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年代討論
本文選題:仰韶文化 切入點:碳十四測年 出處:《考古》2013年1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引言仰韶文化因瑞典學(xué)者安特生于1921年在河南澠池縣發(fā)現(xiàn)的仰韶遺址而得名~([1]),20世紀(jì)50年代~([2])和80年代~([3])又對該遺址進行了發(fā)掘,對其文化內(nèi)涵有了進一步認識。目前,這一考古學(xué)文化在渭水流域、晉南、豫中等廣大區(qū)域也多有發(fā)現(xiàn),且文化類型豐富,延續(xù)的時間也較長。關(guān)于仰韶文化的測年工作,起始于20世紀(jì)70年代。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碳十四實驗室1965年建立后,在70年代初著手對半坡、廟底溝等仰韶文化遺址開展年代測
[Abstract]:The Yangshao culture is named after the Yangshao site discovered by the Swedish scholar Ante in Mianchi County, Henan Province on 1921 ([1]) and excavated in 50s ([2]) and 80s ([3]) in the 20th century. This archaeological culture has also been found in the Weihe River Basin, southern Shanxi, and the middle areas of Henan Province, and is rich in cultural types and lasts for a long time. It began on 1970s.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 14 laboratory of the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on 1965, dating of the Yangshao cultural sites such as Banpo and Miaodigou was carried out in 70s.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xué)院地球環(huán)境研究所西安加速器質(zhì)譜中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
【基金】: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資助
【分類號】:K878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星燦;;安特生與中國史前考古學(xué)的早期研究——為紀(jì)念仰韶文化發(fā)現(xiàn)七十周年而作[J];華夏考古;1991年04期
2 馬承源;;甘肅灰地兒及青崗岔新石器時代遺址的調(diào)查[J];考古;1961年07期
3 張忠培;;試論東莊村和西王村遺存的文化性質(zhì)[J];考古;1979年01期
4 ;放射性碳素測定年代報告(二九)[J];考古;2003年07期
5 ;河南虞城縣馬莊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碳十四測年[J];考古;2010年12期
6 樊溫泉;;河南三門峽市廟底溝遺址仰韶文化H9發(fā)掘簡報[J];考古;2011年12期
7 楊建芳;;略論仰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的分期[J];考古學(xué)報;1962年01期
8 ;山西芮城東莊村和西王村遺址的發(fā)掘[J];考古學(xué)報;1973年01期
9 張忠培;喬梁;;后岡一期文化研究[J];考古學(xué)報;1992年03期
10 戴向明;;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文化格局之演變[J];考古學(xué)報;1998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建業(yè);唐伐西夏與稷放丹朱[J];北京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1年04期
2 范恩實;;勿吉興亡史探微[J];北方論叢;2010年01期
3 朱永剛;;克什克騰旗關(guān)東車遺址考古調(diào)查與試掘[J];邊疆考古研究;2003年00期
4 段天t,
本文編號:16088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lyjj/1608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