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諸王舍宅為寺探析
[Abstract]:Buddhism flourished in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and the phenomenon of all the kings' houses as monasteries existed widely. Due to the dual influence of social environment and family atmosphere, the kings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were mostly devout Buddhist believers, so giving up their houses for the temple became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for them to build merit, seek blessings and seek happiness for their deceased relatives and even pray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ir specific wishes. The monastery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society and Buddhism, which led to the social fashion of the house as the temple, and at the same time promoted the garden and the localization of the temple.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
【分類號】:K878.6;B94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范培松;中國寺院形制及布局特點[J];考古與文物;2000年02期
2 魯才全;;長樂馮氏與元魏宗室婚姻關系考——以墓志為中心[J];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1996年00期
3 王永平;;北魏孝文帝崇佛之表現(xiàn)及其對佛教義學之倡導[J];學習與探索;2010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洪強;;“東吳弄珠客”考[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1期
2 秦淮;僧肇在兩種文化之間[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4期
3 王光照;隋大業(yè)世東都洛陽國家圖書整理檢論[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4 潘江艷;;南北朝文學相互影響探析[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5 張興兆;;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糧食的水運與倉儲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年28期
6 蘇海洋;雍際春;晏波;尤曉妮;;甘肅歷史地震與氣象異常相關性研究之一——兩漢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25期
7 莊華峰;北朝時代鮮卑婦女的精神風貌[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8 金仁義,張靜;東晉皇室婚姻初探[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9 徐彬;論唐代法律史的編纂成就[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10 丁志軍;;《樊南文集補編》所收《修華岳廟記》應為北魏文[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姚宏杰;;北魏皇宗學與四門小學略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姚宏杰;;金代“六學”考辨[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何志國;;漢晉佛像研究綜述及展望[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尹鈞科;;永定河流域的古都城、古城堡文化[A];北京歷史文化研究——永定河歷史文化研究[C];2007年
5 付開鏡;;毒藥與魏晉南北朝政治斗爭和矛盾處理的關系(摘要)[A];毒理學史研究文集(第七集)[C];2007年
6 趙振華;徐有欽;;隋左武衛(wèi)將軍周法尚墓志研究[A];唐史論叢(第十三輯)[C];2011年
7 葉貴良;;《俄藏敦煌文獻》道經(jīng)殘卷考述[A];常書鴻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C];2004年
8 高文德;;蒙古族汗的產(chǎn)生和汗權的形成[A];中國蒙古史學會論文選集(1981)[C];1981年
9 王娜;楊小平;;《三國志校箋》脞錄[A];2012西南地區(qū)語言學研究生論壇論文集[C];2012年
10 鄧中堂;;論鄴城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A];中國古都研究(總第二十四輯)[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邢培順;曹植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羅驤;慧遠與東晉佛教的變遷[D];南開大學;2010年
4 姜寧;《春秋》義疏學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開大學;2010年
5 王小燕;魏晉隱士美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潘葦杭;先秦兩漢堯文化探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侯艷;漢譯佛經(jīng)之美術理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常昭;六朝瑯邪顏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英衛(wèi)峰;唐代帝陵陪葬墓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10 苗霖霖;北魏后宮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婁飛;河南山林式佛教寺廟園林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李慧;佛教對劉勰及其《文心雕龍》的影響[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宋海燕;薛道衡詩文箋注與考論[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黃嘉敏;七月十五節(jié)俗與民間傳承[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楊成忠;敦煌變文的審美文化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6 