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戰(zhàn)爭紀念館游客旅游動機對體驗的影響研究——以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為例

發(fā)布時間:2018-07-30 06:56
【摘要】:本文設計了"學習及好奇"、"責任與義務"、"社會因素"、"個人情感體驗"、"教育體驗"5個潛變量,構建了戰(zhàn)爭紀念館游客旅游動機對體驗影響的結構關系模型,并以國家4A級旅游區(qū)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為例,探討了此類旅游動機對體驗的作用機理。研究結果表明:(1)"責任與義務"是游客訪問戰(zhàn)爭紀念館的主要動機,也是與傳統(tǒng)旅游的根本區(qū)別之一,與"個人情感體驗"及"教育體驗"有較高的路徑系數(shù)(0.97,0.48);(2)被動地參觀戰(zhàn)爭紀念館不利于游客體驗的提高,從市場營銷角度看,應該強調(diào)游客積極主動的參與,強調(diào)游客"責任與義務"方面的動機;(3)游客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幾乎沒有對死亡感興趣的動機,因此戰(zhàn)爭紀念館旅游不完全屬于黑色旅游研究范疇;(4)旅游動機及體驗是區(qū)分特殊興趣旅游的主要標志,未來需從特殊興趣旅游(如戰(zhàn)爭紀念館旅游)角度進一步探索旅游體驗的本質(zhì)。
[Abstract]:This paper designs five latent variables of "learning and curiosity",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 "social factors", "personal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al experience". Taking the Nanjing Massacre Memorial Hall as an example, the mechanism of this kind of tourism motivation to experience i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 is the main motivation for tourists to visit the war memorial, 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from traditional tourism. Compared with "personal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al experience", the passive visit to the War Memorial Hall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visitors' experi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keting,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tourists should be emphasized. Emphasizing the motivations of tourists in terms of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 (3) visitors to the Nanjing Massacre Memorial Hall have little incentive to be interested in death, Therefore, war memorial tourism does not belong to the study of black tourism entirely. (4) Tourism motivation and experience are the main signs of distinguishing tourism of special interest. In the future, the nature of tourism experience should be further explo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ecial interest tourism (such as war memorial tourism).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機理與文化旅游地演化模型研究”(41271149)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區(qū)域旅游碳排放的核算與減排策略研究——以長三角為例”(12YJC790175) 江蘇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省際旅游資源稟賦與效率關系的階段性演化及其影響機理”(CXZZ13_0399)
【分類號】:F592.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董曉莉;張捷;吳必虎;蔣志杰;烏鐵紅;董雪旺;;災害事件對旅游地意象影響的研究——以九寨溝風景區(qū)為例[J];地域研究與開發(fā);2011年03期

2 張葳;李彥麗;;博物館旅游開發(fā)模式研究——以河北省為例[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3 花海燕;劉世明;李蔚;;嚴重自然災難地景區(qū)游客流失原因和旅游意愿關系研究——以汶川地震后四川旅游為例[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4 方葉林;章尚正;毛玲玲;張承洪;;黑色教育旅游真實性外文文獻研究述評[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5 喻建良;;湖南名人故里旅游市場穩(wěn)定與開發(fā)策略研究——基于劉少奇同志紀念館的實證研究[J];經(jīng)濟地理;2006年05期

6 陳雄根;;湖南長株潭地區(qū)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fā)與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J];經(jīng)濟地理;2007年06期

7 李敏;張捷;羅浩;董雪旺;上官筱燕;蔡永壽;;基于旅游動機的旅游業(yè)災后恢復重建研究——以“5·12”汶川地震后的九寨溝為例[J];旅游學刊;201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彥;李巧云;關欣;劉義紅;劉向上;楊程;陳書;;論板倉紅色旅游與板倉小鎮(zhèn)經(jīng)濟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17期

2 周理平;;紅色旅游發(fā)展的swot分析與對策——以湖南省茶陵縣為例[J];濱州職業(yè)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3 張茜;楊麗娟;孫欽明;;重慶“雙色”旅游資源的開發(fā)優(yōu)勢及意義[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17期

4 馮淑華;;公益化背景下紀念館游客的旅游動機及其行為研究——以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為例[J];旅游論壇;2008年05期

