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成性測量模型的游客滿意度研究—散客游與團隊游比較
【圖文】:
構模型是描述各潛變量之間的關系。測量模型的設定有兩種選擇,反應性測量模型(ReflectiveMeasure-mentModel,RM)和形成性測量模型(FormativeMeasurementModel,F(xiàn)M)。Jarvis等[9]提出了RM和FM選取的4個決策規(guī)則,指向關系、可互換性、共變性和理論效度。據(jù)此,為識別出FM,要求顯變量指向潛變量;各顯變量可以相互交換,但不可刪除;某一顯變量變化未必伴隨其它顯變量變化;各顯變量并不需要具有相同前因與結果。圖1游客滿意度模型(散客游vs.團隊游)Figure1Touristsatisfactionmodel(individualvs.grouptours)經(jīng)典的滿意度模型,如ASCI、ECSI和CCSI等,都從不同角度揭示了滿意度的形成機理[14]。在此基礎上,很多學者設計出契合具體旅游情境的游客滿意度模型,比如,鄧峰[7]基于ASCI模型提出由游客期望、感知質(zhì)量、感知價值、游客滿意、抱怨和忠誠的湘西自治州民俗旅游游客滿意度模型。這些研究中基本都是將游客感知質(zhì)量視作單一維度構念進行研究,并沒有對其進行多維度構念界定。為此,該研究從旅游交通、旅游餐飲、旅游住宿、旅游購物、旅游娛樂、旅游景點和旅游公共服務7個構念來劃分散客游感知質(zhì)量。進一步,再增加旅行社服務構念,共計8個構念組成團隊游感知質(zhì)量。綜上,遵循"感知質(zhì)量→游客滿意→游客忠誠"的游客滿意度形成過程來分別構建散客游和團隊游滿意度模型(圖1)。游客滿意度模型中所有潛變量測量均采用1到10的Likert量表,顯變量是由文獻與訪談綜合整合得到,并根據(jù)Jarvis等[9]的決策規(guī)則準確設定測量模型(表1)。表1變量測量及其設定Table1Variablemeasurementandsetting潛變量顯變量模型設定旅游交通道路設施(A1)、交通指示牌和手冊(A2)、長途車船等交通工具(A3)、公交車和汽車站(A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王念新;仲偉俊;梅姝娥;;我國管理學研究中的測量模型誤設及仿真分析[J];管理工程學報;2011年02期
2 易平;方世明;;嵩山世界地質(zhì)公園游客滿意度評價研究[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14年08期
3 楊春梅;趙寶福;;旅游地游客滿意度感知及提升策略研究——以黑龍江省哈爾濱為例[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14年06期
4 鄧峰;;湘西自治州民俗旅游游客滿意度影響因素與優(yōu)化對策研究[J];經(jīng)濟地理;2013年07期
5 張初兵;;汽車4S店顧客滿意度模型及其實證研究——以天津豐田汽車4S店為例[J];統(tǒng)計與信息論壇;2012年12期
6 王曉麗;李西營;邵景進;;形成性測量模型:結構方程模型的新視角[J];心理科學進展;2011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喻含;;汽車展會參展觀眾滿意度模型研究[J];經(jīng)營管理者;2014年05期
2 王兆峰;;張家界旅游城市游客公共交通感知、滿意度與行為[J];地理研究;2014年05期
3 蘇亞云;楊建明;張麗雪;;景區(qū)吸引力、游憩體驗、滿意度與忠誠度關系之探討——基于閩侯休閑農(nóng)業(yè)景區(qū)的實證研究[J];旅游論壇;2014年06期
4 郭付友;甘靜;陳才;李秋雨;;山水實景演出旅游項目游客滿意度測評研究——以《中華泰山·封禪大典》為例[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15年06期
5 李力;袁申梅;;赴港游客滿意度研究回顧與展望[J];旅游論壇;2015年01期
6 胡撫生;;旅游金融服務質(zhì)量對游客滿意度及消費意愿影響研究[J];旅游論壇;2015年02期
7 竇尚孝;孔海燕;;基于IPA法的中國出境游客對韓國飯店業(yè)服務滿意度分析——以濟州島為例[J];旅游論壇;2015年02期
8 楊東紅;王偉;徐暢;匡瑾t
本文編號:28000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lyjj/2800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