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奇跡的理性沉思
發(fā)布時間:2017-05-14 03:10
本文關鍵詞:中國奇跡的理性沉思,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中國30年的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被稱為世界經濟史上的奇跡。中國奇跡的背后離不開理性要素的強大支撐。這種理性要素來源于中國傳統(tǒng)理性的辯證轉化、來源于以馬克思實踐理性為指導的理性的制度化建構、來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創(chuàng)造及相應的制度創(chuàng)新和政策選擇。 傳統(tǒng)理性將人的理性置于宇宙理性之中,通過心靈的思辨去尋求一種宇宙間普遍的共性、原則和確定性。由于傳統(tǒng)理性在理性中蘊含著道德與審美意識,將求知和人生的目的等同,所以傳統(tǒng)理性更多體現的是宇宙和人生的意義,即一種樸素的價值理性。近代理性則使人的心靈脫離了宇宙理性的客觀性,通過理性權威的樹立使人們相信理性可以主導世間萬物的秩序。人們借助于近代實驗科學及其方法實現了對自然和社會的征服,成就了這一理想。同時,工具理性也逐漸排擠掉了價值理性,并使人們最終走向絕對的功利化和世俗化。 馬克思將實踐概念從傳統(tǒng)實踐哲學的抽象王國中抽離出來,在社會歷史的框架下對其進行了辯證的轉換,,使之由道德、政治范疇轉變?yōu)榱私洕、歷史范疇。在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境遇中對實踐中的人進行全面的理解和把握,以人的本質實現為其實踐理性的內在邏輯,建立了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內在統(tǒng)一的實踐理性。這既解決了韋伯理性二分的缺陷,又克服了西方馬克思主義工具理性批判的片面性弊端和對理性的絕望。 馬克思在實踐理性的基礎上,對現代大工業(yè)生產方式進行了制度化的解讀。指出現代化與工業(yè)化是在理性的制度化基礎上完成的。這些理性的制度化包括科學理性的制度化、經濟理性的制度化、人本理性的制度化以及現代產權制度的建構。這種實踐理性的制度化過程必將通過共時態(tài)和歷時態(tài)的發(fā)展,促進現代化的生產方式向全球化邁進。馬克思的這一理論既為我們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了深層的哲學基礎,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解讀中國奇跡的理性分析框架。 中國30年的經濟奇跡是理性制度化的必然結果。中國傳統(tǒng)的理性要素在實踐理性的引導下進行著相應的制度轉化,各種適應現代市場經濟建設的規(guī)則、秩序內化在了人的理性意識之中,進而使中國實現了從計劃到市場的資源配置方式的變革和各項產權制度改革,中國奇跡得以產生。同時,對工具理性的過分崇拜,也造成了當下中國作為工具理性前提的價值理性的缺失,中國在創(chuàng)造出經濟奇跡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如環(huán)境破壞、食品安全、野蠻生產和驚天腐敗等經濟問題。因此,我們必須從馬克思實踐理性出發(fā),發(fā)揮價值理性對工具理性的引導和提升作用,塑造具有實踐理性精神的主體,為中國經濟的良性增長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 發(fā)展中國家面臨的經濟發(fā)展困境與中國面臨的問題有部分的重合性。區(qū)別在于中國已經走出了發(fā)展困境,而發(fā)展中國家由于實踐理性的缺失,至今仍徘徊在困境之中。要解決發(fā)展中國家的這一問題,必須以實踐理性為基礎,實現理性的制度化。而科學發(fā)展觀無疑可以為發(fā)展中國家走出困境提供一種全新的理性啟示。
【關鍵詞】:中國奇跡 理性 理性的制度化 價值理性 工具理性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F091.91;A811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緒論12-26
- 1.1 問題的提出和相關概念的界定12-15
- 1.1.1 問題的提出12-13
- 1.1.2 相關概念的界定13-15
- 1.2 選題意義15-16
- 1.2.1 選題的理論意義15
- 1.2.2 選題的實踐意義15-16
- 1.3 國內外研究綜述16-23
- 1.3.1 國外研究現狀16-21
- 1.3.2 國內研究現狀21-23
- 1.4 研究方法及整體思路23-24
- 1.4.1 研究方法23
- 1.4.2 整體思路23-24
- 1.5 創(chuàng)新點及不足之處24-26
- 1.5.1 創(chuàng)新點24-25
- 1.5.2 不足之處25-26
- 第2章 理性的歷史演變26-46
- 2.1 以追求至善為目的的傳統(tǒng)理性26-28
- 2.1.1 傳統(tǒng)理性對世界本原的思考26-27
- 2.1.2 傳統(tǒng)理性對人文價值的探索27
- 2.1.3 傳統(tǒng)理性對道德與審美的追求27-28
- 2.1.4 傳統(tǒng)理性的內涵28
- 2.2 以確立普遍真理為目的的近代理性28-32
- 2.2.1 近代理性的知識論品格29-30
- 2.2.2 近代理性的主體性特征30-31
- 2.2.3 近代理性的內涵31-32
- 2.3 對近代理性的批判32-46
- 2.3.1 韋伯的社會合理化理論32-36
- 2.3.2 韋伯對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劃分36-40
- 2.3.3 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批判理論40-42
- 2.3.4 對工具理性批判的再批判42-46
