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視野中的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給機制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18 01:24
20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在經(jīng)濟市場化、政治民主化、社會多元化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fā)展,但與此相伴隨的卻是公共物品在數(shù)量、規(guī)模、性質(zhì)和領域等方面顯現(xiàn)出的復雜傾向。政府作為傳統(tǒng)意義上的公共物品唯一供給主體,受制于效率低下、財政危機、反應遲緩等因素的影響,“政府失靈”成為了政府供給公共物品乏力的代名詞;而與此同時,市場在公共行政改革浪潮中也間接地參與了某些準公共物品的供給,為政府樹立了高效率和高質(zhì)量的典范,但是鑒于部分公共物品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特質(zhì)以及私人資本逐利性的弊端極容易造成公共物品供給不足和公平性缺失問題,“市場失靈”問題也在公共物品供給領域內(nèi)顯現(xiàn)出來;20世紀70年代以來,第三部門呈現(xiàn)出了蓬勃發(fā)展的態(tài)勢,以其志愿性、公益性、靈活性的優(yōu)勢填補了公共物品供給領域內(nèi)政府能力的不足,但是第三部門供給公共物品,也有“志愿失靈”的情況。由此可見,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給急需一種整合的理論作指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場聲勢浩大的行政改革運動—新公共管理運動在西方國家迅速展開。治理理論作為時代的產(chǎn)物應運而生,該理論認為政府并非是社會的唯一權(quán)力主體,其它社會公共組織甚至是私人組織都可以加入到社...
【文章來源】:山東大學山東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公共物品多元供給機制研究引論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二、研究綜述
(一) 國外相關(guān)研究的概述
(二) 國內(nèi)相關(guān)研究的概述
三、研究視角與切入點
第二章 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給機制及其缺陷
一 公共物品政府供給的必然性
(一) 國家是唯一合法的能夠?qū)ι鐣∪辟Y源進行權(quán)威性分配的機關(guān)
(二) 政府能夠解決公共物品供給范圍內(nèi)的市場失靈現(xiàn)象
(三) 供給公共物品是政府的基本職能之一
二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
(一) 中央政府直接生產(chǎn)
(二) 地方政府直接生產(chǎn)
(三) 政府間接生產(chǎn)
三 公共物品供給領域內(nèi)的政府失靈
(一) 高成本和低效率
(二) 缺少競爭和監(jiān)督機制
(三) 公共物品的多元化需求
(四) 財政負擔和能力制約
第三章 公共物品的市場化供給機制及其缺陷
一 公共物品市場化供給的概念、著力點和理論基礎
(一) 公共物品市場化供給的概念
(二) 公共物品市場化供給的理論基礎
二 公共物品市場化供給的必要性
(一) 公共物品市場化供給源于公共領域內(nèi)的政府失靈
(二) 公共產(chǎn)品的市場化供給可以增加競爭、提高社會經(jīng)濟效率
(三) 社會發(fā)展對政府供給公共物品能力的考量
(四) 公共產(chǎn)品私人供給有利于解決基礎性項目的資金短缺
三 公共物品市場化供給的可行性分析
(一) 經(jīng)濟學發(fā)展為公共物品市場化供給提供理論依據(jù)
(二) 技術(shù)的進步為公共物品市場化供給提供技術(shù)支持
(三) 政府改革為公共物品市場化供給提供制度保障
(四) 公共物品市場化供給需要受到政府的規(guī)制
四 公共物品市場化供給的實現(xiàn)途徑
(一) 合約出租
(二) 特許經(jīng)營
(三) 用者付費
(四) 公私合作
五 公共物品市場化供給存在的問題
(一) 市場化致使公共物品的公平性缺失
(二) 市場化的經(jīng)濟性損失
(三) 市場化帶來公共責任缺失
(四) 民營化引發(fā)腐敗與私人壟斷問題
第四章 公共物品的第三部門供給機制及其缺陷
一 第三部門概述及特征
(一) 第三部門的概念
(二) 第三部門的特征
二 第三部門提供公共物品的必然性和有效性
(一) 政府失靈、市場失靈和契約失靈的存在
(二) 契約失靈理論
(三) 第三部門提供公共物品的優(yōu)勢
三 第三部門供給公共物品的主要方式選擇
(一) 第三部門獨立提供公共物品
(二) 第三部門與政府結(jié)成伙伴關(guān)系提供公共物品
(三) 第三部門與市場營利組織合作供給公共物品
四 公共物品供給的志愿失靈
(一) 第三部門資金來源中的慈善供給不足
(二) 志愿組織的業(yè)余性
(三) 非獨立性
(四) 公益事業(yè)失靈
第五章 治理視野中的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給機制的提出及意義
一 治理理論與公共物品的概念
(一) 治理理論提出的背景
(二) 治理理論的內(nèi)涵特點
(三) 公共物品的概念
二 治理范式中公共物品供給的三種機制
(一) 政府權(quán)威供給機制
(二) 市場自愿供給機制
(三) 第三部門志愿供給機制
三 治理理論對公共物品供給的指導意義
第六章 公共物品的多元化供給機制構(gòu)建的途徑探析
一 公共治理理論對公共物品供給的理論價值
二 治理范式中公共物品三種供給機制的依賴與合作
三 政府機制、市場機制和第三部門志愿機制聯(lián)合供給公共物品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 合理界定政府在公共物品聯(lián)合供給中的角色
(二) 公共物品的市場化供給需要把握好以下幾點
(三) 志愿失靈的改進措施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目錄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我國政府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的困境及化解[J]. 郭子臣,佘廉. 理論月刊. 2008(04)
