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教學論百年發(fā)展的哲學轉向與特點
本文關鍵詞:我國教學論百年發(fā)展的哲學轉向與特點,,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我國的教學論從起步階段就是對西方教學論的模仿和移植,一百多年來,由于倫理性、知識性、主體性、對話性等哲學價值觀的不斷轉向,我國教學論的理論體系和價值觀標準也隨之發(fā)生著變化,西方二元論主流價值觀一直主導著我國教學論的發(fā)展。由于改革開放促進了我國經濟力量和國際地位的巨大變化,由于西方世界對古代東方文明的關注,我國教學論面臨著對西方哲學價值觀的揚棄,并將超越和創(chuàng)新古代傳統(tǒng),迎來主客一體哲學教學論的新時代。主客一體教學論具有以下哲學特點:一是沒有主體客體之分,認為學習者和科學文化知識圓融貫通,離開了科學文化知識,學習者主體將不存在,離開了學習者主體,科學文化知識將沒有意義。二是教師、學生、伙伴之間是一種民主平等的共通體,合作探究是他們一致的倫理需求,"言語"是他們共通的精神家園。三是學習者、文本、作者相與為一,所有思維者通過言語交流既展示了各自的思想境界,又在對話中創(chuàng)造了新的知識和新的意義。如果我們能夠把握住這一歷史際遇,中國的主流價值觀將會影響世界教學論的發(fā)展之路。
【作者單位】: 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關鍵詞】: 教學論 知識性 主體性 對話性 主客一體
【分類號】:G420
【正文快照】: 一、由倫理哲學向知識哲學驟變的教學論清末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喚醒了民族的生死存亡意識。有識之士紛紛主張打開國門,“師夷長技以制夷”。洋務派教育家興辦洋務學堂,開設外國語、自然科學和實用科學課程,派遣留學生,翻譯出版西學書籍;這一系列教育舉措,加速了我國教學論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王策三;認真對待“輕視知識”的教育思潮——再評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提法的討論[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鄧璐;;關于新課改理念及其實踐適切性的思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1期
2 趙妙法;Metaethics(后倫理學)與Metaphysics(后物理學)——粗議中西哲學之異同及中國有無哲學的問題[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3 陳尚達;語文綜合性學習與學生主體性發(fā)展[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4 陶志潔;建構英語教學中新的師生角色[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5 趙闖;;高校體育課教學分組的建構主義設計與試驗[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6 賀佩蓉;;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思想綜述[J];安康師專學報;2005年06期
7 葉光華;董亞軍;;社會體育專業(yè)課程體系優(yōu)化的系統(tǒng)方法與構建[J];安徽體育科技;2006年04期
8 傅炳熙;個性化教育與語文課程改革[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9 梁書鳳;;隱性課程:新課程改革目標的重要資源[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10 葉增編;;教學范式的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陳忠勇;;開發(fā)和利用隱性課程 促進青少年思想道德發(fā)展[A];畢節(jié)地區(q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研討會文章選集[C];2006年
2 尚淼;;工業(yè)設計課程模塊化模式教學探討[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3 錢林曉;王一濤;;對應試教育條件下學生學習行為的模型分析[A];2005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4 陳雅先;;略論視唱練耳課程與教學的心理學基礎[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5 余紅霞;;探析建構主義音樂教學理論與實踐[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高天明;二十世紀我國教學方法變革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2 李長吉;教學價值觀念透視與反省[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3 郝志軍;教學理論的實踐品格[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4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與變革——新制度教育學論綱[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5 吳航;游戲與教育——兼論教育的游戲性[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6 張希希;論有效的課堂交往[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7 鄔烈炎;藝術設計學科的專業(yè)基礎課程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1年
8 柯佑祥;民辦高等教育盈利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9 彭海蕾;幼兒園游戲教學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10 劉新民;中小學體育教學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梅珍蘭;研究性課程初探[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2 薛孝宏;論教學交往——理論的探究與現實的思考[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3 郭德紅;論教學論學派[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4 王傳金;論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5 熊仕葵;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國傳播及其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6 蘭軍;主體性教育思想視野下的學校管理初探[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7 陳青;高中綜合理科課程問題探討[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8 張雯芹;貴陽市產業(yè)結構調整與中等職業(yè)學校專業(yè)設置、課程目標定位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9 紀九利;中國普通高中物理教材的歷史演變及現實啟示[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10 向玉貞;合作道德教育初探[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王策三;保證基礎教育健康發(fā)展——關于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提法的討論[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2 王策三;迫切的要求和長期任務:提高教育質量[J];江西教育科研;1999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涂詩萬;扈中平;;超越知識與活動的二元對立——杜威教學思想再認識[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2 張人利;;后“茶館式”教學(八)——若干理性思考[J];現代教學;2011年06期
