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域間水權轉換模式及定價機制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5-10 00:19
水對創(chuàng)造人類的繁榮和文明至關重要,解決好水資源問題事關“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事關“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事關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我國水資源短缺問題日益嚴重,而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極其不均,南多北少,夏洪冬旱的格局加劇了區(qū)域間用水矛盾。水資源問題得不到解決,生產發(fā)展難以持續(xù),水權轉換對緩解水資源短缺問題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水權轉換可以實現高效利用的水資源配置格局,以水資源的持續(xù)高效利用支持社會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對促進節(jié)水型社會的建設與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本文通過借鑒國內外水權、水市場、水權轉換的相關理論,對甘肅用水戶間水權轉換、寧夏行業(yè)間水權轉換和內蒙古區(qū)域間水權轉換模式進行了探究,借鑒以上地區(qū)水權轉換實踐經驗,在區(qū)域間水權轉換中政府應承擔更多的“監(jiān)管者”角色而不是“組織者”,區(qū)域間水權轉換模式和定價機制應更多的還原市場。對區(qū)域間水權轉換特點、交易條件進行了分析,從完善水權配置體系、健全水權交易體系、加強水權轉換監(jiān)管和建立損益補償制度四個層面對區(qū)域間水權轉換機制進行了研究。通過借鑒會計學中成本法思想,對區(qū)域間水權轉換的定價機制進行了研究,建立了區(qū)域間水權轉換價格評估模型,筆者認為...
【文章頁數】: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我國水資源現狀
1.3 國內外研究現狀
1.3.1 國內研究現狀
1.3.2 國外研究現狀
1.4 本論文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5 研究內容與技術路線
1.5.1 研究內容
1.5.2 技術路線
第2章 相關理論研究
2.1 水權內涵與水權分配
2.1.1 水權內涵
2.1.2 水權分配
2.1.3 水權體系
2.2 水市場分析
2.2.1 水市場分類
2.2.2 水市場建立
2.2.3 水市場模式
2.3 水權轉換分析
2.3.1 水權轉換內涵
2.3.2 水權轉換特征
2.3.3 水權轉換模式
2.3.4 我國水權轉換存在的不足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區(qū)域間水權轉換模式研究
3.1 水權轉換模式探究
3.1.1 甘肅用水戶間水權轉換模式
3.1.2 寧夏行業(yè)間水權轉換模式
3.1.3 內蒙古區(qū)域間水權轉換模式
3.1.4 水權轉換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3.2 區(qū)域間水權轉換特點和交易條件
3.2.1 區(qū)域間水權轉換特點
3.2.2 交易條件分析
3.3 區(qū)域間水權轉換機制建設
3.3.1 完善水權配置體系
3.3.2 健全水權交易體系
3.3.3 加強水權轉換監(jiān)管
3.3.4 建立損益補償制度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區(qū)域間水權轉換定價機制研究
4.1 區(qū)域間水權轉換價格評估模型
4.2 水資源價值計算
4.2.1 計算水資源價值的相關方法梳理
4.2.2 水資源價值模糊數學模型
4.3 水權轉換工程成本分析
4.4 水權轉換生態(tài)成本分析
4.5 水權轉換機會成本分析
4.6 水權轉換風險補償分析
4.7 本章小結
第5章 景電灌區(qū)與民勤縣水權轉換價格實證研究
5.1 水權轉換項目背景
5.2 水權轉換實施措施
5.3 水權轉換價格分析
5.4 水權轉換工程成本開展PPP融資模式
5.5 本章小結
結論與展望
結論
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研究成果
本文編號:3968587
【文章頁數】: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我國水資源現狀
1.3 國內外研究現狀
1.3.1 國內研究現狀
1.3.2 國外研究現狀
1.4 本論文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5 研究內容與技術路線
1.5.1 研究內容
1.5.2 技術路線
第2章 相關理論研究
2.1 水權內涵與水權分配
2.1.1 水權內涵
2.1.2 水權分配
2.1.3 水權體系
2.2 水市場分析
2.2.1 水市場分類
2.2.2 水市場建立
2.2.3 水市場模式
2.3 水權轉換分析
2.3.1 水權轉換內涵
2.3.2 水權轉換特征
2.3.3 水權轉換模式
2.3.4 我國水權轉換存在的不足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區(qū)域間水權轉換模式研究
3.1 水權轉換模式探究
3.1.1 甘肅用水戶間水權轉換模式
3.1.2 寧夏行業(yè)間水權轉換模式
3.1.3 內蒙古區(qū)域間水權轉換模式
3.1.4 水權轉換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3.2 區(qū)域間水權轉換特點和交易條件
3.2.1 區(qū)域間水權轉換特點
3.2.2 交易條件分析
3.3 區(qū)域間水權轉換機制建設
3.3.1 完善水權配置體系
3.3.2 健全水權交易體系
3.3.3 加強水權轉換監(jiān)管
3.3.4 建立損益補償制度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區(qū)域間水權轉換定價機制研究
4.1 區(qū)域間水權轉換價格評估模型
4.2 水資源價值計算
4.2.1 計算水資源價值的相關方法梳理
4.2.2 水資源價值模糊數學模型
4.3 水權轉換工程成本分析
4.4 水權轉換生態(tài)成本分析
4.5 水權轉換機會成本分析
4.6 水權轉換風險補償分析
4.7 本章小結
第5章 景電灌區(qū)與民勤縣水權轉換價格實證研究
5.1 水權轉換項目背景
5.2 水權轉換實施措施
5.3 水權轉換價格分析
5.4 水權轉換工程成本開展PPP融資模式
5.5 本章小結
結論與展望
結論
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研究成果
本文編號:39685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3968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