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青少年意識形態(tài)教育對我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Abstract]:What kind of people to cultivate, how to train people, what kind of ideas to train people, is not only a problem that China has always attached importance to, but also a concern of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of young people, and adopt educational methods and forms suitable to their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national condition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teenagers in several representative countr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enlightenment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eenagers in our country.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黑河市人民政府;哈爾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哈爾濱理工大學黨委;
【分類號】:G4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彭建標,陳勇,易素貞;當代西方青年道德教育管窺[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2 靳義亭;;論韓國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經(jīng)驗與啟示[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1年05期
3 汪國培;;國外學校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特點與啟示[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4 王友良;周勇;;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之剖析[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5 王成兵;加拿大的“意識形態(tài)”教育[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3年11期
6 張丹華;蘇聯(lián)和俄羅斯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變遷與困境[J];外國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7 車文博;人本主義心理學評價新探[J];心理學探新;1999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正華,賀軼玲;論道德交往與學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2 肖迎春;;試析隱蔽課程[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3 趙輝;;哲學視野下科學心理學與人文心理學的差異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9期
4 王燕;;人本主義的人格發(fā)展觀與積極人格的相關研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7期
5 高峰;;高校大學生德育的思考[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6 易連云;馬霖;;對立還是融合:對“5+2=0”的詰問[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7 董春勝,張亞志;論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系統(tǒng)性與運行模式[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5年05期
8 楊晶;;全球化對青少年影響的文化研究——概況、反思及應對策略[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9 任天威;;傳媒多樣化對青少年的影響及其對策[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10 薛世忠;;高校“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倡導愉快教育探略[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陳焱焱;;試論德育中的教師權威[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2 周永平;;學生“非正式群體”與和諧校園建設[A];和諧共生:2007年全國博士生(教育類)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慶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2 張興海;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偉忠;高校腐敗行為與廉政建設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何珊;德育時機論[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趙偉;科技文化影響下的我國學校德育變革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6 王啟祥;藏區(qū)學校愛國主義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7 崔振成;現(xiàn)代性社會與價值觀教育[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8 張艷紅;德育資源論[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劉國永;德性涌現(xiàn)與道德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10 張琰焱;網(wǎng)絡影響下的高校德育變革[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丹;新時期高校德育管理人本化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秦峗;“來訪者中心”理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進[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3 李升平;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管理機制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4 田曉明;高等學校服務育人工作改進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楊志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6 李麗;論互動性重要他人對小學生道德社會化的影響[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殷少萍;“3+2”分段制學生德育工作凸顯層次化問題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8 鄧亞娟;學校教育中加強高中生責任感培養(yǎng)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9 張華;高中生在德育中主體意識缺失的成因與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10 謝飛揚;我國中學德育文化重構初探[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義高;俄羅斯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管窺[J];比較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2 胡虹霞;;韓國道德教育的戰(zhàn)后演變及現(xiàn)行改革[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3 盧新德;韓國經(jīng)濟率先全面復蘇的原因[J];當代亞太;1999年08期
4 羅石;西方德育的發(fā)展變化及其階級性[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0年03期
5 寧玉民,陳勇;社會轉(zhuǎn)型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6 何齊宗;世紀之交的世界道德與道德教育[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1999年01期
7 冷劍麗;;韓國道德教育課程設置的主要特色及啟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6年04期
8 譚菲;張盈;;淺析韓國道德教育的成功之處[J];教書育人;2006年29期
9 許倩;韓國道德教育淺析[J];內(nèi)蒙古電大學刊;2005年09期
10 王曉麗;;二戰(zhàn)后韓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及啟示[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春波;;論鄧小平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觀[J];前沿;2009年09期
2 肖朗坤;;關于民族地區(qū)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策思考[J];傳承;2011年08期
3 王U,
本文編號:22033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203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