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區(qū)相對收入差距與消費水平研究——基于CHIP2013年數(shù)據(jù)
本文選題:相對收入假說 + 消費水平; 參考:《上海經(jīng)濟研究》2017年11期
【摘要】:消費領(lǐng)域的"相對收入假說"認為家庭的消費不僅會受到其可支配收入的影響,而且也會受到家庭所在組群收入的影響。那么在中國,"相對收入假說"是否成立呢?如果成立,家庭所在組群究竟是在地理上還是代際上的呢?對這些問題的回答不僅僅是檢驗"相對收入假說"在中國的有效性,更是為收入差距等宏觀因素對家庭層面的影響提供了微觀基礎(chǔ)。該文利用中國家庭收入調(diào)查(CHIP)2013年的微觀數(shù)據(jù),與宏觀層面數(shù)據(jù)相匹配,檢驗"相對收入假說"在中國的適用性,針對相對收入的不同度量維度,探討究竟是家庭所在地區(qū)平均收入還是家庭戶主所在代際(cohort)平均收入會對家庭消費產(chǎn)生影響。進一步,考慮到不同消費水平的人群之間的異質(zhì)性,該文研究了相對收入對處于不同消費分位數(shù)水平上的人群的影響。最后,該文從相對收入的視角提出了提高國內(nèi)居民消費水平的政策建議。
[Abstract]:The "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 in the field of consumption holds that household consumption will not only be affected by its disposable income, but also by the income of the group in which the household belongs. So is the 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 true in China? If so, is the group of families geographically or intergenerational? The answer to these questions is not only to test the validity of the "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 in China, but also to provide a microscopic basis for the influence of macro factors such as income gap on the family level. This paper uses the 2013 microdata from China Household income Survey (CHIP) to match the macro-level data to test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 in China, aiming at different measurement dimensions of relative income. To explore whether the average income of the region where the household is located or the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of the head of household will have an impact on household consumption. Furthermore, considering the heterogeneity of different consumption level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relative income on the population at different consumption quantiles.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consumption level of domestic resi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ative income.
【作者單位】: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jīng)濟研究所;上海財經(jīng)大學高等研究院;
【基金】:上海社會科學院創(chuàng)新工程數(shù)量經(jīng)濟學學科團隊建設(shè)項目 上海財經(jīng)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項目編號:201711013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項目編號:71601120) 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16M601621、2017M611515)的資助
【分類號】:F126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彥和;;漫談相對收入變化的心理效應[J];寧夏黨校學報;2009年03期
2 任海燕;傅紅春;;收入與居民幸福感關(guān)系的中國驗證——基于絕對收入與相對收入的分析[J];南京社會科學;2011年12期
3 王湘紅;;相對收入與個人效用——來自中國的證據(jù)[J];經(jīng)濟理論與經(jīng)濟管理;2012年05期
4 曹驚蔚;;相對收入對居民幸福感的影響[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年06期
5 小鹽隆士;野崎華世;小林美樹;和軍;陳路;;亞洲的相對收入和幸福感:來自中國、日本和韓國的全國性調(diào)查證據(jù)[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14年06期
6 熊唯伊;熊海斌;;提高居民的相對收入水平與消費需求擴張[J];消費經(jīng)濟;2010年01期
7 郭軍;于金鵬;;基于城鄉(xiāng)相對收入差異模型的農(nóng)民市民化動力與規(guī)模研究——以重慶實證[J];農(nóng)村經(jīng)濟與科技;2011年11期
8 王俊秀;;社會比較、相對收入與生活滿意度[J];社會學評論;2014年03期
9 趙紅;彭馨;;對外貿(mào)易、相對收入與污染物排放——基于我國省級單位面板數(shù)據(jù)的研究[J];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10 李春梅;;二元勞動力市場框架下產(chǎn)品內(nèi)分工對我國相對收入差距變化影響分析[J];上海經(jīng)濟研究;2013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范曉靜;;基于社會核算矩陣乘數(shù)的中國產(chǎn)業(yè)、居民相對收入分析[A];2009年全國博士生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馬修斯國際資本管理公司投資策略師 羅福萬;莫再輕視中國消費水平[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14年
2 甄世宇;收入不變?nèi)钥商岣呦M水平[N];中國審計報;2003年
3 ;樊綱:中國人消費水平緣何比較低[N];民營經(jīng)濟報;2006年
4 樊綱;國人為何消費水平低[N];市場報;2006年
5 記者 陳國潤;我市消費水平穩(wěn)中有升[N];朔州日報;2010年
6 潘壽田;拉美消費水平懸殊大[N];中國貿(mào)易報;2000年
7 何卓亞 王學青;城鄉(xiāng)居民收入消費水平發(fā)展態(tài)勢透視[N];河南日報;2001年
8 周明邋呂蓁;消費水平接近綠燈區(qū)上沿[N];中國證券報;2007年
9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蘇振華;消費水平升級才能引導產(chǎn)業(yè)全面升級[N];東方早報;2008年
10 張?zhí)┬?減免增值稅有助提高消費水平[N];中國證券報;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甄彩虹;相對收入與幸福感[D];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16年
2 李火嬌;廣西2004-2013年縣域消費水平時空差異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5年
3 薄利娟;山東省人口老齡化對消費水平和消費結(jié)構(gòu)影響的實證研究[D];遼寧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9123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912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