雩祭及其演劇原型探究
發(fā)布時(shí)間:2020-07-03 20:41
【摘要】: 雩祭,是祈雨的祭祀,它和儺祭、蠟祭一同被稱為上古華夏民族的三大祭祀!霸汀币辉~,來自加拿大批評家弗萊。他認(rèn)為:“原型是一種典型的即反復(fù)出現(xiàn)的意象”,通常表現(xiàn)為被賦予了某種人類意義的自然物象。雩祭祭祀的對象為太陽,其發(fā)生地主要在干旱少雨的地方,根源是對再生能力的追求。本篇論文共分四章,其主要內(nèi)容為: 第一章總論:主要介紹雩祭的概念,即它是一種祈雨的祭祀。 第二章原型:主要論證雩祭祭祀的原型為太陽,而其在人間的主要化身為鳥和蛇兩種意象。在強(qiáng)調(diào)人的精神的時(shí)代,以蛇和鳥為原型的龍、鳳觀念進(jìn)而被用來附會人間的皇帝及其后妃。 第三章演。褐饕榻B和雩祭相關(guān)的演劇活動,以此來探究雩祭過程中的種種“戲劇化”表現(xiàn),進(jìn)而論證“祭中有戲,戲中有祭”的觀點(diǎn)。 第四章擴(kuò)展:總結(jié)雩祭祭祀的對象:太陽、鳥蛇和君王在雩祭過程中功能的同一性。
【學(xué)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K892.2
【圖文】:
圖l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銅神樹”圖2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銅神樹的殘件“鳥”形象圖3古埃及的“天樹”圖4亞述的“圣樹與有翼日盤”圖5古印度太陽樹—(以上為三星堆博物館直接或間接圖片)太陽每天東起西落,在《楚辭·九歌》中我們大致可以看到古人心目中太陽的運(yùn)行路線!稏|君》是祀太陽神之歌,其詞曰:“墩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伏余馬兮安驅(qū),夜皎皎兮既明。駕龍轆兮乘雷,載云旅兮委蛇,……撰余髻兮高馳翔,杳冥冥兮東行!碧柕倪\(yùn)行軌跡在《淮南子·天文訓(xùn)》中敘述的更為清晰:‘舊出于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謂辰明;登于扶桑,愛始將行,是謂胎明;至于曲阿,
祖先與太陽等同了起來,詳見后文商代君王名字與太陽的認(rèn)同關(guān)系。而神話中作為太陽化身的龍和鳳也成為了崇拜及追溯的對象。在“‘鯨死……化為黃龍,是用出禹’和‘天命玄鳥(即鳳),降而生商’這兩個(gè)神話中,我們依稀看出,龍是原始夏人的圖騰,鳳是原始殷人的圖騰!雹嬴P凰是傳說中的神鳥,《爾雅》云其:“雞頭、蛇頸、燕頒、龜背、魚尾,五彩色。”②然其主導(dǎo)特征是會飛,當(dāng)主要來源于雞、烏等一類的鳥禽!渡胶=(jīng).南山經(jīng)》:“有鳥焉,其狀如雞,五彩而文,名曰鳳皇!薄睹献·公孫丑上》則曰:“麒麟之于走獸,鳳凰之于飛鳥,太山之于丘侄,河海之于行潦,類也!雹邸段男牡颀垺分幸苍:“楚人以雛為鳳”④。而龍也是博采諸家而成,其主導(dǎo)特征當(dāng)是能入地潛淵,主要來自于蛇、魚一類的鱗蟲動物!侗阕觾(nèi)篇.塞難卷》:“見龍而命之曰蛇,非龍不神也,需蔡墨而后辨也。”⑤《說文義證》中曰:“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xì)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本文編號:2740150
【學(xué)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K892.2
【圖文】:
圖l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銅神樹”圖2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銅神樹的殘件“鳥”形象圖3古埃及的“天樹”圖4亞述的“圣樹與有翼日盤”圖5古印度太陽樹—(以上為三星堆博物館直接或間接圖片)太陽每天東起西落,在《楚辭·九歌》中我們大致可以看到古人心目中太陽的運(yùn)行路線!稏|君》是祀太陽神之歌,其詞曰:“墩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伏余馬兮安驅(qū),夜皎皎兮既明。駕龍轆兮乘雷,載云旅兮委蛇,……撰余髻兮高馳翔,杳冥冥兮東行!碧柕倪\(yùn)行軌跡在《淮南子·天文訓(xùn)》中敘述的更為清晰:‘舊出于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謂辰明;登于扶桑,愛始將行,是謂胎明;至于曲阿,
祖先與太陽等同了起來,詳見后文商代君王名字與太陽的認(rèn)同關(guān)系。而神話中作為太陽化身的龍和鳳也成為了崇拜及追溯的對象。在“‘鯨死……化為黃龍,是用出禹’和‘天命玄鳥(即鳳),降而生商’這兩個(gè)神話中,我們依稀看出,龍是原始夏人的圖騰,鳳是原始殷人的圖騰!雹嬴P凰是傳說中的神鳥,《爾雅》云其:“雞頭、蛇頸、燕頒、龜背、魚尾,五彩色。”②然其主導(dǎo)特征是會飛,當(dāng)主要來源于雞、烏等一類的鳥禽!渡胶=(jīng).南山經(jīng)》:“有鳥焉,其狀如雞,五彩而文,名曰鳳皇!薄睹献·公孫丑上》則曰:“麒麟之于走獸,鳳凰之于飛鳥,太山之于丘侄,河海之于行潦,類也!雹邸段男牡颀垺分幸苍:“楚人以雛為鳳”④。而龍也是博采諸家而成,其主導(dǎo)特征當(dāng)是能入地潛淵,主要來自于蛇、魚一類的鱗蟲動物!侗阕觾(nèi)篇.塞難卷》:“見龍而命之曰蛇,非龍不神也,需蔡墨而后辨也。”⑤《說文義證》中曰:“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xì)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引證文獻(xiàn)】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條
1 王新文;古代山東地區(qū)的祈雨風(fēng)俗考述[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12年
本文編號:27401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lyjj/274015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