5 方世敏;廖珍杰;蔣晟;;基于路徑依賴理論的旅游邊緣地區(qū)開發(fā)創(chuàng)新研究——以彭德懷故里烏石為例[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年07期

6 劉長生;簡玉峰;;區(qū)域旅游開發(fā)與城鄉(xiāng)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內(nèi)在影響研究[J];經(jīng)濟地理;2012年01期

7 劉彥;李巧云;關欣;劉義紅;劉向上;楊程;陳書;;論板倉紅色旅游與板倉小鎮(zhèn)經(jīng)濟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英文)[J];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11年04期

8 劉世明;李蔚;;災后旅游市場贏回策略影響研究——基于汶川地震后四川旅游的實證[J];旅游學刊;2011年12期

9 高軍;馬耀峰;吳必虎;;結構方程模型之旅游研究近況——理性回顧、審視與反思[J];旅游學刊;2012年07期

10 謝澤氡;雷洋;;名人故里旅游品牌沖突與對策——以李白故里為例[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王曉華;旅游者倫理悖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2 張嵐;目的地形象對旅游者時空重游決策意向影響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3 胡文藝;基于空間探測方法的珠峰景區(qū)旅游安全預警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2年

4 劉紅梅;紅色旅游與紅色文化傳承研究[D];湘潭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易瀅瀅;長株潭城市群景區(qū)戰(zhàn)略聯(lián)盟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2 鐘鑫;名人故里文化情境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3 劉彥;板倉紅色旅游區(qū)未來發(fā)展與土地利用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4 李懷龍;基于模糊聚類的長株潭紅色旅游市場細分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1年

5 熊璞剛;“兩型社會”視角下長株潭產(chǎn)業(yè)集群發(fā)展研究[D];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9年

6 易弘鍵;贛州市紅色旅游綜合開發(fā)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7 代安樂;博物館資源的旅游開發(fā)研究[D];天津商業(yè)大學;2012年

8 韓冬;中國紅色旅游教育功能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2年

9 王守成;基于自發(fā)地理信息的旅游地景觀關注度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3年

10 汪燕珍;災后汶川旅游業(yè)發(fā)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文斌;;長沙市“紅色旅游”資源開發(fā)研究[J];長沙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2 李經(jīng)龍;鄭淑婧;;黑色旅游研究初探[J];池州師專學報;2006年05期

3 汪俠,顧朝林,梅虎;旅游景區(qū)顧客的滿意度指數(shù)模型[J];地理學報;2005年05期

4 楊興柱,陸林,王群;農(nóng)戶參與旅游決策行為結構模型及應用[J];地理學報;2005年06期

5 史春云;張捷;尤海梅;;游客感知視角下的旅游地競爭力結構方程模型[J];地理研究;2008年03期

6 烏鐵紅;張捷;楊效忠;李文杰;張宏磊;;旅游地形象隨時間變化的感知差異——以安徽天堂寨風景區(qū)為例[J];地理研究;2008年05期

7 陳朝隆;陳烈;徐曉紅;史鐵丑;;城市博物館旅游淺議[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3期

8 何麗芳;;韶山紅色旅游地倡導生態(tài)旅游的思考[J];湖南林業(yè)科技;2006年05期

9 劉世明;南劍飛;李蔚;;嚴重自然災難地景區(qū)游客流失原因因子分析——以汶川地震后四川旅游為例[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10 林美珍,肖洪根;博物館化:對旅游景觀吸引系統(tǒng)發(fā)展變化的一種理論釋義[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春花;盧松;魏軍;;中國城市居民鄉(xiāng)村旅游動機研究——以上海、南京為例[J];桂林旅游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5期

2 薛萍;徐樅巍;;大學生旅游動機調(diào)查分析[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08年02期

3 常疆;;旅游空間芻議[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4 李薇;;我國城鎮(zhèn)居民體育旅游動機分析及發(fā)展對策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年36期

5 李炳義;王婷;;江蘇居民旅游動機的研究[J];江蘇商論;2011年03期

6 丁敏;;人格特質(zhì)與旅游消費需求的相關分析[J];市場周刊.研究版;2005年12期

7 王t@;;談旅游動機與后現(xiàn)代主義的契合[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S1期

