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雙重變奏——基于《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和《資本論》及其手稿的文本考察
本文選題:馬克思 + 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 參考:《廣西社會科學》2016年03期
【摘要】:通過對資本主義社會物質(zhì)生產(chǎn)過程的考察,馬克思實現(xiàn)了從《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確立的分工批判轉(zhuǎn)換到《資本論》中展開的資本批判的邏輯轉(zhuǎn)換與雙重變奏。第一重變奏指的是從一般分工邏輯引發(fā)的主體維度批判到一般生產(chǎn)引發(fā)的客體維度批判。第二重變奏指的是從一般生產(chǎn)邏輯的客體維度批判躍升至資本生產(chǎn)邏輯引發(fā)的主客統(tǒng)一維度批判邏輯。最終,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完成了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的雙重變奏。
[Abstract]: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rocess of capitalist social material production , Marx realized the logical conversion and double variation of capital criticism from the criticism of division of labor established in the ideology of general division to capital criticism . The first variation refers to the critical logic of the subject dimension , which is caused by the logic of general division of labor , to the object dimension of general production .
【作者單位】: 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5AKS014)
【分類號】:F091.9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曉鋒;;《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關于分工的論述及其作用[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2 賈云秀;楊文圣;;對《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所有制形態(tài)演進思想的再認識[J];河北學刊;2013年05期
3 李蛟;;《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生產(chǎn)力概念初探[J];商業(yè)文化(上半月);2011年07期
4 宋龍祥;《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在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史上的地位[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年02期
5 吳曉東;《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關于所有制的論述[J];上饒師專學報;1997年02期
6 丁志帆;;簡述《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的分工理論[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1年20期
7 孫曉文;在社會生產(chǎn)總體中把握所有制——學習《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筆記[J];社科縱橫;1991年06期
8 王冠;;馬克思分工理論的當代意義思考——學習《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筆記[J];西安社會科學;2011年06期
9 孫冶文;鄭明珍;;論人對自然的自由——讀《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J];安徽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10 謝月華;;小議國內(nèi)外馬克思的工業(yè)化研究狀況[J];群文天地;2011年2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馬天俊;;馬克思世界觀的二元性——讀《資本論》[A];“虛無主義、形而上學與資本的邏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梁永順;《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所有制思想探析[D];河南大學;2012年
2 姜海波;《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的生產(chǎn)力概念[D];清華大學;2006年
3 陳忠煒;交往與生產(chǎn)力[D];山東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1146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ngjililun/2114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