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開征碳稅的效應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10-20 11:56
本文關鍵詞:我國開征碳稅的效應分析
【摘要】:在全球不斷變暖的今天,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地球家園,發(fā)展低碳經濟是大勢所趨。我國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把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作為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內容和機遇。我國在哥本哈根會議上承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15%左右,同時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減少40%~50%。2011年,碳排放強度整體下降17%的減排目標納入“十二五”發(fā)展綱要,并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首次納入地方政府考核。在促進二氧化碳減排的市場手段中,我國逐步提高稅收的綠色化程度,碳稅開征已提上議程,并初步形成了中國碳稅框架設計方案。這說明稅收作為促進二氧化碳減排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已被我國政府所認識。在國家預期針對二氧化碳獨立征稅的大背景下,根據我國的實際經濟情況充分研究碳稅對社會經濟、居民收入帶來的影響,在兼顧公平與效率雙重目標的基礎上完善現有碳稅框架以減輕碳稅開征的不利影響,不僅有重要的理論意義,更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導意義。河南省作為中部的人口和經濟大省,正處于工業(yè)化發(fā)展的進程中,是我國目前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經濟的縮影。在工業(yè)結構方面,主要以原材料和資源型工業(yè)為主。在能源結構方面,煤炭占主導地位,2014年煤炭資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77.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約12個百分點。由于受到自身資源稟賦和結構的制約,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難以發(fā)生根本性改變。這些不合理的產業(yè)和能源結構導致河南省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增加,而溫室效應帶來的氣候問題尤其嚴峻。據統(tǒng)計,近50年來河南省氣溫升高0.73攝氏度,冬夏溫差明顯縮小,日夜溫差趨于減小。如果不積極出臺相應措施控制碳排放量,預計未來河南氣溫會進一步升高,到2020年全省平均氣溫將升高0.8攝氏度左右,到2050年則升高1.9攝氏度。綜合目前河南省的省情,要實現國務院下達的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7%,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6%的碳減排任務任重而道遠。本文主要基于此背景,首先系統(tǒng)考察國內外關于碳稅效應的研究動態(tài)及相關理論,努力發(fā)現碳稅在經濟增長、能源消耗、收入分配方面帶來的影響,并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以發(fā)現本研究的方向與價值。其次選取河南省1995-2014年的碳排放量與GDP、固定資產投資額、能源消耗量、就業(yè)水平的歷史數據。根據財政部的初步碳稅設計方案,運用歷史比較分析方法研究了分稅制改革以來20年間河南省碳排放數量情況以及碳排放強度、人均碳足跡的歷年增長趨勢。運用LDMI方法對導致河南省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因素進行分解后發(fā)現,河南省人均GDP水平不斷提高對碳排放量的貢獻度最大,其次是產業(yè)結構和人口。這說明征收碳稅抑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必然會對經濟、就業(yè)、產業(yè)造成一定的影響。為了證明該結論的客觀性和準確性,接下來運用擴展后的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模型進行多元線性回歸來驗證。鑒于某些數據不易獲取,選取了社會總產出、固定資產投資、就業(yè)人口、能源消耗量、碳排放量五組時間序列變量進行檢驗。隨后多元回歸后的線性生產函數反映出來的軌跡表明了各變量之間的關系,碳稅的效應主要包括經濟增長效應、節(jié)能減排效應、收入分配效應。鑒于此,本研究在確定河南省碳稅政策現階段以“經濟持續(xù)發(fā)展”為主,兼顧“碳減排”的雙重目標下,從三方面對目前的碳稅框架提出了相應對策。