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爾“西域式”石窟模式初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07 21:29
自從20世紀初克孜爾石窟被重新發(fā)現后,對西域佛教石窟的研究又翻開了新的一頁?俗螤柺呤驱斊澐鸾淌咧幸(guī)模最大,也是我國石窟中地理位置偏西和開鑿較早的石窟。 克孜爾石窟是龜茲石窟的典型代表,同時也是聯系中亞和東方佛教遺跡的紐帶。龜茲石窟藝術模式主要由克孜爾石窟藝術成就構成,既然談到模式,首先它必須具備自身的某些特征和鮮明的藝術特點,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且還要對周邊地區(qū)及我國內地石窟藝術產生深遠的影響。也就是說,克孜爾石窟在石窟形制、壁畫風格、繪畫技法、圖案裝飾等方面都代表很高的藝術成就和具備一定的影響力。 克孜爾石窟藝術是在古代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激蕩中,在繼承本地區(qū)、本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基礎上,吸收了印度、希臘文化等外來文化成分,從而形成了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佛教藝術?俗螤柺叩闹行闹,在吸收印度、中亞石窟特點上,根據本地的條件進行了再改造,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西域式”風格,其石窟形制、壁畫內容、菱形格構圖和樂舞形象具有國內外眾多石窟所不見的特點,對龜茲以東的其它石窟群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從克孜爾石窟可以窺見佛教石窟藝術在我國形成、發(fā)展和流傳演變的脈絡。
【文章來源】:西北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克孜爾石窟主要洞窟分布示意圖
窟平面圖圖3”窟平面圖圖492有小髯,形體短壯,尤其是腿較短,手足肌肉豐厚敦實等像流行穿通肩襲裝,早期的石窟壁畫也受到了影響,第1第92窟正壁坐佛,第47窟甫道入口上方坐佛,都是這種質的厚重感,如第118窟立佛的裂裝還能看到襯里,與鍵
窟平面圖圖3”窟平面圖圖492有小髯,形體短壯,尤其是腿較短,手足肌肉豐厚敦實等像流行穿通肩襲裝,早期的石窟壁畫也受到了影響,第1第92窟正壁坐佛,第47窟甫道入口上方坐佛,都是這種質的厚重感,如第118窟立佛的裂裝還能看到襯里,與鍵
本文編號:3575301
【文章來源】:西北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克孜爾石窟主要洞窟分布示意圖
窟平面圖圖3”窟平面圖圖492有小髯,形體短壯,尤其是腿較短,手足肌肉豐厚敦實等像流行穿通肩襲裝,早期的石窟壁畫也受到了影響,第1第92窟正壁坐佛,第47窟甫道入口上方坐佛,都是這種質的厚重感,如第118窟立佛的裂裝還能看到襯里,與鍵
窟平面圖圖3”窟平面圖圖492有小髯,形體短壯,尤其是腿較短,手足肌肉豐厚敦實等像流行穿通肩襲裝,早期的石窟壁畫也受到了影響,第1第92窟正壁坐佛,第47窟甫道入口上方坐佛,都是這種質的厚重感,如第118窟立佛的裂裝還能看到襯里,與鍵
本文編號:35753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lyjj/357530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