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豐都縣匯南墓群2000年度發(fā)掘簡報
[Abstract]:From 1999 to 2000, archaeologists carried out rescue excavations in the Huinan Tombs of Fengdu County, Chongqing. A total of 13 tombs were excavated. From the tomb shape and unearthed objects, the period of tomb burial was from the Han Dynasty to the six dynasties.
【作者單位】: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慶市文化局;豐都縣文物管理所;
【分類號】:K878.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陳德安;鐘治;羅澤云;焦中義;曾俊;李國洪;周金山;肖玉;朱歲明;曾令玲;曾慶紅;段家義;;重慶市豐都縣匯南墓群2001年度發(fā)掘簡報[J];四川文物;2012年02期
2 陳德安;羅澤云;焦中義;曾俊;曾令玲;李國洪;李雪松;陳蓁;孫少偉;曾慶紅;;重慶市豐都縣匯南墓群2002年度發(fā)掘簡報[J];四川文物;2012年06期
3 陳德安;羅澤云;焦中義;曾俊;曾令玲;曾慶紅;李國洪;毛衛(wèi);徐本遠;陳游軍;曾卷炳;;重慶市豐都縣匯南墓群2003年度發(fā)掘簡報[J];四川文物;2013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陳德安;羅澤云;焦中義;曾俊;曾令玲;李國洪;李雪松;陳蓁;孫少偉;曾慶紅;;重慶市豐都縣匯南墓群2002年度發(fā)掘簡報[J];四川文物;2012年06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梁柱;周國平;王毅;陳顯春;;湖北房縣松嘴戰(zhàn)國兩漢墓地第三、四次發(fā)掘報告[J];考古學報;1998年02期
2 陳德安;鐘治;羅澤云;焦中義;曾俊;李國洪;周金山;肖玉;朱歲明;曾令玲;曾慶紅;段家義;;重慶市豐都縣匯南墓群2001年度發(fā)掘簡報[J];四川文物;2012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峻岫;;漢代《孟子》“傳記博士”考論——兼論孟子其人其書在兩漢的學術地位[J];齊魯學刊;2007年01期
2 方成軍;淮河流域漢代墓葬形制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3 田野;;六朝賦的詩化[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4 陳二峰;;略論漢代中原貴族墓葬營建中的禮俗變遷[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5 馮遠;;嶺南地區(qū)漢代陶囤研究[J];東南文化;2011年03期
6 李逸友;;內(nèi)蒙古西部地區(qū)的匈奴和漢代文物[J];文物;1957年04期
7 任小燕;王倩倩;李一全;;青海平安縣古城青銅時代和漢代墓葬[J];考古;2002年12期
8 武鋒;;六朝時期士人守喪不食鹽習俗論析——以江浙士人為考察中心[J];鹽業(yè)史研究;2009年01期
9 陳鵬;;論六朝駢文四六化的原因[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10 譚燕;;漢代夫妻合葬習俗的思想史解讀[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俊飛;;六朝婦女研究回顧與展望[A];建國六十年來六朝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盧海鳴;;六朝鹽業(yè)初探[A];漢唐社會經(jīng)濟與海鹽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李恒全;;六十年來六朝商品經(jīng)濟研究的回顧與展望[A];建國六十年來六朝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陳剛;;六朝時期長江建康河段的歷史地理概貌及其變遷——以歷史文獻中“濤水入石頭”及“廣陵涌潮”、“牛渚春潮”現(xiàn)象的考察為中心[A];建國六十年來六朝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鄒勁風;;論六朝時期金陵崛起的原因[A];南京區(qū)域文化與旅游產(chǎn)業(y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6 肖夢龍;;六朝時期鎮(zhèn)江的崛起和顯要地位[A];六朝歷史與吳文化轉型高層論壇論文專輯[C];2007年
7 顧琳;;試論六朝時期建康的邸[A];中國古都研究(第二十輯)——中國古都學會2003年年會暨紀念太原建成2500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8 高燮初;;關于六朝時期吳文化嬗變的幾個問題[A];六朝歷史與吳文化轉型高層論壇論文專輯[C];2007年
9 羅宗真;;六朝時期中國對外文化交流[A];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三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2年
10 周才方;;略論六朝時期的南方玄學[A];“六朝歷史文化與鎮(zhèn)江地域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馬濤 陳大海 岳涌 龔巨平;江蘇南京發(fā)現(xiàn)一處東晉時期墓群[N];中國文物報;2007年
2 李劍民 羅福明;德清出土六朝時期“德清窯”代表文物[N];江南游報;2008年
3 記者 胡謀;一批六朝時期生活器具出土[N];人民日報;2002年
4 曹建強;漢代的陶廁[N];中國文物報;2000年
5 羅寧毅 張雪;泰和有座漢代古城[N];江西日報;2002年
6 ;漢代科技 曾世界領先[N];北京日報;2000年
7 記者 劉云伶 劉翔霄;山西集中發(fā)掘一批漢代空心磚墓葬[N];光明日報;2002年
8 朱麗秋;罕見的漢代陶牛[N];中國文物報;2002年
9 賈連敏 曾曉敏 梁法偉 于宏偉;河南滎陽胡村發(fā)現(xiàn)晚商貴族墓地[N];中國文物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陳朝霞;今探鄞州東吳古墓,遙想西晉甬人習俗[N];寧波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逸寧;江南都市文化源流及先秦至六朝發(fā)展階段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2 夏增民;儒學傳播與漢魏六朝文化變遷[D];復旦大學;2007年
3 宋蓉;漢代郡國分制的考古學觀察[D];吉林大學;2009年
4 劉尊志;徐州漢墓與漢代社會研究[D];鄭州大學;2007年
5 李彤;禮教形成中的漢代婦女生活[D];浙江大學;2005年
6 許大海;漢代藝術設計思想要義[D];蘇州大學;2005年
7 郜積意;劉歆與兩漢今古文學之爭[D];復旦大學;2005年
8 李俊方;漢代皇帝施政禮儀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9 陳一梅;漢代文獻學及其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10 李虹;死與重生:漢代墓葬信仰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賢亮;六朝時期江西地區(qū)華夏認同感的加深及該區(qū)域的開發(fā)[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姜佰國;京津冀地區(qū)漢代墓葬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3 王鳳娟;漢畫像石與齊魯風俗[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4 張曉娜;六朝植物賦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5 黃小茜;利用考古材料剖析六朝嶺南人口分布格局及相關問題[D];暨南大學;2010年
6 徐娜;南京地區(qū)六朝墓磚花紋與畫像的類型和分期演變[D];吉林大學;2007年
7 徐征;西北地區(qū)出土漢代銅鏡初步研究[D];鄭州大學;2009年
8 杜慶余;漢代田莊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9 趙曉華;兩漢家族葬初步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10 楊舒眉;漢代宮廷女性生活探微[D];曲阜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2736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lyjj/2273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