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tài)擾動誘發(fā)嗣后充填采場災變事故分析
本文關鍵詞: 動態(tài)擾動 嗣后充填 采場 災變機制 出處:《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15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為了明確某礦階段嗣后充填采場破壞事故原因,結合事故現(xiàn)場工程實際及調查結果,采用相似模型、數(shù)值分析及現(xiàn)場監(jiān)測手段,研究了階段嗣后充填采場圍巖變形特征、破壞模式、巷道表面變形規(guī)律。結果表明:開采活動對嗣后采場圍巖及周邊工程影響具有明顯的區(qū)域特性;不同分段的開采活動對采場頂板位移影響程度不同,第2分段開采導致頂板最大位移增量最多,而第3分段開采時加劇了礦柱應力集中,致使礦柱發(fā)生沿近似60°的結構面發(fā)生剪切滑移破壞;同時也使位于礦柱內部鄰近空區(qū)的巷道側壁發(fā)生垮塌。通過對比分析數(shù)值模擬與現(xiàn)場監(jiān)測的結果,證明了相似模型試驗的結論。研究結論不僅全面認識了該礦階段嗣后充填采場破壞事故原因,還明確了階段嗣后充填采礦方法采場安全潛在危險源,可為其他類似礦山提供安全借鑒。
[Abstract]:In order to make clear the cause of failure accident of subsequent filling stope in a certain mine stage, combined with the accident site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investigation results,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rrounding rock of subsequent filling stope in the stage were studied by using similar model, numerical analysis and site monitoring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mining activities have obviou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n surrounding rock and surrounding engineering of subsequent stope, and different mining activities have different influence degree on roof displacement of stope.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increment of roof caused by the second stage mining is the most, while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of the pillar is intensified during the third stage mining, which results in the shear slip failure of the pillar along the structure surface of about 60 擄. At the same time, the side wall of the roadway located near the empty area inside the pillar collapses.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field monitoring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conclusion of similar model test is proved.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not only fully understands the cause of failure accident in subsequent filling stope in this mine stage, but also defines the potential safety hazard source of stope safety in subsequent filling mining method. It can provide safety reference for other similar mines.
【作者單位】: 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煤炭資源與安全開采國家重點實驗室 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09BAB48B0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004109) 煤炭資源與安全開采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SKLCRSM11KFB0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基金項目(2010QZ02)
【分類號】:TD77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金安;李大鐘;尚新春;;采空區(qū)堅硬頂板流變破斷力學分析[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2 張曉君;;礦柱及圍巖對采空區(qū)破壞影響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J];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06年01期
3 過江;古德生;羅周全;;金屬礦山采空區(qū)3D激光探測新技術[J];礦冶工程;2006年05期
4 姜福興,楊淑華;微地震監(jiān)測揭示的采場圍巖空間破裂形態(tài)[J];煤炭學報;2003年04期
5 宋衛(wèi)東;趙樹果;徐文彬;宋煥虎;;液壓支護長壁法開采緩傾斜薄鐵礦體圍巖變形與破壞規(guī)律研究[J];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12年05期
6 張成良;楊緒祥;李風;侯克鵬;吳應武;;大型采空區(qū)下持續(xù)開采空區(qū)穩(wěn)定性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0年08期
7 趙延林;吳啟紅;王衛(wèi)軍;萬文;趙伏軍;;基于突變理論的采空區(qū)重疊頂板穩(wěn)定性強度折減法及應用[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0年07期
8 高謙,楊志強,楊志法;地下大跨度采場圍巖突變失穩(wěn)風險預測[J];巖土工程學報;2000年05期
9 劉曉明;羅周全;楊承祥;張保;鹿浩;;基于實測的采空區(qū)穩(wěn)定性數(shù)值模擬分析[J];巖土力學;2007年S1期
10 付成華;陳勝宏;;基于突變理論的地下工程洞室圍巖失穩(wěn)判據研究[J];巖土力學;2008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輝;楊仕教;陶干強;曾晟;;盤區(qū)開采過程礦柱動態(tài)模糊可靠度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1年01期
2 楊淑華;張興民;姜福興;陳強;;微地震定位監(jiān)測的深孔檢波器及其安裝技術[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3 夏永華;方源敏;孫宏生;左小清;瓦學坤;陳杰;;三維激光探測系統(tǒng)在采空區(qū)測量中的誤差分析與校正[J];測繪通報;2009年09期
4 劉增輝;高謙;董璐;岳斌;;地下大跨度破碎站硐室穩(wěn)定性可靠度分析[J];燕山大學學報;2010年06期
5 滕吉文;張雪梅;楊輝;;中國主體能源——煤炭的第二深度空間勘探、開發(fā)和高效利用[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8年04期
6 姜福興;楊淑華;成云海;張興民;毛仲玉;徐方軍;;煤礦沖擊地壓的微地震監(jiān)測研究[J];地球物理學報;2006年05期
7 陸菜平;竇林名;王耀峰;杜濤濤;;堅硬頂板誘發(fā)煤體沖擊破壞的微震效應[J];地球物理學報;2010年02期