第一,構建漸進式、階梯型的碳稅稅率動態(tài)調整機制。第二,合理利用碳稅資金發(fā)展森林碳匯。第三,制定基于“雙重紅利”目標的碳稅優(yōu)惠政策,以期為即將在全國范圍內實行的碳稅提供制度方面的參考。學術界主要關注碳稅的國家層面以及區(qū)域層面的效應研究,忽視了地方的差異性、分析問題過于籠統(tǒng)。本文選取以河南省為例,探索開征碳稅對地方經濟的經濟效應、環(huán)境效應和社會效應,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代表性,這也是對目前研究碳稅效應理論的重要補充。河南省作為中原經濟區(qū)的中心和主力城市,若能在成功保持經濟常態(tài)發(fā)展的同時實現二氧化碳的減排,將對經濟新常態(tài)的深入貫徹具有典型性意義。
【關鍵詞】:河南省 碳稅 低碳經濟 能源消耗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X196;F812.42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緒論10-22
-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10-12
- (一)研究背景10-11
- (二)研究意義11-12
- 二、國內外研究綜述12-18
- (一)國內研究12-16
- (二)國外研究16-17
- (三)碳稅的國內外研究述評17-18
- 三、研究內容與方法18-19
- (一)研究內容18
- (二)研究方法18-19
- 四、可能的創(chuàng)新點與不足19-22
- (一)本文可能的創(chuàng)新之處19
- (二)本文的不足之處19-22
- 第二章 碳稅相關基礎理論分析22-26
- 一、碳稅的內涵與優(yōu)勢22-24
- (一)碳稅的定義22
- (二)碳稅的比較優(yōu)勢22-24
- 二、開征碳稅的理論基礎24-26
- (一)公共物品理論24
- (二)外部性理論24
- (三)庇古稅理論24-25
- (四)雙重紅利理論25-26
- 第三章 河南省碳排放現狀分析26-34
- 一、河南省碳排放現狀26-31
- (一)河南省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分析26-28
- (二)河南省二氧化碳排放結構分析28-29
- (三)河南省碳排放強度和人均碳足跡分析29-31
- 二、基于LDMI方法的河南省碳排放影響因素分解31-34
- 第四章 河南省碳稅效應的實證研究34-42
- 一、模型構建與樣本選擇34-35
- 二、模型檢驗及參數估計35-38
- (一)平穩(wěn)性檢驗35-36
- (二)協(xié)整檢驗36
- (三)Granger因果性檢驗36-37
- (四)參數估計37-38
- 三、實證研究結果38-42
- (一)開征碳稅對河南省節(jié)能減排的影響38-39
- (二)開征碳稅對河南省經濟增長的影響39
- (三)開征碳稅對河南省收入分配的影響39-42
- 第五章 河南省碳稅政策的目標定位與路徑優(yōu)化42-46
- 一、河南省碳稅政策的目標定位42
- 二、雙重目標協(xié)導下河南省碳稅政策的路徑優(yōu)化42-46
- (一)構建漸進式、階梯型的碳稅稅率動態(tài)調整機制43
- (二)合理利用碳稅資金發(fā)展森林碳匯43-44
- (三)制定基于“雙重紅利”目標的碳稅優(yōu)惠政策44-46
- 參考文獻46-50
- 致謝50-5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海濤;;碳稅之辯——我國征收碳稅的可行性分析[J];經營與管理;2015年01期
2 朱錦晨;琚艷芳;;發(fā)碳稅政策對于河南經濟-環(huán)境-能源系統(tǒng)的影響[J];現代經濟信息;2014年23期
3 蔣書彬;宋靜波;;碳稅經濟效應的地區(qū)間比較研究[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3年05期
4 張景華;;碳稅的就業(yè)“雙重紅利”效應研究[J];生態(tài)經濟;2013年07期
5 范允奇;李曉鐘;;碳稅最優(yōu)稅率模型設計與實證研究——基于中國省級面板數據的測算[J];財經論叢;2013年01期
6 楊莉莉;邵帥;曹建華;;碳稅政策的經濟效應研究述評[J];學習與實踐;2012年05期
7 王志文;張方;;我國開征碳稅的碳減排效果分析[J];沈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8 劉潔;李文;;征收碳稅對中國經濟影響的實證[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1年09期
9 劉軒昊;;論我國開征碳稅的理論基礎[J];現代經濟信息;2011年04期
10 胡劍鋒;顏揚;;碳稅政策效應理論研究評述[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1年02期
,本文編號:10669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ngjililun/1066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