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學習無聊、無聊傾向與自立人格的關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04 13:07
本文關鍵詞:大學生學習無聊、無聊傾向與自立人格的關系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學習無聊 無聊傾向 自立人格 人際自立 個人自立
【摘要】:本研究采用自編大學生學習無聊感量表、大學生無聊傾向問卷及青少年學生自立人格量表對734名大學生的學習無聊感、無聊傾向進行調查,探究了學習無聊、無聊傾向與自立人格之間的關系,以及自立人格對學習無聊的影響機制,主要結論是: 1、自編大學生學習無聊感量表包括乏味感、動力不足、受約束性、自主性、教師因素和外部資源不足六個因子。量表具有較好信度和效度。 2、大學生在學習狀態(tài)下的無聊感及無聊傾向均處于中等偏低的水平。 3、大學生學習無聊感和無聊傾向在不同性別、年級和專業(yè)上存在顯著差異。無論是學習無聊感還是無聊傾向,男生均顯著高于女生;大三學生無聊水平最高,大一最低;理科生在“外部資源不足”、“孤獨感”和“約束性”三個因子上顯著高于文科生。 4、大學生的學習無聊感和無聊傾向與自立人格總分、人際自立和個人自立分量表均呈顯著負相關,與“個人靈活”呈顯著正相關。 5、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人際自立中“人際獨立”、“人際開放”、“人際主動”、“人際責任”和個人自立中的“個人主動”、“個人開放”、“個人責任”、“個人靈活”對無聊傾向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無聊傾向中“單調性”、“自控力”、“約束感”,人際自立中的“人際開放”和個人自立中的“個人獨立”、“個人主動”、“個人開放”對學習無聊感具有顯著預測作用,其中,“個人主動”和“人際開放”顯示了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個人獨立”和“個人開放”則顯示了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 6、路徑分析結果顯示,大學生人際自立和個人自立可以直接預測無聊傾向,人際自立和個人自立通過無聊傾向這一中介變量預測學習無聊。
【關鍵詞】:學習無聊 無聊傾向 自立人格 人際自立 個人自立
【學位授予單位】:福建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444;G645.5
【目錄】: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4
- 中文文摘4-6
- 目錄6-8
- 第一章 緒論8-12
- 1.1 背景8-9
- 1.2 研究的提出9-10
- 1.3 研究的意義10-12
- 第二章 文獻綜述12-28
- 2.1 “無聊”一詞的起源12
- 2.2 哲學中的“無聊”12-14
- 2.3 心理學中的“無聊”14-26
- 2.4 自立人格的綜述26-28
- 第三章 大學生學習無聊感量表的編制28-36
- 3.1 研究目的28
- 3.2 研究過程28-29
- 3.3 研究結果29-35
- 3.4 討論35-36
- 第四章 大學生學習無聊、無聊傾向與自立人格的關系研究36-56
- 4.1 研究目的36
- 4.2 研究方法36-37
- 4.3 研究結果37-48
- 4.4 分析與討論48-56
- 第五章 總結56-58
- 5.1 主要結論56
- 5.2 不足及展望56-58
- 附錄158-60
- 附錄260-64
- 參考文獻64-70
- 攻讀學位期間承擔的科研任務與主要成果70-72
- 致謝72-74
- 個人簡歷74-7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波,劉宣文,何偉強;青少年“無聊癥候群”問題探討[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年01期
2 樊倩;馬青;宋艷;;大學生自立人格與焦慮的關系[J];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1年04期
3 黃時華;張衛(wèi);胡諫萍;;“無聊”的心理學研究述評[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4 王辰越;;超九成智能手機用來打發(fā)無聊[J];中國經濟周刊;2012年08期
5 鄭美娟;;“無聊”的研究綜述[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11期
6 婁霞;;無聊感的自陳測量方式[J];社會心理科學;2011年10期
7 羅成;周亞楠;王雪;王超;莫小娟;王雨光;高志國;;無聊與焦慮、抑郁的相關關系及中介關系[J];山東省農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8 黃時華;李冬玲;張衛(wèi);李董平;鐘海榮;黃誠懇;;大學生無聊傾向問卷的初步編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0年03期
9 夏凌翔;黃希庭;萬黎;楊紅升;;大學生的自立人格與現(xiàn)實問題解決[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1年01期
10 夏凌翔;黃希庭;;青少年學生自立人格量表的信度與效度[J];心理科學;2009年04期
,本文編號:7916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791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