8 張茂省;董英;杜榮軍;顧小凡;;陜北能源化工基地采煤對地下水資源的影響及對策[J];地學前緣;2010年06期
9 劉杰;;特厚煤層綜放工作面圍巖運動的微地震監(jiān)測[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8年01期
10 何忠明;林杭;;節(jié)理巖體邊坡穩(wěn)定性的錨桿支護影響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祁和剛;陳立武;吳吉南;;特厚煤層小窯破壞區(qū)域安全復采技術研究[A];中國職業(yè)安全健康協(xié)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劉曉明;羅周全;楊承祥;張保;鹿浩;;基于實測的采空區(qū)穩(wěn)定性數(shù)值模擬分析[A];第九屆全國巖土力學數(shù)值分析與解析方法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3 劉仲秋;章青;朱增強;;基于超變形法的深埋引水隧洞穩(wěn)定性分析[A];中國計算力學大會'2010(CCCM2010)暨第八屆南方計算力學學術會議(SCCM8)論文集[C];2010年
4 楊承祥;羅周全;;基于CMS精密探測技術在深井金屬礦山的應用研究[A];全國金屬礦山采礦新技術學術研討與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5 劉曉明;羅周全;鹿浩;張保;李暢;;空區(qū)3D激光精密探測技術及其應用[A];第七屆全國礦山測量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6 周勝健;劉超;;采動下新莊孜礦62113工作面地質預警微震實踐[A];2010年度淮南礦業(yè)集團煤炭學會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一)·地質專業(yè)[C];2010年
7 劉愛華;鄭鵬;;地下采空區(qū)探測實踐及隔離層安全厚度計算[A];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實例第一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8 王貽明;吳愛祥;沈慧明;羅一忠;蘭小平;;特大型復雜采空區(qū)條件下巖石力學與地壓監(jiān)控技術研究[A];和諧地球上的水工巖石力學——第三屆全國水工巖石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9 白越;王屹;;梧桐莊煤礦水情預測的微震監(jiān)測技術研究[A];和諧地球上的水工巖石力學——第三屆全國水工巖石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10 付建新;宋衛(wèi)東;杜建華;;金屬礦山采空區(qū)群形成過程中圍巖擾動規(guī)律研究[A];《巖土力學》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沖;分岔隧道設計施工優(yōu)化與穩(wěn)定性評價[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2 張耀平;礦山空區(qū)誘發(fā)的巖移特征及覆蓋層冒落效應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3 殷東平;特大斷面碎裂厚煤層巷道圍巖控制機理及支護系統(tǒng)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4 徐乃忠;低透氣性富含瓦斯煤層群卸壓開采機理及應用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5 王宏偉;長壁孤島工作面沖擊地壓機理及防沖技術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6 孫建;傾斜煤層底板破壞特征及突水機理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7 張華磊;采場底板應力傳播規(guī)律及其對底板巷道穩(wěn)定性影響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8 徐學鋒;煤層巷道底板沖擊機理及其控制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9 王同濤;多夾層鹽巖體中儲氣庫圍巖變形規(guī)律及安全性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1年
10 陳先國;隧道結構失穩(wěn)及判據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薛志鵬;斷層活化導致井巷破壞的數(shù)值模擬分析[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劉貞剛;煤巖體破裂的微地震響應特征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殷鳳霞;大紅山銅礦435中段54-58盤區(qū)穩(wěn)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4 張海龍;三維可視化技術在金屬礦山采空區(qū)的應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5 趙磊;基于地質與地質力學理論的大柳礦井底車場運輸大巷圍巖穩(wěn)定性預測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1年
6 胡慧明;房柱法地壓處理及人工礦柱結構參數(shù)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1年
7 邱宇;碎石充填注漿法回采底柱試驗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1年
8 楊清波;深井礦山盤區(qū)隔離礦柱回采方案及數(shù)值模擬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9 鄧俏;金屬礦山采空區(qū)失穩(wěn)分析及實測驗證[D];中南大學;2011年
10 劉洪強;大面積充填體下采場盤區(qū)礦柱留設方案優(yōu)化及地壓監(jiān)測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過江,羅周全,鄧建,古德生;三維動態(tài)空區(qū)監(jiān)測系統(tǒng)CMS在礦山的應用[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5年S1期
2 察美峰,孔廣亞,賈立宏;巖體工程系統(tǒng)失穩(wěn)的能量突變判斷準則及其應用[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1997年04期
3 來興平,張立杰,蔡美峰;神經網絡在大尺度采空區(qū)損傷演化統(tǒng)計與預測中應用[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4 王樹仁,王金安,戴涌;大傾角厚煤層綜放開采頂煤移動規(guī)律與破壞機理的離散元分析[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5 杜翠鳳;杜建華;郭廖武;唐國友;;無底柱分段崩落法開采頂板圍巖崩落機理[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9年06期
6 宋衛(wèi)東;杜建華;楊幸才;Dwayne D Tannant;;深凹露天轉地下開采高陡邊坡變形與破壞規(guī)律[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7 王春毅;;露天中深孔爆破處理地下多層復合空區(qū)的實踐[J];爆破;2008年03期
8 侯愛軍;;石灰?guī)r在爆炸載荷作用下的破壞機理試驗研究[J];爆破;2009年01期
9 戎濤;胡春紅;張川;;巖石沖擊損傷試驗的數(shù)值流形方法模擬[J];爆破;2009年03期
10 吳立新,張瑞新,戚宜欣,齊安文,李冰;3維地學模擬與虛擬礦山系統(tǒng)[J];測繪學報;2002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許傳華;巖體破壞的非線性理論研究及應用[D];河海大學;2004年
2 趙國彥;金屬礦隱覆采空區(qū)探測及其穩(wěn)定性預測理論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5298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529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