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教育與人力資本結構
發(fā)布時間:2017-08-12 04:01
本文關鍵詞:通識教育與人力資本結構
更多相關文章: 通識教育 專業(yè)教育 人力資本 人力資本結構
【摘要】:在大學要強化通識教育已形成共識,但如何優(yōu)化通識教育則是一個需要進一步探討的重要理論問題。通識教育在開展過程中存在與專業(yè)教育之間的平衡問題,在教育學中,目前的研究普遍都沒有給出合理的理論分析。但兩者應該各占多大的比例,這是一個非常值得去解決的實際問題。從勞動經(jīng)濟學視角出發(fā),用人力資本投資理論看待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平衡問題。在通識教育對應于提升通用性人力資本,專業(yè)教育對應于提升專用性人力資本的基礎上,用人力資本投資結構理論去分析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的最優(yōu)投資比例,以及所形成的人力資本結構與社會需求適應性問題。 文章還用案例進一步進行實證討論:(1)赫欽斯時代芝加哥大學的通識教育改革中脫離社會需求,導致沒有平衡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的投資比例;(2)中國通識教育改革說明社會需求的變化是推動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投資比例變化最重要的力量;(3)在個體異質性假設下,浙江大學土木工程專業(yè)本科生在進行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投資選擇的實例說明學生之間最優(yōu)投資比例存在個體差異性。 因此,在開展通識教育過程中,學校要在平衡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的時候,更多地為學生搭建自由個性化的平臺,以學生為主體,給予充分的自由選擇權,注重學生個性化培養(yǎng),加強引導,提高通識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關鍵詞】:通識教育 專業(yè)教育 人力資本 人力資本結構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G642.0
【目錄】:
- 致謝5-6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緒論10-17
- 1.1 問題的提出背景10-11
- 1.2 研究的意義11-14
- 1.2.1 理論意義11-13
- 1.2.2 現(xiàn)實意義13-14
- 1.3 研究內容、思路與方法14-16
- 1.3.1 研究內容與思路14-15
- 1.3.2 研究方法15-16
- 1.4 可能的創(chuàng)新16-17
- 第二章 通識教育、人力資本結構研究現(xiàn)狀17-29
- 2.1 通識教育研究現(xiàn)狀17-23
- 2.1.1 通識教育的概念及目標17-19
- 2.1.2 通識教育的發(fā)展困境19-22
- 2.1.3 通識教育的案例分析22-23
- 2.2 人力資本理論及人力資本結構23-29
- 2.2.1 西方人力資本理論24-25
- 2.2.2 人力資本結構的定義與分類25-27
- 2.2.3 人力資本投資結構27-29
- 第三章 教育投資結構下的人力資本增量29-41
- 3.1 社會需求變化對人力資本結構的要求29-34
- 3.1.1 社會轉型對人才的需求變化29-32
- 3.1.2 人力資本的社會適應性32-33
- 3.1.3 通識教育與通用性人力資本33
- 3.1.4 專業(yè)教育與專用性人力資本33-34
- 3.2 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投資結構下的人力資本增量模型34-37
- 3.2.1 模型建立34-35
- 3.2.2 最優(yōu)投資比分析35-37
- 3.3 通識教育優(yōu)化人力資本結構的機理分析37-41
- 3.3.1 從人的人力資本結構開發(fā)視角分析37-39
- 3.3.2 從人力資本結構社會適應性視角分析39-41
- 第四章 案例分析41-54
- 4.1 人力資本社會適應性案例41-49
- 4.1.1 赫欽斯時代芝加哥大學通識教育改革與社會需求41-44
- 4.1.2 中國通識教育改革與社會需求變化——以浙江大學為例44-49
- 4.2 浙江大學土木工程本科生教育投資實例49-54
- 4.2.1 以科研投入為變量分析學生教育投資結構49-50
- 4.2.2 以非主修專業(yè)課程為變量分析通識教育投資比例50-51
- 4.2.3 以社會工作投入為例分析學生教育投資結構選擇51-52
- 4.2.4 案例小結52-54
- 第五章 結論、政策建議及展望54-59
- 5.1 結論分析54-55
- 5.1.1 社會需求的變化改變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的投資比例54
- 5.1.2 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的平衡是人力資本投資結構優(yōu)化的體現(xiàn)54-55
- 5.2 對通識教育的政策建議55-58
- 5.2.1 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優(yōu)化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投資結構55-56
- 5.2.2 增加學生配比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投資結構比例的自主選擇權56-57
- 5.2.3 加強引導,為學生做出教育投資選擇提供更多的信息57-58
- 5.3 不足與展望58-59
- 參考文獻59-6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向明;;從北大元培計劃看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的關系[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年03期
2 包迪鴻,盛樂;人力資本投資對經(jīng)濟增長貢獻率的實證研究與分析[J];商業(yè)研究;2005年08期
3 余長林;;人力資本投資結構與經(jīng)濟增長——基于包含教育資本、健康資本的內生增長模型理論研究[J];財經(jīng)研究;2006年10期
4 甘陽;;大學通識教育的兩個中心環(huán)節(jié)[J];讀書;2006年04期
5 譚小芳;;專業(yè)教育、通識教育與人才培養(yǎng)模式[J];湖北社會科學;2010年11期
6 楊建芳;龔六堂;張慶華;;人力資本形成及其對經(jīng)濟增長的影響——一個包含教育和健康投入的內生增長模型及其檢驗[J];管理世界;2006年05期
7 甘陽;;通識教育:美國與中國[J];復旦教育論壇;2007年05期
8 陳向明;;對通識教育有關概念的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9 楊叔子;現(xiàn)代大學與人文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10 楊爽;;經(jīng)濟增長中人力資本適配性的測度——基于中國省際數(shù)據(jù)的實證分析[J];經(jīng)濟學家;2010年05期
,本文編號:6596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659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