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與全納教育的歷史互動與本土演化
本文關鍵詞:寬容與全納教育的歷史互動與本土演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全納教育的核心是平等、差異與多樣性,其中,差異是寬容的必要情境條件,而承認差異與多樣性的寬容是自由和人權的前提。因此,寬容是全納教育生成的理論源泉,而全納就是教育領域的寬容體現(xiàn);谖鞣饺藱嗷A上的與寬容有著共性情境條件的全納教育在本土化進程中,應以和諧社會的建構為起點,逐步構筑全納教育所需要的寬容的社會生態(tài)環(huán)境,并通過寬容策略使之從理念走向現(xiàn)實。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徐州醫(yī)學院;北京師范大學特殊教育系;
【關鍵詞】: 寬容 全納教育 和諧社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自閉癥學生隨班就讀普校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可行性分析及策略建構研究”(項目批準號:10YJA880514)成果之一
【分類號】:G760
【正文快照】: 1前言全納教育的理念自W.Stainback和S.Stainback[1]明確提出后迅速成為各國特殊教育發(fā)展的基本目標,它作為一種教育理想,不僅徹底改變了特殊教育的觀念和發(fā)展模式,而且賦予普通教育以嶄新的內(nèi)容,對世界各國教育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2]。全納教育興起于美國上個世紀50年代推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熊絮茸;鄧猛;;融合教育的寬容脈絡及其現(xiàn)代性發(fā)展[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2 舒揚;;當代文化生成:一個多維視角的研究[J];開放時代;2007年05期
3 王四達;中國古代和諧理想與不寬容現(xiàn)實的歷史反思[J];理論探討;2005年06期
4 熊絮茸;鄧猛;;全納教育與寬容精神的互動與支撐——全納教育中國化的內(nèi)在命題[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年12期
5 楊楹;;論寬容研究的五大理論誤區(qū)[J];新東方;2009年12期
6 陳根發(fā);;寬容與和諧社會[J];太平洋學報;2008年06期
7 鄧猛;;從隔離到全納──對美國特殊教育發(fā)展模式變革的思考[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9年04期
8 鄧猛,潘劍芳;關于全納教育思想的幾點理論回顧及其對我們的啟示[J];中國特殊教育;2003年04期
9 鄧猛;普通小學隨班就讀教師教學調(diào)整策略的城鄉(xiāng)比較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5年04期
10 鄧猛;劉慧麗;;全納教育理論的社會文化特性與本土化建構[J];中國特殊教育;2013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曉風,王秀敏;當代民族利益和類利益一體化趨勢初探[J];北方論叢;2005年01期
2 趙新友;王四達;;“在人際關系中創(chuàng)造性轉換的自我”何以可能?——評杜維明對儒家“哲學人類學”的“創(chuàng)造性闡釋”[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3 羅琳;;當代教育理念與模式下的職業(yè)技術學院設計——以鶴壁職業(yè)技術學院新校區(qū)規(guī)劃設計為例[J];內(nèi)蒙古科技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4 李志強;;論政治寬容研究的理論范式及路徑[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5 尹秀云;;高校大學生寬容意識培養(yǎng)的幾點思考[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8年03期
6 裴巧靈;李曉菊;;全納教育研究綜述[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10年04期
7 李瑞;;當下中國高考作弊問題的對策探詢[J];長春大學學報;2008年09期
8 王紅濤;;中職院校德育堅持寬容理念的探析[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0年02期
9 孫玉梅;;教育公平視野下特殊教育的走向[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10 權麟春;;多維視野的寬容:由校園安全生發(fā)[J];重慶社會科學;2010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寬容的內(nèi)涵及教育意蘊[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廖娟;;淺析殘疾人教育公平問題[A];2007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7年
3 陳第華;;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精神的價值與化育[A];公民意識研究[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姜文秀;美國“囚犯戰(zhàn)爭”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李兆良;寬恕內(nèi)涵的本土心理學反思[D];吉林大學;2011年
3 師東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學思考[D];吉林大學;2011年
4 胡沈明;現(xiàn)代新聞評論寬容意識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5 呂紅日;教師“知識分子”角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于曉晶;后哲學文化為基礎的學校音樂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7 劉薇;現(xiàn)代政治寬容研究[D];華僑大學;2011年
8 于秀艷;真理觀的人文向度[D];吉林大學;2011年
9 黃華生;論刑罰輕緩化[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10 堯新瑜;學校道德課程理解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溫江;小學校長對全納教育的態(tài)度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黃美賢;“隨班就讀”教師的專業(yè)培訓問題與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黃玨子;多元文化融合背景下的道德寬容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4 李琳;論中國社會轉型期的政治寬容及其制度構建[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5 董秀花;大學生的寬容意識培養(yǎng)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妹;哲學視域下的文化寬容[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汪巳博;當代辯證法的寬容精神[D];中共吉林省委黨校;2011年
8 孫曉紅;中學德育課程中寬容教育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9 馮晶;生命化教育視域下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10 郭春明;孤獨意識的時代凸顯與現(xiàn)實關切[D];吉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約安娜·庫茨拉底;論寬容和寬容的限度[J];第歐根尼;1998年02期
2 馮建軍;馬苗苗;;多元社會寬容的價值與寬容教育[J];當代教育與文化;2009年03期
