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十屆學術年會文集(2012年度)青年學者文集》2012年
本文關鍵詞:二元經濟結構、實際匯率錯位及其對進出口貿易影響的實證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創(chuàng)新——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十屆學術年會文集(2012年度)青年學者文集》2012年
人口結構變化與中國貿易順差:理論與實證
汪偉
【摘要】:本文通過構建一個開放經濟三期世代交替模型討論了人口結構變化對中國經常賬戶余額的影響。本文的理論研究發(fā)現(xiàn):少兒撫養(yǎng)系數(shù)的下降會引起儲蓄率相對于投資率上升,從而形成經常賬戶盈余,人口老齡化會降低儲蓄率,從而對經常賬戶余額產生負面影響。本文運用中國1993—2009年的分省面板數(shù)據(jù)進行了計量分析,經驗結論與理論模型的預測相一致,人口結構變化能夠解釋中國經常賬戶余額變化的近45%。在控制了其他解釋變量后,人口年齡結構變量對經常賬戶的影響依然顯著。本文的估計結果對模型的動態(tài)設定也非常穩(wěn)健。
【作者單位】:上海財經大學財經研究所
【分類號】:C924.2;F752.6;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xù)多年高速增長,而與經濟高速增長相伴隨的是外貿出口的急劇增長。從1994年到2011年,中國國際收支經常賬戶連續(xù)實現(xiàn)18年的順差,尤其是2000年以來,貿易順差急劇擴大,從2001年的2 324.7億元擴大到2008年創(chuàng)紀錄的24 229.4億元(圖1),其后盡管經
下載全文更多同類文獻
PDF全文下載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僅支持PDF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朱慶;;中國特殊國際收支結構原因探析——基于人口年齡結構的視角[J];世界經濟研究;2007年05期
2 汪偉;;計劃生育政策的儲蓄與增長效應:理論與中國的經驗分析[J];經濟研究;2010年10期
3 呂劍;;二元經濟結構、實際匯率錯位及其對進出口貿易影響的實證分析[J];金融研究;2007年09期
4 王仁言;人口年齡結構、貿易差額與中國匯率政策的調整[J];世界經濟;2003年09期
5 余永定;覃東海;;中國的雙順差:性質、根源和解決辦法[J];世界經濟;2006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家勝;張紹云;;中美貿易差額不斷擴大的原因:一個綜述[J];湖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2期
2 劉振彪;;中國內外經濟失衡與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yè)功能財政化[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3 張翼;;近年來中國人口與就業(yè)熱點問題研究[J];河北學刊;2011年04期
4 郭丹;;1994-2007年我國經常項目變動特點及原因分析[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9年04期
5 肖綻芳;;人口因素、比較優(yōu)勢與貿易差額關系研究[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1年09期
6 盛維;;我國流動性過剩研究的新視角——勞動密集型產業(yè)與國際收支順差[J];上海經濟研究;2008年01期
7 李心丹;肖斌卿;俞紅海;宋建華;;家庭金融研究綜述[J];管理科學學報;2011年04期
8 張家勝;祁春節(jié);;我國貿易順差的可持續(xù)性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07年07期
9 張如慶;張二震;;市場分割、FDI與外資順差——基于省際數(shù)據(jù)的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09年02期
10 楊碧云;易行健;;我國經常項目收支的演變趨勢、結構分解及其原因與對策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09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吳明華;周愛民;;我國外匯儲備對人民幣幣值的影響——影子匯率[A];第十三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譚天揚;;中國國際收支雙順差的因素分析與政策選擇[A];上海市經濟學會學術年刊(2008)[C];2009年
3 項衛(wèi)星;劉曉鑫;;中美經濟關系:基于金融視角的分析[A];全國美國經濟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7年
4 王佳菲;;從境外直接投資的貿易拉動效應看中美貿易差額紛爭[A];激辯“新開放策論”[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博;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宏觀經濟的總體特征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李強;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貿易不平衡的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熊珍琴;中國對外貿易順差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錢利;我國貿易收支失衡的結構性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1年
5 劉沁清;老齡化進程中的中國匯率政策[D];復旦大學;2010年
6 甘小芳;中國經常項目順差成因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7 薛永剛;人民幣匯率及其波動實證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8 吳昊;中國金融發(fā)展與出口結構優(yōu)化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9 張小波;金融開放的風險及其經濟增長效應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10 趙愛清;全球化視角下中國的輸入性流動性過剩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海明;外匯儲備變動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影響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喻多嬌;中國貨幣政策對國際收支結構影響的實證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3 王進;我國經常項目變動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4 顏麗芳;中國“雙順差”的可維持性及改善對策研究[D];南京財經大學;2010年
5 許旭;人民幣升值對中國宏觀經濟的正面影響及后續(xù)措施[D];山東大學;2010年
6 張慧靜;影響我國國際收支經常賬戶順差的因素分析[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7 董挺;經常賬戶順差調節(jié)政策有效性分析[D];浙江工商大學;2011年
8 盛潔萍;中國和印度經常項目失衡的比較研究與實證分析[D];浙江財經學院;2010年
9 許敏;國際收支的貨幣分析法研究[D];浙江財經學院;2010年
10 陳卓;我國國際收支失衡原因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殷德生;中國貿易收支的匯率彈性與收入彈性[J];世界經濟研究;2004年11期
2 蔡昉;王美艷;;“未富先老”對經濟增長可持續(xù)性的挑戰(zhàn)[J];宏觀經濟研究;2006年06期
3 周勤;;我國的勞動力資源[J];經濟論壇;2006年15期
4 康立;;中國國際收支結構與引資政策:一個悖論分析[J];經濟評論;2006年03期
5 郭克莎;;結構失衡的影響與宏觀調控的取向[J];經濟學動態(tài);2004年06期
6 劉永平;陸銘;;放松計劃生育政策將如何影響經濟增長——基于家庭養(yǎng)老視角的理論分析[J];經濟學(季刊);2008年04期
