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研究性學習引入陶藝校本課程的實踐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01 16:12
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和實施是目前國內(nèi)基礎教育領域面臨的一個新課題。上海市的“二期課改”也十分強調(diào)中小學開發(fā)校本課程,并作為上海地區(qū)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為此,上海許多中小學都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開設了校本課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如何在校本課程的開發(fā)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力的培養(yǎng),而非一般的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yǎng),即如何將研究性學習引入到校本課程的實踐之中,是本課題要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我們閘北區(qū)實驗中學從1996 年開始就開設了陶藝課作為校本課程,也取得了積極的成果,但如何將研究性學習引入技藝類的課程,就目前所收集的文獻資料來看,尚缺乏這一方面的實踐研究。因此,我們本著與時俱進的態(tài)度著力將研究性學習引入陶藝課程,探索在技藝類課程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可能性和有效性。本文分理論思考和實證研究兩大部分。在理論思考部分,在對校本課程開發(fā)的涵義及我校陶藝課程的實踐作簡要闡述的基礎上,著重對研究性學習作了理論方面的概述,其中包括研究性學習的產(chǎn)生背景、研究性學習涵義的界定、研究性學習的特點、研究性學習的目標、研究性學習的內(nèi)容選擇、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研究性學習的實施步驟、研究性學習的評價、研究性學習...
【文章來源】: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5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問題的提出
第一部分 理論思考
一、校本課程
二、陶藝課程
(一) 課程理念
(二) 課程目標
(三) 課程計劃
(四) 陶藝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
(五) 陶藝課程的實施
(六) 開設陶藝課后取得的成效
三、研究性學習
(一) 研究性學習的產(chǎn)生背景
(二) 研究性學習涵義的界定
(三) 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四) 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五) 研究性學習的內(nèi)容選擇
(六) 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
(七) 研究性學習的實施步驟
(八) 研究性學習的評價
(九) 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要點
(十) 研究性學習的實施要點
第二部分 實證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 實驗被試
(二) 實驗變量
(三) 實驗材料
(四) 實驗時間
(五) 實施過程
三、研究結果
(一) 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對陶藝感興趣的程度和態(tài)度比較
(二) 開展陶藝研究性學習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
四、對實驗研究的討論
五、實驗研究的結論
六、關于研究的一些思考
七、參考文獻
八、附錄(調(diào)查問卷)
九、后記
論文獨創(chuàng)性聲明
論文使用授權聲明
本文編號:3470407
【文章來源】: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5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問題的提出
第一部分 理論思考
一、校本課程
二、陶藝課程
(一) 課程理念
(二) 課程目標
(三) 課程計劃
(四) 陶藝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
(五) 陶藝課程的實施
(六) 開設陶藝課后取得的成效
三、研究性學習
(一) 研究性學習的產(chǎn)生背景
(二) 研究性學習涵義的界定
(三) 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四) 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五) 研究性學習的內(nèi)容選擇
(六) 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
(七) 研究性學習的實施步驟
(八) 研究性學習的評價
(九) 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要點
(十) 研究性學習的實施要點
第二部分 實證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 實驗被試
(二) 實驗變量
(三) 實驗材料
(四) 實驗時間
(五) 實施過程
三、研究結果
(一) 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對陶藝感興趣的程度和態(tài)度比較
(二) 開展陶藝研究性學習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
四、對實驗研究的討論
五、實驗研究的結論
六、關于研究的一些思考
七、參考文獻
八、附錄(調(diào)查問卷)
九、后記
論文獨創(chuàng)性聲明
論文使用授權聲明
本文編號:34704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lyjj/347040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