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陶藝中陶瓷現(xiàn)成品的運用研究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diversity of contemporary art, people have a new exposition of the concept of ceramic art. The concept of ceramic finished material embodies the development of ceramic art form and aesthetic, and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creation. When artists use ceramic products as media, they have multiple interpretations, which make them show a variety of expressions in contemporary ceramic works. At the same time, as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eramics, a tendency to take "end" as "beginning" also appears.
【作者單位】: 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
【分類號】:J52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姜波;;“超越泥性”的闡釋——關于中國當代陶藝的現(xiàn)代文化理念建構[J];中國陶瓷;2008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倍雷;經(jīng)驗表述與視覺描述——論中西繪畫的不同觀念[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2 陳曉陽;作為材料本體的綜合材料[J];雕塑;2003年06期
3 蔣梅;;何家英與古典主義[J];電影評介;2007年06期
4 王軍;;禪宗對日本繪畫的影響[J];大眾文藝;2010年19期
5 熊鶴;;現(xiàn)代藝術與后現(xiàn)代藝術在價值判斷上的差異[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6 朱天;;獨立的新娘——文藝復興時期《受胎告知》中的圣母形象[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13年02期
7 孫獻華;;《畫室》:解讀維米爾的一把鑰匙[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8 張玉能;;論美和美感在實踐中的生成[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9 王燕橋;;試論高等美術教育國際化與本土化的和諧發(fā)展[J];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學報(綜合版);2009年03期
10 陳曉瑩;;意味深長的藝術之“同” 漢代嘉祥武梁祠畫像石與古羅馬圖拉真記功柱比較之面面觀[J];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何東;論自覺誤讀[D];中央美術學院;2010年
2 邵金峰;中國畫論中的生態(tài)審美智慧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3 胡敏;中西人體美觀念及其表現(xiàn)形式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4 馮民生;中西傳統(tǒng)繪畫空間表現(xiàn)比較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6年
5 桂宇暉;契合與發(fā)展[D];東南大學;2005年
6 周保彬;海因里!の譅柗蛄炙囆g風格理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7 蒯連會;對“觀念至上”的反思[D];南京藝術學院;2009年
8 汪藍;從澳門基督教美術看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與融合[D];中國美術學院;2012年
9 董龍昌;列維—斯特勞斯藝術人類學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穎;談水彩畫的裝飾性語言[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孟玲玲;由“如畫”觀念的衍變談英國早期水彩風景畫[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力;怪誕藝術在架上繪畫中的表現(xiàn)方法初探[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4 晏燕;《占卜者》題材的圖像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5 孟祥禹;小議印象派在中國[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6 姜桂云;15-16世紀阿爾卑斯山南北繪畫比較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孫偉;水彩畫的個性語言[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8 查海燕;綦江少兒版畫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9 楊廣榮;浮雕藝術在室內(nèi)裝飾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10 楊利;情景交融[D];青島科技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正;鳳凰涅i謾貝找沼牘糯找仗轎鯷J];景德鎮(zhèn)陶瓷;1999年01期
2 樸守帆;;傳承和發(fā)展的當代陶藝[J];包裝世界;2009年01期
3 學寧;;美國當代陶藝家魏納談陶藝[J];裝飾;1990年03期
4 杜羿緯;當代陶藝[J];雕塑;2000年01期
5 吳可玲;;當代陶藝設計空間的拓展和延伸[J];包裝世界;2004年04期
6 劉穎睿;;媒介、圖像和當代陶藝[J];美術觀察;2010年04期
7 白明;藝術以外的話題——淺談美國當代陶藝的文化環(huán)境[J];世界美術;2002年04期
8 楊婧;;墨西哥當代陶藝展[J];中國陶藝家;2006年03期
9 周武;;當代陶藝教育之我見[J];中國陶藝家;2009年03期
10 戴雨享;;智者創(chuàng)物——有關當代陶藝與手工藝的思緒[J];中國陶藝家;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張駟;;古代陶樂器的啟示——談當代陶藝的“器”、“藝”、“道”之間關系[A];第九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評比暨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2 林梓波;;關于當代陶藝高等教育的幾點思考[A];第九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評比暨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3 張琪;;淺析陶瓷在環(huán)境藝術中的運用[A];第九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評比暨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4 于長敏;;論陶瓷藝術創(chuàng)新[A];第九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評比暨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5 李雪玲;;論民間美術和現(xiàn)代陶藝的契合[A];第九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評比暨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6 張駟;;論技術創(chuàng)新對陶藝創(chuàng)新的促進作用[A];第九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評比暨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7 劉建國;;意境欲開 心花競吐——試論陶藝的意境表現(xiàn)[A];第九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評比暨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何茜;當代陶藝 華麗轉(zhuǎn)身[N];四川日報;2008年
2 本報記者 邱家和;藝術+生活,引發(fā)陶瓷行業(yè)向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轉(zhuǎn)型[N];上海證券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邱家和;當代陶藝成交趨于活躍[N];上海證券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邱家和;黃政道 縱論兩岸當代陶藝[N];上海證券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邱家和;當代陶藝展揭開“迎世博”展覽序幕[N];上海證券報;2009年
6 駐南非使館文化處 許蓉;“中國當代陶藝展”南非行[N];中國文化報;2001年
7 本報記者 史晶楠;當代陶藝怎么玩兒[N];中國商報;2007年
8 陳琦;領略當代陶藝[N];中國商報;2007年
9 張浩;當代新瓷不讓舊陶[N];北京日報;2009年
10 宋陽;以積極的心態(tài)開拓當代陶藝市場[N];中國文化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毛雄飛;傳承與超越[D];中央美術學院;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向陽;當代陶藝中材料的寬泛性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2 畢艷忠;當代陶藝在公共空間中的形態(tài)構成及應用[D];山西大學;2012年
3 韓俊;當代陶藝圖式語言在公共空間藝術實踐中的應用研究[D];湖北美術學院;2012年
4 于清嬋;陶瓷材料的當代轉(zhuǎn)換[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5 呂瓊雯;延展與轉(zhuǎn)化[D];中央美術學院;2007年
6 顏廷青;日本樂燒綜述[D];中國美術學院;2011年
7 黃麗帆;乘之愈往、識之愈真[D];中國美術學院;2008年
8 李黎;論中國現(xiàn)、當代陶藝的藝術特質(zhì)[D];西安美術學院;2007年
9 高輝;地域性民俗文化對于當代陶藝創(chuàng)作的影響[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0年
10 吳元歡;千花工藝在陶藝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D];中國美術學院;2011年
,本文編號:24641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lyjj/2464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