3 鄧猛;朱志勇;;隨班就讀與融合教育——中西方特殊教育模式的比較[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4 鄧猛;肖非;;隔離與融合:特殊教育范式的變遷與分析[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5 李海亮;;妥協(xié)與寬容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憲政要素[J];科學社會主義;2006年01期
6 王四達;中國古代和諧理想與不寬容現(xiàn)實的歷史反思[J];理論探討;2005年06期
7 賀來;“寬容”的合法性根據(jù)——市場經(jīng)濟中的寬容文化及其哲學透析[J];南京社會科學;2002年02期
8 喬治F.麥克林 ,鄒詩鵬;多元文化社會中的寬容精神[J];求是學刊;2005年01期
9 葉傳星;;和諧社會構建中的法理念轉換[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6年01期
10 王迅;;從“差序格局”看中國人寬容精神的缺失[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戴文靜;;構建和諧社會呼喚全納教育[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2 李金波;包萬平;;全納教育:和諧社會的教育模式[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3 馬香蓮;;全納教育及其對構建和諧社會的現(xiàn)實意義[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4 馬香蓮;;全納教育與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J];雞西大學學報;2008年05期
5 鄧猛,潘劍芳;關于全納教育思想的幾點理論回顧及其對我們的啟示[J];中國特殊教育;2003年04期
6 劉昊;社區(qū)中的教育資源對于推行全納教育的作用[J];中國特殊教育;2003年06期
7 黃志成;西班牙:大力推廣全納教育[J];上海教育;2003年08期
8 王淑芹;走向全納教育——新加坡特殊需要教育發(fā)展概覽[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9 李術;論全納教育中的家長參與[J];中國特殊教育;2004年04期
10 王輝,華國棟;差異教學的開展與全納教育的實施[J];中國特殊教育;2004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梁麗琪;;加強農(nóng)村職業(yè)學校建設 構建農(nóng)村和諧社會[A];“職業(yè)教育與構建和諧社會,建設海峽西岸經(jīng)濟區(qū)”研討會暨第十三次職業(yè)教育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朱濤;;成人教育須為構建和諧社會補缺糾偏[A];2005年成人教育協(xié)會年會暨和諧社會與成人教育論壇論文集[C];2005年
3 宋蓉;;構建和諧社會需要和諧發(fā)展的成人高等教育[A];紀念中國成人教育改革發(fā)展30年大會暨中國成人教育協(xié)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吳安東;林成福;;發(fā)展農(nóng)村職業(yè)教育 構建農(nóng)村和諧社會[A];“職業(yè)教育與構建和諧社會,,建設海峽西岸經(jīng)濟區(qū)”研討會暨第十三次職業(yè)教育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張建;;教育公平與社會和諧——社會流動視野下的農(nóng)民教育問題研究[A];“社會學與貴州‘十一五’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6 韓慶華;;和諧社會中成人教育功能新論[A];紀念中國成人教育改革發(fā)展30年大會暨中國成人教育協(xié)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董尼;;在全納教育理念視角下的攝影教育實踐[A];科學素質(zhì)培養(yǎng)的實踐和探索[C];2009年
8 張會亮;;英國全納教育:讓所有人融入主流的權利[A];中國科普理論與實踐探索——2010科普理論國際論壇暨第十七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9 翁綺睿;;英國全納課程的發(fā)展進程與困境[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10 ;努力辦出老年大學的水平、特色和效益[A];圍繞全面小康社會目標加快老年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江蘇省老年教育研討會暨省老年大學協(xié)會第十三次年會交流材料選編[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紅新;寬容孩子 賞識孩子[N];安陽日報;2009年
2 鄧子慶;何不寬容點看待“給父母洗腳”[N];沈陽日報;2011年
3 志剛;要教育孩子與同學和睦相處[N];錫林郭勒日報;2010年
4 劉延東;推進全納教育,促進和諧世界建設[N];中國教育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 高靚;世界目光聚焦全納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劉小兵;全納教育是建設全納社會的最有效途徑[N];光明日報;2009年
7 記者 王莉;拉薩市殘聯(lián)積極推行全納教育[N];西藏日報;2010年
8 謝云挺;全納教育:起點公平始于“有教無類”[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9 艾丹青邋通訊員 鄭錦杭 張萍;“明珠”的孩子說這里沒人叫我“鄉(xiāng)巴佬”[N];杭州日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徐菲菲 閆飛;“全納教育”打造殘疾兒童幸福人生[N];延邊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杜曉萍;全納學校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王偉;全納教育實踐研究:英、美兩國的經(jīng)驗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楊柳;從隔離到全納[D];西南大學;2009年
4 呂雯慧;金鑰匙視障兒童隨班就讀實踐的歷史考察(1987-2010)[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5 呂曉;學前聽障兒童個別化教學設計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程苗;論和諧社會下特殊教育的新思考[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王玲玲;中美全納教育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王媛媛;美國教師的全納教育素養(yǎng)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4 趙曉明;美國全納教育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5 肖艷新;全納教育理念指導下的聾生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周蘭芳;全納教育:瑞典模式[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姜亞洲;全民教育與全納教育關系辨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溫江;小學校長對全納教育的態(tài)度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裴巧靈;芬蘭全納教育研究—歷史、現(xiàn)狀及啟示[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10 張婷;北歐全納教育的特色分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寬容與全納教育的歷史互動與本土演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791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sjy/479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