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至1981年的國民經濟調整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9-19 16:03
本文圍繞1979年至1981年的經濟調整計劃,通過對這一時期經濟工作的梳理,對這次經濟調整的背景、過程、歷史意義以及帶來哪些經驗教訓做了細致研究。力求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收獲:為何這次調整計劃分歧如此之大?經濟調整計劃實施的過程為何一波三折?中共中央主要領導人的態(tài)度是如何轉變的?本文的主要內容如下:“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中共中央抓的第一件事就是揭發(fā)和批判“四人幫”及其余黨的罪行,穩(wěn)定全國的形勢。第二件事就是恢復和發(fā)展交通運輸及工農業(yè)生產,將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重提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斗目標,努力把國民經濟搞上去。由于當時主、客觀條件的限制,長期形成的“左”的指導思想尚未真正糾正,急于求成的情緒再度滋長,一再追求不切實際的高速度、高指標,加劇了國民經濟重大比例失調問題;窘ㄔO規(guī)模投資一加再加,并且不顧外匯支付和國內配套能力的限制,進一步擴大對外引進,財政上也發(fā)生困難,人民生活水平難以改善。為了將國民經濟拉回到穩(wěn)定健康的發(fā)展軌道上來,中共中央決定,要拿幾年的時間進行必要的調整。并提出了“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新“八字方針”。這次的經濟調整主要經歷兩個階段。調整初期,由于黨內存在很大分歧,許多調整方針未能認真扎實地貫徹,國民經濟比例失調問題未能真正改變。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中共中央一邊加強統(tǒng)一思想認識,一邊繼續(xù)堅決的貫徹調整方針。到1981年,調整工作真正地進入正軌,高指標降下來了,基建規(guī)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壓縮,經濟結構趨于合理,國民經濟重大比例失調問題明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在這次調整中,陳云、李先念、鄧小平等人依靠多年主持財經工作的經驗,敏銳的覺察到經濟過熱的問題,并在在經濟調整中發(fā)揮中流砥柱的作用,不斷做其他負責人的工作。因此,研究陳云、李先念、鄧小平等人關于經濟建設的思想,可以了解老一輩革命家在我國經濟建設中所做出的突出貢獻。本文研究這次經濟調整的目的,在于分析經濟發(fā)展的整體形勢,探尋經濟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從當時來看,這次的經濟調整為隨后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打造了一個穩(wěn)固平臺。從今天來看,通過對這次經濟調整的研究我們可以追溯改革開放的源頭,了解改革開放思想的來源,對繼續(xù)深化改革,仍然具備現實的借鑒意義。
【學位單位】:中共山東省委黨校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F129
【學位單位】:中共山東省委黨校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F12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蕭冬連;;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一年的經濟調整研究[J];中共黨史研究;2015年09期
2 朱晶晶;;關于建國以來三次國民經濟調整研究綜述[J];商;2014年18期
3 蕭冬連;;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之路[J];中共黨史研究;2013年08期
4 朱佳木;;改革開放初期的陳云與鄧小平[J];當代中國史研究;2010年03期
5 史義軍;;1979年:國民經濟在爭論中實施調整[J];黨史博覽;2008年07期
6 陳雪薇;陳云與20世紀80年代初期國民經濟的調整[J];黨的文獻;2005年04期
7 肖冬連;1979年國民經濟調整方針的提出與爭論——大轉折紀事之一[J];黨史博覽;2004年10期
8 王春紅 ,馬洪軍;80年代初陳云關于經濟調整的思想[J];理論學刊;1996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姜長青;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經濟調整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6年
2 李妍;對外開放的醞釀和起步[D];中共中央黨校;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楊U喎
本文編號:28227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82271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