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斷與近代西康的“雇讀”現象
本文關鍵詞:文化中斷與近代西康的“雇讀”現象
【摘要】:"雇讀"現象是我國民族教育史上的奇聞怪事,以近代西康地區(qū)最為突出。作為近代教育史上民族文化沖突的典型案例,西康的"雇讀"是民族同化教育中"文化中斷"的典型事件,是少數民族對自身文化中斷后消極抵抗的表現;"雇讀"現象給民族教育留下的慘重教訓,至今仍有現實的借鑒意義。分析西康地區(qū)"雇讀"現象有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文化中斷"理論,從而深化民族教育的研究。西康的"雇讀"說明如何正確處理"文化中斷"問題是民族教育的關鍵問題。
【作者單位】: 貴州師范大學歷史與政治學院
【關鍵詞】: 西康 “雇讀” 文化中斷 文化抵制
【分類號】:G759.29
【正文快照】: 我國少數民族教育史上曾出現奇特的“雇讀”現象,且以近代西康藏族最為突出,成為我國民族教育史上的奇聞怪事。筆者曾從歷史學的角度分析西康藏族“雇讀”現象的背景、演變過程及其特點,并著重從語言文化、宗教觀念、價值觀念等方面分析了藏族“雇讀”現象產生的原因,認為“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巴登尼瑪;藏族教育之路探索[J];教育研究;1998年10期
2 李懷宇;“文化中斷”理論對我國民族教育的啟示[J];貴州民族研究;2004年02期
3 馬茜,肖亮中;文化中斷與少數民族教育——兼談對少數民族教育的理性態(tài)度[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邵陵;反省與求證:四川藏區(qū)教育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改玲;甘南藏區(qū)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與藏漢文化交流[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2 彭勇;;基于體育隱蔽課程的多元文化傳遞價值認同[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3 魏偉;STS教育的文化整合戰(zhàn)略分析[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4 梁運佳;從多元文化視角審視學前教育課程內容[J];重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5 馬戎;西藏地區(qū)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J];中國藏學;1998年02期
6 沈衛(wèi)榮;;元明兩代朵甘思靈藏王族歷史考證[J];中國藏學;2006年02期
7 蔡澄;邰啟揚;吳承紅;;農村“留守初中生”學業(yè)不良原因分析及教育對策[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8 閻平;關于遠程教育課程文化特征的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03年03期
9 于建嶸;20世紀中國農會制度的變遷及啟迪[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10 楊光偉,范勁松;對建構數學課堂文化的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高丙中;;作為一個過渡禮儀的兩個慶典:對元旦與春節(jié)的一種關系的表述[A];旅游學研究(第二輯)——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發(fā)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建生;民國時期經濟政策的沿續(xù)與變異(1912—1937)[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鄧旭;四川藏區(qū)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及教育問題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3 黃忠敬;知識·權力·控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4 李家成;關懷生命[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5 傅建明;我國小學語文教科書價值取向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6 張男星;俄羅斯高等教育體制變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7 崔景貴;解讀心理教育:多學科的視野[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8 白蕓;理解學生文化[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9 郭長江;中國近現代科學教育變革的文化反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10 王曉博;中國近現代后發(fā)優(yōu)勢經濟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古志華;多元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與基礎教育發(fā)展[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2 唐穎;阿壩州經濟發(fā)展對藏族農牧民教育觀念影響的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3 付海晏;民初商事公斷處:商事裁判與調處——以蘇州商事公斷處為個案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4 陸春萍;失落的聲音[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5 王曉梅;對當代教育思想的比較與我國教育發(fā)展的構想[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2年
6 田景紅;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7 王一丁;抗戰(zhàn)前國民政府西北開發(fā)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8 蔡燕;論語文教育文化本質觀[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9 陳雨亭;隱蔽課程中性別不平等的社會學分析[D];曲阜師范大學;2003年
10 張傳珍;中小學地方課程開發(fā)的理論探討[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家存;論教育在個體主體性生成中的作用[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3期
2 張行濤;教育的功能涵義辨析[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5期
3 吳航;我國主體性教育理論研究的現狀及反思[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6期
4 李東;“全球化”對民族國家教育的挑戰(zhàn)[J];教育科學研究;2000年02期
5 周潤智;教育功能結構探析——兼論人的提升與發(fā)展[J];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6 高云慶;校本課程開發(fā):理念與框架[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7 王鑒;略論中國民族教育的本土化[J];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8 趙京;產業(yè)結構變遷與經濟發(fā)展[J];內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S1期
9 李 兵;關于校本課程開發(fā)的若干思考[J];教育探索;2002年05期
10 李屏,張靈;關于“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綜述[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5期
,本文編號:6316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xjy/631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