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者感知價值和消費意愿的黑色旅游發(fā)展研究
本文選題:旅游者感知價值 + 消費意愿。 參考:《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摘要】: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旅游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為了滿足旅游者的個性化需求,旅游的種類及形式也日益多元化。黑色旅游是近年來國外,尤其是北美地區(qū)旅游學術界的熱點研究領域,并慢慢發(fā)展成為旅游的一種新特色。其實,到與死亡或災難有關的地方去旅游并非是新近才出現(xiàn)的一種現(xiàn)象,如觀看古羅馬角斗士的表演、參觀奧斯威辛集中營、戰(zhàn)爭遺址等。然而,在國內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是否開展及如何開展黑色旅游頗具爭議,甚至對“黑色旅游”這個名稱都很敏感,以致眾多價值較高的黑色旅游資源閑置或被破壞。但我們不能完全否認這種旅游形式,國外黑色旅游的開發(fā)及發(fā)展給我們帶來了很好的啟示,相信黑色旅游在我國發(fā)展的窘境是可以改變的。 本研究選擇從旅游者的角度,引入顧客感知價值理論來探討黑色旅游發(fā)展。在回顧前人相關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小規(guī)模訪談,試圖構建旅游者對黑色旅游感知價值的維度及測量量表,然后在廣州、南京、成都三地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收集樣本,調查分兩個階段完成。將調查樣本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方法、探索性因素分析、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構方程模型等分析,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一、黑色旅游者感知價值是由社會記憶價值、社會價值、情感價值、感知旅游質量和感知成本等五個維度組成;二、當下人們對黑色旅游的認知還存在一定的偏差,,沒有表現(xiàn)較強烈的消費意愿,人口統(tǒng)計特征如學歷、收入因素會影響黑色旅游者感知價值的相關維度;三、黑色旅游者感知價值各維度對消費意愿的影響,其中社會記憶價值和社會價值對消費意愿的影響并不顯著,情感價值和感知旅游質量對消費意愿產生正向顯著影響,感知成本則對消費意愿產生負向顯著影響。 根據(jù)以上研究結果,結合我國黑色旅游現(xiàn)狀,本研究提出一些關于黑色旅游發(fā)展的建議:一是觀念上的因勢利導;二是將社會記憶價值轉為實際旅游消費;三是提升旅游者情感價值和感知旅游質量;四是降低旅游者感知成本。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has been improved constantly, tourism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daily life. In order to meet the individual needs of tourists, the types and forms of tourism are increasingly diversified. Black tourism is a hot research field in tourism academia abroad, especially in North America in recent years, and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 new characteristic of tourism. Actually, traveling to places related to death or disaster is not a recent phenomenon, such as watching the performances of ancient Roman gladiators, visiting Auschwitz concentration camp, war sites, etc. Howeve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hether and how to develop black tourism is controversial, and even sensitive to the name of "black tourism", so that many high value black tourism resources are idle or destroyed. However, we can not deny this form of tourism completely. The development and development of black tourism in foreign countries have brought us very good inspiration. We believe that the dilemma of black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ina can be chang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ts, this study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customer perceived value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black tourism.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previous relevant studi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onstruct the dimension and measurement scale of tourists' perceived value of black tourism through small-scale interviews, and then collects samples in Guangzhou, Nanjing and Chengdu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s. The investigation was completed in two stages. The investigation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method,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univariate ANOV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nd so 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irst, the perceived value of black tourists is the value of social memory, social value, etc. Emotional value, perceived tourism quality and perceived cost are composed of five dimensions. Second, there are still some deviations in people's cognition of black tourism at present, there is no strong consumer intention,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education, Income factors will affect the relevant dimensions of the perceived value of black tourists; third, the impact of the dimensions of the perceived value of black tourists on consumer willingness, in which social memory value and social value has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consumption will, Emotional value and perceived tourism quality have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impact on consumer willingness, while perceived cost has a negative and significant impact on consumer willingness. According to the above research results,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lack tourism in China, this study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black tourism: first, the concept of favorable guidance, second, the value of social memory into the actual tourism consumption; Third, to improve the emotional value of tourists and perceived tourism quality; fourth, to reduce the perceived cost of tourists.