[2]契約失靈:第三部門緣起的新思考[J]. 胡穗,康鐵庚. 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1)
[3]我國非政府組織失靈與治理[J]. 張琳,張曉娜. 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7(12)
[4]非營利組織失靈:組織邊界之模糊與清晰[J]. 葉常林. 中國行政管理. 2006(11)
[5]公共物品的多元化供給[J]. 涂曉芳. 中國行政管理. 2004(02)
[6]治理善治理論視野中的我國政府與市場、社會的關(guān)系[J]. 宋東明,沈謙芳. 探索與爭鳴. 2003(11)
[7]工業(yè)化國家公共服務市場化對中國行政改革的啟示[J]. 宋世明. 政治學研究. 2000(02)
[8]統(tǒng)籌公共事業(yè)是政府的基本責任[J]. 劉丹. 中國行政管理. 1999(05)
本文編號:2983983
【文章來源】:山東大學山東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公共物品多元供給機制研究引論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二、研究綜述
(一) 國外相關(guān)研究的概述
(二) 國內(nèi)相關(guān)研究的概述
三、研究視角與切入點
第二章 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給機制及其缺陷
一 公共物品政府供給的必然性
(一) 國家是唯一合法的能夠?qū)ι鐣∪辟Y源進行權(quán)威性分配的機關(guān)
(二) 政府能夠解決公共物品供給范圍內(nèi)的市場失靈現(xiàn)象
(三) 供給公共物品是政府的基本職能之一
二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
(一) 中央政府直接生產(chǎn)
(二) 地方政府直接生產(chǎn)
(三) 政府間接生產(chǎn)
三 公共物品供給領域內(nèi)的政府失靈
(一) 高成本和低效率
(二) 缺少競爭和監(jiān)督機制
(三) 公共物品的多元化需求
(四) 財政負擔和能力制約
第三章 公共物品的市場化供給機制及其缺陷
一 公共物品市場化供給的概念、著力點和理論基礎
(一) 公共物品市場化供給的概念
(二) 公共物品市場化供給的理論基礎
二 公共物品市場化供給的必要性
(一) 公共物品市場化供給源于公共領域內(nèi)的政府失靈
(二) 公共產(chǎn)品的市場化供給可以增加競爭、提高社會經(jīng)濟效率
(三) 社會發(fā)展對政府供給公共物品能力的考量
(四) 公共產(chǎn)品私人供給有利于解決基礎性項目的資金短缺
三 公共物品市場化供給的可行性分析
(一) 經(jīng)濟學發(fā)展為公共物品市場化供給提供理論依據(jù)
(二) 技術(shù)的進步為公共物品市場化供給提供技術(shù)支持
(三) 政府改革為公共物品市場化供給提供制度保障
(四) 公共物品市場化供給需要受到政府的規(guī)制
四 公共物品市場化供給的實現(xiàn)途徑
(一) 合約出租
(二) 特許經(jīng)營
(三) 用者付費
(四) 公私合作
五 公共物品市場化供給存在的問題
(一) 市場化致使公共物品的公平性缺失
(二) 市場化的經(jīng)濟性損失
(三) 市場化帶來公共責任缺失
(四) 民營化引發(fā)腐敗與私人壟斷問題
第四章 公共物品的第三部門供給機制及其缺陷
一 第三部門概述及特征
(一) 第三部門的概念
(二) 第三部門的特征
二 第三部門提供公共物品的必然性和有效性
(一) 政府失靈、市場失靈和契約失靈的存在
(二) 契約失靈理論
(三) 第三部門提供公共物品的優(yōu)勢
三 第三部門供給公共物品的主要方式選擇
(一) 第三部門獨立提供公共物品
(二) 第三部門與政府結(jié)成伙伴關(guān)系提供公共物品
(三) 第三部門與市場營利組織合作供給公共物品
四 公共物品供給的志愿失靈
(一) 第三部門資金來源中的慈善供給不足
(二) 志愿組織的業(yè)余性
(三) 非獨立性
(四) 公益事業(yè)失靈
第五章 治理視野中的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給機制的提出及意義
一 治理理論與公共物品的概念
(一) 治理理論提出的背景
(二) 治理理論的內(nèi)涵特點
(三) 公共物品的概念
二 治理范式中公共物品供給的三種機制
(一) 政府權(quán)威供給機制
(二) 市場自愿供給機制
(三) 第三部門志愿供給機制
三 治理理論對公共物品供給的指導意義
第六章 公共物品的多元化供給機制構(gòu)建的途徑探析
一 公共治理理論對公共物品供給的理論價值
二 治理范式中公共物品三種供給機制的依賴與合作
三 政府機制、市場機制和第三部門志愿機制聯(lián)合供給公共物品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 合理界定政府在公共物品聯(lián)合供給中的角色
(二) 公共物品的市場化供給需要把握好以下幾點
(三) 志愿失靈的改進措施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目錄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我國政府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的困境及化解[J]. 郭子臣,佘廉. 理論月刊. 2008(04)
[2]契約失靈:第三部門緣起的新思考[J]. 胡穗,康鐵庚. 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1)
[3]我國非政府組織失靈與治理[J]. 張琳,張曉娜. 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7(12)
[4]非營利組織失靈:組織邊界之模糊與清晰[J]. 葉常林. 中國行政管理. 2006(11)
[5]公共物品的多元化供給[J]. 涂曉芳. 中國行政管理. 2004(02)
[6]治理善治理論視野中的我國政府與市場、社會的關(guān)系[J]. 宋東明,沈謙芳. 探索與爭鳴. 2003(11)
[7]工業(yè)化國家公共服務市場化對中國行政改革的啟示[J]. 宋世明. 政治學研究. 2000(02)
[8]統(tǒng)籌公共事業(yè)是政府的基本責任[J]. 劉丹. 中國行政管理. 1999(05)
本文編號:29839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ngjililun/298398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