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地投資還是跨國并購:中國企業(yè)對外直接投資方式的選擇
本文選題:對外直接投資 切入點:綠地投資 出處:《世界經濟》2017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本文利用2003-2009年中國工業(yè)企業(yè)對外直接投資和跨國并購數(shù)據(jù),檢驗了企業(yè)異質性對其對外直接投資方式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生產率更高、資本更密集和規(guī)模更大的企業(yè)更有可能選擇跨國并購的投資方式;出口越多的企業(yè)越有可能選擇綠地投資的方式;研發(fā)密度越高和流動資產比重越高的企業(yè)越有可能選擇跨國并購的投資方式。通過上述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生產率高、資本密集、規(guī)模大、研發(fā)密度高且流動資產比重高的中國企業(yè)選擇跨國并購方式的可能性大。這充分說明是否具有"可轉移優(yōu)勢"是中國企業(yè)對外直接投資選擇進入方式的重要決定因素。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FDI and cross-border M & A of Chinese industrial enterprises from 2003 to 2009,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heterogeneity on the FDI patterns of Chinese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nd finds that the productivity is higher. More capital-intensive and larger enterprises are more likely to choose the investment mode of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the more export enterprises are, the more likely they are to choose the greenfield investment mode. Companies with higher R & D density and a higher proportion of liquid assets are more likely to opt for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Chinese enterprises with high R & D density and high proportion of current assets are more likely to choose cross-border M & A, which fully shows that whether they have "transferable advantage" is 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Chinese enterpris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entry mode.
【作者單位】: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系;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研究所和跨國公司研究中心;
【基金】: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中國企業(yè)對外直接投資的貿易效應和就業(yè)效用”(71503221)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F125;F27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蔣冠宏;蔣殿春;;中國企業(yè)對外直接投資的“出口效應”[J];經濟研究;2014年05期
2 王方方;趙永亮;;企業(yè)異質性與對外直接投資區(qū)位選擇——基于廣東省企業(yè)層面數(shù)據(jù)的考察[J];世界經濟研究;2012年02期
3 田巍;余淼杰;;企業(yè)生產率和企業(yè)“走出去”對外直接投資:基于企業(yè)層面數(shù)據(jù)的實證研究[J];經濟學(季刊);2012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廉鵬飛,曲峰;跨國并購的發(fā)展及其對東道國的影響[J];國際貿易問題;2001年06期
2 桑秀國;跨國并購:發(fā)展趨勢及動因分析[J];宏觀經濟管理;2001年06期
3 潘愛玲,楊國昌;跨國并購的特點、影響及我國的對策[J];湘潭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4 褚東風,黃漢江,褚東偉;面對跨國并購中國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5 闞文;;跨國并購進入冷凍期?[J];財經界;2001年10期
6 崔健;簡析日本的對內跨國并購[J];現(xiàn)代日本經濟;2002年04期
7 侯錦;我區(qū)企業(yè)如何應對跨國并購浪潮[J];理論研究;2002年04期
8 唐禮智;全球跨國并購的新特征及動因透視[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9 宋群,陳長纓;跨國并購的發(fā)展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02年10期
10 唐任伍;王宏新;;全球跨國并購的特點、動因及影響因素[J];經濟管理;2002年1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韓世坤;韓愛瓊;葉華;;跨國并購與經濟周期相關性研究——美國跨國并購與經濟周期相關的實證分析[A];美國新經濟周期與中美經貿關系——全國美國經濟學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3年
2 劉玉萍;王代敬;;我國企業(yè)的跨國并購探析[A];全國高師《資本論》研究會第十二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3 胡新欣;劉冀生;蔡來興;薄啟亮;張志勇;劉建功;;跨國并購與兼并重組[A];管理是提高企業(yè)核心競爭力的關鍵——2008年全國企業(yè)管理創(chuàng)新大會資料匯編[C];2008年
4 樓朝明;;中美企業(yè)間跨國并購中的“經濟安全”問題——基于利益集團的分析視角[A];全國美國經濟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7年
5 肖江嶺;;跨國并購發(fā)展戰(zhàn)略的思考[A];2012年中國航空學會管理科學分會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6 魏磊;;全球跨國并購形勢分析及中國對策[A];集聚優(yōu)勢 轉型升級——中國產業(yè)國際競爭力評論(第二輯)[C];2009年
7 胡明晨;吳國蔚;;發(fā)展中國家企業(yè)跨國并購的策略分析及建議[A];中國市場學會2006年年會暨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6年
8 聶聰聰;;后危機時代中國企業(yè)反周期跨國并購研究[A];上海市經濟學會學術年刊(2010)[C];2010年
9 王鐵棟;徐嫻;;價值鏈全球布局的戰(zhàn)略考量——中國企業(yè)跨國并購的新視角[A];集聚優(yōu)勢 轉型升級——中國產業(yè)國際競爭力評論(第二輯)[C];2009年
10 馬曉蕓;謝洪明;;跨國并購對R&D投入的影響——基于中國制造業(yè)行業(yè)面板數(shù)據(jù)的實證分析[A];第十一屆中國技術管理(2014`MOT)年會論文集[C];201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馬杰;全球跨國并購八大特點[N];國際金融報;2002年
2 王國進;中國企業(yè)走好跨國并購之路[N];文匯報;2005年
3 周明;跨國并購交易總額達到21.28億美元[N];中國證券報;2007年
4 張芝年;英國對跨國并購活動的監(jiān)管[N];經濟日報;2007年
5 張娜;一場關于“跨國并購”的思想交鋒[N];中國經濟時報;2007年
6 高析;對當前跨國并購若干問題的思考[N];中國信息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 唐真龍;加速國際化 跨國并購額達186億美元[N];上海證券報;2008年
8 鄭曉波;中國市場跨國并購金額翻番[N];證券時報;2008年
9 劉麗靚;跨國并購應在危機中不斷發(fā)展壯大[N];證券日報;2008年
10 本報記者 唐福勇;經濟低迷為跨國并購提供機遇[N];中國經濟時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中文;跨國并購的宏微觀經濟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1年
2 張寒;跨國并購的理論、運作及我國企業(yè)的跨國并購問題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5年
3 馬金城;跨國并購的效率改進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4年
4 蔣墨冰;跨國并購的政治經濟學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5 周英超;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跨國并購的控制權與整合策略[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6年
6 里光年;發(fā)展中大國企業(yè)跨國并購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7 葉建木;跨國并購的理論與方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8 楊鐳;跨國并購與政府規(guī)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顧衛(wèi)平;管理跨國并購——基于契約和資源整合的模式[D];復旦大學;2004年
10 樓朝明;中美企業(yè)間跨國并購中的“國家經濟安全”問題[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俊;我國大企業(yè)集團跨國并購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2 邸春雨;經濟轉型與中國企業(yè)的跨國并購[D];遼寧大學;2008年
3 徐剛;跨國并購戰(zhàn)略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5年
4 劉影華;中國企業(yè)的跨國并購[D];外交學院;2005年
5 甄海濤;關于跨國并購的若干比較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6 陳奇;核心能力培育視角的跨國并購整合研究[D];湖南大學;2005年
7 張媛;中國企業(yè)的跨國并購行為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8 楊培強;跨國并購的動因、效應及策略研究[D];中南大學;2002年
9 高玉玲;聯(lián)想集團跨國并購及整合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7年
10 駱興順;我國上市公司跨國并購初探[D];西南交通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5611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561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