8 權小勇;;旅游消費動機的心理根據(jù)[J];經(jīng)濟論壇;2008年01期

9 杜繼淑;鄭惠;;“90后”大學生旅游動機與旅游消費行為分析[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10 李翠林;;基于旅游動機分析的新疆沙漠旅游產(chǎn)品開發(fā)[J];商場現(xiàn)代化;2006年2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純;;試論旅游動機的多源性[A];全國第六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87年

2 顧毓豪;潘人儀;;體驗式安全培訓及其在寶鋼的實踐[A];2009’中國金屬學會冶金安全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劉翠平;;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與研究性學習[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江蘇卷)[C];2010年

4 陳業(yè)宏;劉惠國;章國威;鐘正全;;臺灣關嶺地區(qū)之游客旅游動機與旅游意象研究[A];第六屆海峽兩岸休閑農(nóng)業(yè)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鄭宗清;趙襯笑;;基于推力因素理論的老年群體旅游動機實證研究——以廣州老年人為例[A];旅游業(yè):推動產(chǎn)業(yè)升級和城市轉型——第十三屆全國區(qū)域旅游開發(f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郗浩麗;;格式塔療法[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7 陳秋華;;像霧像雨又像風——談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模糊教學法[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音樂專輯)[C];2006年

8 柳東宏;;引得源頭活水來——淺談本土文化與作文資源的結合[A];校園文學編輯部寫作教學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張穎;馬耀峰;李創(chuàng)新;;人口學特征和動機偏好雙重視角的入境游客市場細分——西安市入境游客的實證研究[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10 許蘭鳳;;數(shù)學探究性學習的嘗試與實施[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東卷)[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廣之旅國際旅行社 郭慶;旅游動機與特點探析(下)[N];中國旅游報;2010年

2 廣之旅國際旅行社 郭慶;旅游動機與特點探析(上)[N];中國旅游報;2010年

3 鄒開敏;國內(nèi)外深度旅游研究現(xiàn)狀[N];中國旅游報;2008年

4 紐辦;變化中的美國旅游者[N];中國旅游報;2000年

5 上海對外貿(mào)易學院旅游管理系 李萌;對社會旅游資源的再認識[N];中國旅游報;2005年

6 匡紅云;天津老年旅游市場調(diào)查[N];中國旅游報;2008年

7 蔡家成;有關旅游的十個基本概念探析(下)[N];中國旅游報;2007年

8 楊曉珍;好形象才能帶來好效益[N];團結報;2009年

9 賀占軍;我國東西部旅游合作潛力巨大[N];西部時報;2005年

10 張玉改;中國女性旅游的影響因素及開發(fā)策略[N];華東旅游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冰冰;在古典與現(xiàn)代性之間[D];山東大學;2003年

2 朱光明;表揚與批評的意義[D];北京大學;2008年

3 閆春梅;童話精神與兒童審美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4 王克芳;ICU機械通氣病人重癥監(jiān)護體驗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5 孫承健;論影像表意及其接受與情緒的關系[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6 尉利工;朱子經(jīng)典詮釋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陳德廣;旅游驅(qū)動力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8 項成東;等級幽默的語用認知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9 郭嚶蔚;論辯證思維的確定性[D];吉林大學;2007年

10 李元;加繆新人本主義哲學探要[D];復旦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艷;基于體驗的員工滿意度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2 盛立;尋找藝術創(chuàng)造的源泉[D];四川大學;2006年

3 柳謙;論體驗的教育價值[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4 花云;老年人手機的用戶研究與設計[D];大連海事大學;2009年

5 付紅霞;靠近——由體驗到畫面[D];四川大學;2005年

6 梅婷;基于網(wǎng)絡學習環(huán)境的互動研究:教師觀念和體驗[D];蘇州大學;2005年

7 李文秀;體育節(jié)事旅游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8 王紅;動畫角色視覺形象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9 呂芳;英漢經(jīng)濟語篇中的隱喻對比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夏映平;流亡實體的精神守望[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15420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lyjj/215420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347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