【學位授予單位】:華南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F274;F592;F22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才;劉艷華;孫洪嬌;;溫泉游客旅游決策、旅游體驗與購后行為研究——以大連為例[J];旅游論壇;2011年03期
2 楊雪青;;網(wǎng)絡口碑、感知價值對購買意向的影響研究[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3 沈涵;吳文慶;;服務企業(yè)顧客滿意度與再購買傾向的模型研究——以四星級酒店為例[J];旅游學刊;2011年09期
4 楊怡;朱華;;真實性理論在主題公園管理中的應用——以上海世博園為例[J];宜賓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5 王歡;;淺議提高導游服務質量的途徑[J];絲綢之路;2011年12期
6 湯俊;;“后危機時代”的營銷主張:服務主導邏輯的視角[J];武漢商業(yè)服務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7 陳秋英;陳青蘭;;消費者感知價值實際維度實證分析——以移動服務消費為例[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8 劉力;刁宗廣;吳慧;任平;;旅行社電子服務質量對旅游者購買意愿的影響研究——感知價值的中介作用[J];旅游論壇;2011年04期
9 陳秋英;;大學生感知價值實際維度的扎根理論研究[J];管理學報;2011年07期
10 張恒杰;張曉晨;;基于旅游體驗的平遙古城旅游資源開發(fā)研究[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1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鄒本濤;;旅游情感新論[A];2011《旅游學刊》中國旅游研究年會會議論文集[C];2011年
2 龔永新;;茶鄉(xiāng)體驗旅游的內容及發(fā)展對策建議淺析[A];第六屆海峽兩岸茶業(y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摘要)[C];2010年
3 曹國新;;旅游軟實力:旅游業(yè)本土意識與國際營銷的理論基礎[A];中國旅游評論2011[C];2011年
4 周麗君;高雪嬌;;長白山旅游產業(yè)集聚識別及影響因素分析[A];區(qū)域旅游:創(chuàng)新與轉型——第十四屆全國區(qū)域旅游開發(fā)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海南國際旅游島大論壇論文集[C];2009年
5 張仁軍;惠紅;黃蓓蓉;;論旅游的草根化趨勢[A];第十五屆全國區(qū)域旅游學術開發(fā)研討會暨度假旅游論壇論文冊[C];2010年
6 呂俊芳;;基于STP理論的“無景點旅游”發(fā)展模式研究[A];2012中國旅游科學年會論文集[C];2012年
7 李海娥;何再平;;我國主題公園發(fā)展的新選擇:增加旅游體驗——環(huán)球嘉年華成功的啟示[A];科學發(fā)展觀與區(qū)域旅游開發(fā)研究——第十屆全國區(qū)域旅游開發(fā)學術研討會文選[C];2004年
8 周金泉;何文晉;;海南國際旅游島高端旅游產品市場定位與開發(fā)[A];2010當代海南論壇文集(下)[C];2011年
9 亓愛魁;馮海旗;;基于感知價值的移動商務接受模型及實證研究[A];第十一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10 肖升;王悅;;論旅游體驗營銷[A];中國市場學會2006年年會暨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崔巍邋記者 孟楠;“節(jié)能游”市民中風生水起[N];大連日報;2008年
2 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趙劉;旅游體驗的類型與效果研究[N];中國旅游報;2009年
3 北京楊振之來也旅游策劃規(guī)劃有限公司 楊振之 湖南省長沙市寧鄉(xiāng)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張丹;旅游地產品升級:體驗產品的規(guī)劃設計(二)[N];中國旅游報;2010年
4 楊振之來也旅游發(fā)展(成都)有限公司 楊振之 湖南省長沙市寧鄉(xiāng)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張丹;旅游地產品升級:旅游體驗動力機制(四)[N];中國旅游報;2010年
5 商報記者 孫玨;旅游書開啟“出新”引擎[N];中國圖書商報;2010年
6 記者 陳素璧;騎行綠道成旅游新熱點[N];珠海特區(qū)報;2010年
7 陳一越;分眾市場催生定制旅游[N];中國旅游報;2010年
8 張迎新 本報實習記者 沈仲亮;旅游“微”力不可小覷[N];中國旅游報;2011年
9 商報記者 張緒旺;在線旅游高速發(fā)展催生新職業(yè)[N];北京商報;2011年
10 本報記者 畢志強;在線旅游“拼”創(chuàng)新[N];中國旅游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才;意象·凝視·認同[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9年
2 張羅;基于診療效率評價體系的醫(yī)療過程創(chuàng)新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3 張濤;節(jié)事消費者感知價值的維度及其作用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4 高海霞;消費者的感知風險及減少風險行為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5 李剛;顧客感知價值對顧客資產的影響:引入自我效能價值的擴展性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6 于茜虹;商業(yè)街的傳統(tǒng)文化屬性與魅力度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鐵翠香;基于信任和感知價值的網(wǎng)絡口碑效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8 王鏡;基于遺產生態(tài)和旅游體驗的西安遺產旅游開發(fā)模式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9 蔣玉石;零售行業(yè)中顧客口碑傳播意愿的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10 王崇;網(wǎng)絡消費者購買意愿影響因素模型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嚴燕莉;基于感知價值的飯店忠誠賓客管理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2 吳菁馨;消費者對綠色服裝感知價值維度的研究[D];北京服裝學院;2010年
3 佘晶晶;基于旅游者感知價值和消費意愿的黑色旅游發(fā)展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4 田雨;旅行社服務質量與游客感知價值、滿意度及行為意向的關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5 王德秀;基于感知價值的參展商忠誠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6 林茂亭;服務公平性與顧客感知價值對重復購買意向影響之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7 匡奕球;關于客戶資產價值及其實現(xiàn)機理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4年
8 谷冠一;基于用戶感知價值為中心的手機交互設計[D];湖南大學;2005年
9 張艷艷;品牌形象對感知價值、顧客滿意的影響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10 賈芳;內資財險公司客戶保持策略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學院;2005年
本文編號:20214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lyjj/2021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