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以高校信息技術類課程教學為例
本文關鍵詞:基于混合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以高校信息技術類課程教學為例
【摘要】:翻轉課堂教學與傳統(tǒng)的面授教學并非完全對立不可調和的矛盾體。以信息技術類課程的教學為例,構建了一個基于混合的翻轉課堂教學結構,指出翻轉課堂教學實施要點和有效教學策略。
【作者單位】: 四川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
【分類號】:G434;G202-4
【正文快照】: 0引言目前,我國高校都開設有信息技術類課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運用信息化的資源和技術手段進行學習的態(tài)度和意識,激發(fā)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資源和手段解決生產、生活和學習中面臨的各種問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意識。以四川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專業(yè)為例,開設的課程里面屬于此類的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何克抗;;從“翻轉課堂”的本質,看“翻轉課堂”在我國的未來發(fā)展[J];電化教育研究;2014年07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馨;;翻轉課堂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借鑒CDIO教學模式評價標準[J];電化教育研究;2015年03期
2 曾玉玲;;翻轉課堂教學方法同高職營銷專業(yè)教學的整合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年02期
3 鄧麗;李山林;;“翻轉課堂”在我國的阻滯因素及突圍策略探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年06期
4 張曉燕;;國內關于翻轉課堂的研究綜述[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年02期
5 王寶賢;;關于高中英語教學“翻轉課堂熱”的冷思考[J];高考(綜合版);2015年07期
6 史虹濤;;個性化教學系統(tǒng)理論指導下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才智;2015年22期
7 馬飛燕;;借翻轉課堂之力,促核心素養(yǎng)養(yǎng)成[J];地理教學;2015年15期
8 曹玉娜;;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微課教學模式應用研究[J];大理學院學報;2015年07期
9 張君;;外語翻轉課堂教學法的理論依據(jù)探析[J];高教學刊;2015年19期
10 白濤;張?zhí)t;馮向萍;;MOOC在高校計算機公共課教學改革中的探索[J];時代教育;2015年17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曉燕;微視頻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5年
2 程洋洋;翻轉課堂中過程性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研究[D];云南大學;2015年
3 劉彬;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年
4 曹曉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年
5 鄭瑞琴;微視頻在高二生物實驗教學中的行動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5年
6 郭晨光;微視頻支持初中數(shù)學自主學習的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5年
7 于天貞;國內基礎教育翻轉課堂實踐現(xiàn)狀調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5年
8 張晨琛;翻轉課堂與傳統(tǒng)課堂閱讀教學設計比較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9 李嬌嬌;一對一數(shù)字化學習環(huán)境下翻轉課堂教學的行動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10 何項麒;基于青浦實驗的初中信息科技課堂先學后教的實踐與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tǒng)教學的理論基礎(上)[J];電化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2 桑新民;李曙華;謝陽斌;;“喬布斯之問”的文化戰(zhàn)略解讀——在線課程新潮流的深層思考[J];開放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3 顧明遠;;教育技術學和二十一世紀的教育[J];電化教育;1995年08期
4 張躍國;張渝江;;透視“翻轉課堂”[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年03期
5 王紅;趙蔚;孫立會;劉紅霞;;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的設計——基于國內外典型案例分析[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年08期
6 劉震;曹澤熙;;“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的實踐與思考[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年08期
7 張新明;何文濤;;支持翻轉課堂的網(wǎng)絡教學系統(tǒng)模型探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年08期
8 顧小清;胡藝齡;蔡慧英;;MOOCs的本土化訴求及其應對[J];遠程教育雜志;2013年05期
9 焦建利;;慕課給基礎教育帶來的影響與啟示[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4年02期
10 田愛麗;;借助慕課 改善人才培養(yǎng)模式[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4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伍振庭;;科技活動是課堂教學的擴展[J];科學教育;2004年06期
2 林存華,郁琴芳;課堂教學中“問題”資源的利用[J];教學與管理;2004年07期
3 閭可和;小議課堂教學模式之改變[J];教學與管理;2004年09期
4 趙建恒;優(yōu)化課堂教學 實施素質教育[J];教學與管理;2004年18期
5 黃健良;淺談物理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法[J];教學與管理;2004年18期
6 劉偉;淺談數(shù)學課堂教學課題的引入[J];教學與管理;2004年19期
7 黃斌;借助音樂和圖畫激活課堂教學[J];教學與管理;2004年21期
8 鄭江龍;創(chuàng)新能力在課堂教學中的培養(yǎng)途徑[J];教學與管理;2004年21期
9 李明高;課堂教學:不是完美無缺的圓[J];教學與管理;2004年28期
10 馬利明;;一把鑰匙能開萬把鎖嗎?——談課堂教學的“模式化”問題及幾點建議[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5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付波;;淺談提高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率方法[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四卷)[C];2013年
2 鄧寶銀;;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2卷)[C];2010年
3 李一枚;;如何提高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率[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2卷)[C];2010年
4 馬麗;;如何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2卷)[C];2010年
5 辛鳳云;;如何提高小學科學課課堂教學效果[A];2013年12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6 高輝;;打造全優(yōu)的課堂教學 提高學生綜合能力[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1卷)[C];2009年
7 鄧端清;;淺析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動手操作的有效性[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年
8 斯琴格日勒;;邊遠民族地區(qū)創(chuàng)新性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淺析[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內蒙古卷)[C];2010年
9 劉玉東;;優(yōu)化教學資源配制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研究與實踐[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10 蔣玉琴;;優(yōu)化課堂教學是“減負”的關鍵[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員會、青海省教育學會優(yōu)秀教育論文集[C];200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如皋市丁堰小學 陳竹青;為課堂教學的“流行病”把脈[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7年
2 王輝 (作者單位:廣州指揮學院);提高課堂教學的藝術性[N];人民武警;2007年
3 北京教育學院 李亞杰;新課改的課堂教學[N];光明日報;2007年
4 北京教育學院黨委書記 馬憲平;課堂教學中仍需注意那些看似平常的問題[N];中國教育報;2008年
5 靳于霞;新理念打造新課堂教學[N];濟寧日報;2008年
6 山東省威海市第一中學 朱洪軍;開放才是新型體育課堂[N];中國體育報;2008年
7 李奇玲 朔城區(qū)第三中學;關于提高課堂教學含金量的探究[N];朔州日報;2009年
8 許德敏;如何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率[N];黔西南日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劉領;保二小學:追求實效課堂教學 實現(xiàn)教學質量提升[N];錦州日報;2010年
10 浙江省金華市教育局教研室 朱孝平;職校生需要什么樣的課堂教學?[N];中國教育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祝新宇;中學多樣化課堂教學診斷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邱紅松;初中幾何課堂教學過程重構與視頻案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唐炎;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社會學分析[D];北京體育大學;2005年
4 谷力;沖突與和諧:課堂教學改革實踐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5 陳隆升;語文課堂教學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6 董濤;課堂教學中的PCK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郝鴻耀;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效性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1699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169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