- 第3章 馬克思的實踐理性思想46-56
- 3.1 馬克思實踐理性的形成46-50
- 3.1.1 從抽象理性向實踐理性的轉變46-47
- 3.1.2 馬克思實踐理性與傳統(tǒng)實踐理性的關系47-50
- 3.2 馬克思實踐理性的內在邏輯與內涵50-56
- 3.2.1 馬克思實踐理性的內在邏輯50-53
- 3.2.2 馬克思實踐理性的內涵53-56
- 第4章 制度化:理性形式的再認知56-76
- 4.1 馬克思實踐理性的制度之維56-66
- 4.1.1 馬克思對現代社會生產方式的肯定56-58
- 4.1.2 馬克思對大工業(yè)和科學理性的褒揚58-61
- 4.1.3 馬克思對資本的作用及資本產權效率的肯定61-66
- 4.2 實踐理性基礎上現代生產方式的發(fā)展趨勢66-71
- 4.2.1 現代生產方式發(fā)展的歷時性66-68
- 4.2.2 現代生產方式發(fā)展的共時性68-71
- 4.3 理性制度化的現實展開71-76
- 4.3.1 科學理性的制度化71-72
- 4.3.2 經濟理性的制度化72-73
- 4.3.3 人本理性的制度化73-74
- 4.3.4 產權制度的社會演進74-76
- 第5章 傳統(tǒng)理性制度化的實現機制——基于中國奇跡的思考76-89
- 5.1 理性因素與中國奇跡的正相關76-79
- 5.1.1 理性視角解讀中國奇跡的可能性76-77
- 5.1.2 實踐理性與中國奇跡的相關性的經驗分析77-79
- 5.2 重新評估經濟增長中傳統(tǒng)理性因素的作用79-81
- 5.2.1 對傳統(tǒng)理性與現代經濟增長關系的重新評估79-80
- 5.2.2 對儒家文化中有利于現代經濟增長因素的重新評估80
- 5.2.3 對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二元對立的重新評估80-81
- 5.3 中國傳統(tǒng)理性因素的制度轉化81-89
- 5.3.1 傳統(tǒng)的理性節(jié)儉向高儲蓄率的轉化82-84
- 5.3.2 對教育的重視轉化為人力資本的開發(fā)84-86
- 5.3.3 民本思想與愛國主義向政治理性的轉化86-89
- 第6章 中國經濟發(fā)展中的問題與中國實踐理性建構89-98
- 6.1 中國經濟發(fā)展的現實問題89-91
- 6.1.1 追求工具理性的價值合理性89-90
- 6.1.2 工具理性僭越與價值理性的缺位90-91
- 6.2 中國實踐理性的建構91-98
- 6.2.1 中國實踐理性建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91-92
- 6.2.2 中國實踐理性建構的時代性92-93
- 6.2.3 中國實踐理性建構的模式93-98
- 第7章 發(fā)展中國家走出發(fā)展困境的理性路徑98-111
- 7.1 戰(zhàn)后發(fā)展中國家面臨的困境98-102
- 7.1.1 生產水平和社會結構的困境98-99
- 7.1.2 經濟增長與政治發(fā)展的困境99-100
- 7.1.3 財富增長與社會公平的困境100-101
- 7.1.4 工業(yè)化進程與生態(tài)危機的困境101-102
- 7.2 戰(zhàn)后發(fā)展中國家面臨發(fā)展困境的原因和解決途徑102-105
- 7.2.1 戰(zhàn)后發(fā)展中國家面臨發(fā)展困境的理性原因102-103
- 7.2.2 戰(zhàn)后發(fā)展中國家面臨發(fā)展困境的解決途徑103-105
- 7.3 科學發(fā)展觀對發(fā)展中國家的啟示105-111
- 7.3.1 科學發(fā)展觀的理論內涵解讀106-108
- 7.3.2 科學發(fā)展觀與實踐理性內在價值取向的一致性108-111
- 結束語111-113
- 參考文獻113-119
- 致謝119-120
-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以及參加科研情況120-12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馮亞萍;;文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淺析[J];當代經濟科學;2006年03期
2 李俊文;;理性精神:中國現代化的主導精神[J];東岳論叢;2009年10期
3 王海洋;;文化與經濟發(fā)展:新教與儒教的圖景——基于馬克斯·韋伯理論與方法的分析[J];甘肅理論學刊;2011年02期
4 向榮;文化變革與西方資本主義的興起——讀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J];世界歷史;2000年03期
5 田徑;李蔭榕;;論馬克思的實踐觀念對傳統(tǒng)哲學的超越[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6 高波,張志鵬;文化與經濟發(fā)展:一個文獻評述[J];江海學刊;2004年01期
7 陳憲;韓太祥;;文化要素與經濟增長[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8年09期
8 鄒恒甫;;積累欲、節(jié)儉與經濟增長[J];經濟研究;1993年02期
9 徐長福;論亞里士多德的實踐概念——兼及與馬克思實踐思想的關聯[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4年01期
10 苗啟明;許魯洲;;論馬克思人本理性哲學的本體論——人的個體生命本體論[J];昆明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本文關鍵詞:中國奇跡的理性沉思,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641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ngjililun/36416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