7 汪偉;;經濟增長、人口結構變化與中國高儲蓄[J];經濟學(季刊);2010年01期
8 郭慶旺,賈俊雪;中國全要素生產率的估算:1979—2004[J];經濟研究;2005年06期
9 吳麗華;王鋒;;人民幣實際匯率錯位的經濟效應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6年07期
10 何如海,葉依廣;我國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存量和增量分析——基于城鄉(xiāng)發(fā)展的綜合視角[J];農業(yè)經濟問題;2005年09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迪云;瑤族人口的發(fā)展趨勢與結構演進[J];湖南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2 吳玉琴;;汕頭市人口結構與經濟發(fā)展問題研究[J];經濟師;2006年07期
3 梁華林;;人口和諧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奠基工程[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06年06期
4 高惠珠;許怡;;廣東省流動人口結構分析及政策建議[J];硅谷;2008年12期
5 李陽;張楠;;人口結構對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影響[J];現(xiàn)代商業(yè);2008年14期
6 山丹;;科爾沁右翼后旗人口結構變化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7 鄭娜;;我國人口結構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動態(tài)計量分析[J];現(xiàn)代經濟(現(xiàn)代物業(yè)下半月刊);2008年07期
8 吳春蓉;聶珊;;人口結構對產業(yè)結構的影響研究綜述[J];知識經濟;2010年06期
9 劉同昌;;青島市“十二五”人口結構問題研究[J];青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10 何曉躍;許開軼;;美國少數(shù)族裔在總統(tǒng)大選中的行為特征和影響力[J];國際論壇;2010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玲家;李蘭花;;人口結構的變化與社區(qū)護理[A];全國第六屆老年護理學術交流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2 張華;何岑蕙;;中國人口結構與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灰色關聯(lián)分析[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沈云標;;壯年佳構優(yōu)質生育與家國人口小康生態(tài)[A];生態(tài)學與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生態(tài)學會第七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論文摘要薈萃[C];2004年
4 王學萌;郝永紅;黃登宇;;中國人口結構的灰色動態(tài)預測[A];2004年中國管理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5 付玉霞;;老年人糖尿病的護理[A];全國民政醫(yī)學護理專業(yè)第三次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6 曹光杰;;臨沂市人口發(fā)展與人力資源分析[A];21世紀的人文地理學——中國地理學會人文地理專業(yè)委員會暨全國高校人文地理學研究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C];2003年
7 劉劍鋒;;快速城市化下新城基礎教育設施配套標準研究——在大興新城規(guī)劃中的研究、發(fā)現(xiàn)與啟示[A];規(guī)劃50年——2006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中冊)[C];2006年
8 居春光;;人口老齡化與壽險業(yè)的發(fā)展[A];中國保險學會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龔躍;黨宏;;人口預測的計算機模擬方法[A];第三屆全國控制與決策系統(tǒng)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1年
10 傅淑花;;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及其對策[A];江蘇民政醫(yī)學2000論文資料匯編[C];200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易會安;[N];云南日報;2009年
2 鐘欣;[N];中國改革報;2006年
3 朱菊芳;[N];江西日報;2006年
4 鄒民生 樂嘉春 李長安;[N];上海證券報;2006年
5 梅格瓦蒂·韋伊婭 專事新加坡事務調查,資深記者 本報編譯 向平;[N];世界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李雪萌;[N];濟南日報;2011年
7 本報記者 洪和勝;[N];臺州日報;2006年
8 王志 何柳;[N];中國改革報;2006年
9 本報記者 郭鳳琳;[N];中國證券報;2007年
10 郭鳳琳;[N];常州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江權;現(xiàn)階段我國人口結構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2 李威;人口結構變遷對宏觀經濟影響研究[D];廈門大學;2014年
3 珠颯;清代內蒙古東三盟移民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5年
4 鄒達川;資產價格、資本流動與人口結構[D];復旦大學;2008年
5 王孝俊;遼代人口研究[D];鄭州大學;2007年
6 焦培民;先秦人口研究[D];鄭州大學;2007年
7 李銀珩;韓國人口結構變化對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8 陳李;股權溢價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9 劉汝良;江西人口結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定量預測研究[D];南昌大學;2008年
10 唐軍;中國居民儲蓄主要結構性問題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捷;改革開放以來遼寧省人口結構變化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2 范珂;宜興市人口結構變化分析[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3年
3 凌鑫;廣西欽州市人口結構現(xiàn)狀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年
4 曹文娟;山西省人口結構及預期壽命的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3年
5 斯琴其木格;內蒙古蒙古族人口結構問題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年
6 謝武貴;湖南人口結構均衡度與經濟發(fā)展的耦合協(xié)調度研究[D];湖南大學;2011年
7 劉光宇;對我國城市住宅商品需求的人口因素分析[D];河北大學;2006年
8 王紅;廈門職業(yè)教育與人口結構、經濟發(fā)展的關聯(lián)模式研究及實證分析[D];廈門大學;2007年
9 孫連營;青島市人口結構變化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及對策[D];青島大學;2009年
10 陳頗;我國區(qū)域競技體育發(fā)展現(xiàn)狀與社會人口結構的關系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二元經濟結構、實際匯率錯位及其對進出口貿易影響的實證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918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91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