一線青年技術創(chuàng)新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峰;非間隔式注氮防滅火理論及技術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皓;大傾角煤層斜切分層開采采空區(qū)自燃規(guī)律及防控技術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5年
2 余博;察哈素3號煤層采空區(qū)自燃機理及“三帶”監(jiān)測研究[D];華北科技學院;2016年
3 張建業(yè);煤峪口礦近距離煤層復合采空區(qū)自燃三帶判定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5年
4 賀飛;U+L型通風工作面采空區(qū)自燃危險區(qū)域變化規(guī)律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3年
5 王航;蔣家河煤礦ZF201工作面采空區(qū)自燃防治技術的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5年
6 李響;紅廟礦5-2S綜放工作面采空區(qū)自燃防治技術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4年
7 張勛;塔山煤礦綜放面采空區(qū)自燃“三帶”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2年
8 蔣東杰;易自燃特厚煤層采空區(qū)自燃規(guī)律及其與礦山壓力關系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1年
9 唐輝;魏家地高瓦斯綜放采空區(qū)自燃預測預報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9年
10 蘇全治;綜采面采空區(qū)自燃“三帶”變化規(guī)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5325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532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