李守杯;魏晉南北朝時期涼州佛教述論[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7 李美迪;庾信后期心態(tài)與詩賦創(chuàng)作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8 李鵬;齊梁詩風嬗變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9 侯曉珊;南朝詩歌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鮑顧瑜;日本遣明使與中日觀音信仰[D];浙江工商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永平;;論北魏孝文帝任用南士及其對南朝文化之汲引[J];學習與探索;2009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曉英;米底諸王的年代辨析[J];世界歷史;1992年03期
2 程尼娜;元代對蒙古東道諸王統(tǒng)轄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3 李燕光,李林;清代的王莊[J];滿族研究;1988年01期
4 張德信;明代諸王與明代軍事——略論明代諸王軍權的變遷[J];河北學刊;1989年05期
5 劉靜林;論朱元璋分封諸王的后果[J];懷化學院學報;1991年06期
6 曹金華;論東漢前期的“諸王之亂”[J];史學月刊;1996年05期
7 商傳;“靖難之役”前的燕王朱棣[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79年00期
8 張興成;西晉王國職官制度考述[J];中國史研究;2001年04期
9 楊希枚;論周初諸王之生稱謚[J];殷都學刊;1988年03期
10 胡小鵬;元諸王念不烈考[J];中國史研究;200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樊保良;;論忽必烈與西北諸王的斗爭[A];中國蒙古史學會成立大會紀念集刊[C];1979年
2 衛(wèi)月望;;萬安會議與蒙古交鈔[A];《內(nèi)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一輯)[C];2002年
3 若亞;;明代諸王府規(guī)制述略[A];明史研究第3輯[C];1993年
4 B·濟哈齊岱;;往流和往流四萬戶[A];蒙古史研究(第五輯)[C];1997年
5 陳學霖;;關于《明太祖皇帝欽錄》的史料[A];明史研究論叢(第六輯)[C];2004年
6 張海瀛;;明代的賜田與歲祿[A];明史研究論叢(第四輯)[C];1991年
7 蔣祖緣;;明中后期藩王的大土地占有——兼論王府占有的工商業(yè)和稅課[A];明史研究論叢(第四輯)[C];1991年
8 李逸友;;略論元代的春錢[A];《內(nèi)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四輯)[C];2003年
9 張寶璽;;喃答失太子《有元重修文殊寺碑銘》再考[A];龜茲學研究(第三輯)[C];2008年
10 李桂茂;;淺論元鈔[A];《內(nèi)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一輯)[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平濤;太平天國諸王的結(jié)局[N];信息時報;2000年
2 郭春芳 常嘉林;清帝與八旗制度[N];中國檔案報;2005年
3 彭援軍;涉外贈書《古都北京》[N];中國商報;2003年
4 ;何謂“清承明制”[N];北京日報;2005年
5 方之光 袁蓉;太平天國敗亡一百四十年祭[N];光明日報;2004年
6 徐正唯;清瓷款堂名鑒覽[N];中國商報;2004年
7 本報記者 王錦華;朱桂:代王府的第一代主人[N];大同日報;2011年
8 韓石山;也談鄭成功忠于誰[N];學習時報;2003年
9 史學研究員、云南省珠寶協(xié)會秘書長 馬寶忠;明清不是硬玉翡翠的發(fā)現(xiàn)時期[N];中國黃金報;2005年
10 李喬;天國遺恨說洪楊[N];北京日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思怡;唐代宗室管理制度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2 郭曉航;元明時期云南的出鎮(zhèn)藩王與鎮(zhèn)守中官[D];復旦大學;2009年
3 瞿大風;元朝統(tǒng)治下的山西地區(qū)[D];南開大學;2003年
4 玉芝;蒙元東道諸王及其后裔所屬部眾歷史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06年
5 烏蘭巴根;《元史》滿蒙翻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6 陳翔;唐代中央與地方關系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7 肖愛民;北方游牧民族兩翼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8 何兆泉;宋代宗室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9 汪家華;唐代長史述考[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默書民;蒙元郵驛研究[D];暨南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薄嘉;黑水城出土元代諸王妃子分例文書整理與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3年
2 邱賢文;唐代宗室諸王若干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3 王成勝;試析西漢前期功臣列侯宗室諸王相制相依之局[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4 阿依加瑪麗·麥丁;關于長篇小說《諸王傳》的語言藝術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2年
5 李中會;元代典賣人口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6 章旋;明代湖廣宗藩與地方社會[D];西南大學;2011年
7 康繼輝;蒙元王朝的物質(zhì)賞賜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8 羅自強;西晉內(nèi)亂和宗室關系分析[D];四川大學;2004年
9 張岱玉;元朝幾家封王駙馬考釋[D];內(nèi)蒙古大學;2004年
10 盧繼e,
本文編號:22862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lyjj/2286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