3 徐冰鷗;;哲學分析·實踐反思·歷史考察——“全國課程與教學哲學學術論壇”綜述[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1年04期
4 李鵬;;淺談教學理論研究發(fā)展的歷史性[J];新西部(下旬.理論版);2011年08期
5 ;本刊投稿郵箱[J];課程·教材·教法;2011年02期
6 陳雪玲;苗新萍;;探尋教育技術學的邏輯起點[J];中小學電教;2011年06期
7 方麗華;;試析布魯納課程改革思想——淺讀《教育過程》[J];教書育人;2011年21期
8 余慧娟;;科學·精致·理性——對“嘗試教學法”及中國教學改革的思考[J];人民教育;2011年Z2期
9 金輝;;休閑培訓的可行性淺探[J];生活教育;2011年14期
10 葉妮;;我國青少年厭學現象研究綜述[J];考試周刊;2011年5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學溥;;對夸美紐斯《大教學論》的幾點認識[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李向陽;;陶行知論教學與現行教學論[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88年
3 高天明;;試析夸美紐斯教育適應自然的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劉傳德;;夸美紐斯及其《母育學!穂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周采;;夸美紐斯論學前兒童智慧的發(fā)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陸志遠;;夸美紐斯適應自然教育原則的歷史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7 程方平;;研究夸美紐斯 促進中國教育理論的發(fā)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熊紅;;外國學校管理史話(八)——夸美紐斯的學校管理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9 楊善發(fā);;試論夸美紐斯的教育研究法——類比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李映球;;空想社會主義者安德里亞的教育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高華程 桓公;教學論研究應直面現實[N];中國教育報;2002年
2 北京師范大學 鄒安川;夸美紐斯:孤獨的拓荒者[N];中國教育報;2007年
3 本報記者 蔣建華;中國教育研究需要中國氣派[N];中國教育報;2004年
4 李松林;課程與教學——多維度助力推進新課程改革[N];中國教育報;2007年
5 張登熙 作者單位:肥東縣城關中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N];安徽日報;2005年
6 游克勤;知識性趣味性的音樂教學[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年
7 姚梅林;布魯納攪起美國教育改革浪濤[N];中國教育報;2008年
8 ;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影響了中國幾代教育者[N];中國教育報;2006年
9 黑龍江廣播電視大學 閻兵;現代遠程教育研究的新路徑[N];光明日報;2008年
10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政策與法律研究所課題組;2003年:教育研究的新進展[N];中國教育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杜惠潔;德國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何善亮;有效教學批判[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3 王凱;教學作為德性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張永;西方教育學知識形態(tài)演進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劉志文;范式轉變與理論構建[D];廈門大學;2006年
6 諶安榮;闡釋與反思:《學記》教學哲學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7 楊大偉;凱洛夫《教育學》在中國和蘇聯(lián)的命運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張惠芹;教學演講學[D];北京外國語大學;2002年
9 靖國平;教育的智慧性格[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10 邢秀芳;基于同伴調節(jié)的課堂情緒管理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彩梅;教學對真善美的追求[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2 朱鵬;教學設計項目管理與評估案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3 吳軍生;傳統(tǒng)教學論的倫理學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4 郭德紅;論教學論學派[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5 常亞慧;教學認識方式考察[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6 張紅;生態(tài)化教學的理論建構[D];西南大學;2006年
7 孫旭東;丁若鏞教育改革思想探析[D];延邊大學;2007年
8 雷雪;教學的道德性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9 李宣;工作過程導向的項目課程網絡學習環(huán)境設計與實現[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2年
10 王興華;課堂教學生態(tài)及其優(yōu)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關鍵詞:我國教學論百年發(fā)展的哲學轉向與特點,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619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461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