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體用”結合的學科評價體系
本文關鍵詞:建構“體用”結合的學科評價體系
【摘要】:《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提出要建立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學科評價體系。當前學科評價主要借鑒國外學科排名,關注學科產出水平,又更偏重于對科研產出水平的評價。然而學科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促進學科建設,學科建設不僅包括知識的增進還包括學科組織的發(fā)展,學科組織發(fā)展是知識增進的基礎和保障,因此提出要建構"體用"結合的學科評價體系。其中對學科"用"的評價指的是對學科的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等學科組織產出水平的評價;對學科"體"的評價則包括對學科的使命、組織結構與制度安排、學者隊伍、組織資源支撐以及組織傳統(tǒng)與文化等學科組織發(fā)展水平的評價,并對一流學科的"體用"標準進行了探討。
【作者單位】: 浙江工業(yè)大學現代大學制度研究中心;浙江工業(yè)大學經貿管理學院;
【分類號】:G642.0
【正文快照】: 排名名稱指標體系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指標體系學術聲譽雇主聲譽篇均論文引用率H指數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分學科評估排行學術聲譽學生選擇性教師資源研究活動ESI全球學科排名論文收錄數論文被引量篇均被引頻次高被引論文和熱門論文泰晤士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教學科研論文引用率產業(yè)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宣勇;凌健;;大學學科組織化建設:價值與路徑[J];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2 宣勇;凌健;;“學科”考辨[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3 浙江大學大學評價研究課題組;;大學評價和學科評價:指標體系設計探討[J];評價與管理;2005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翟亞軍;大學學科建設模式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仁東;;論大學優(yōu)勢學科群的內涵、特點及構建策略[J];淮海文匯;2013年06期
2 顏建勇;;完善大學治理結構的若干思考——基于大學組織特性的視角[J];江蘇高教;2013年06期
3 申天恩;;論學科本質及其三態(tài)表現形式[J];中國高教研究;2013年10期
4 張曉;馬琳慧;;淺析學科建設與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3年04期
5 嚴玉萍;;美國大學學科發(fā)展與流變趨勢及其啟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07期
6 斯日古楞;;辛亥革命后國立北京大學學科建制改革考[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年07期
7 朱明;楊曉江;;大學學科水平評價之辨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3年03期
8 王賀元;胡赤弟;;學科-專業(yè)-產業(yè)鏈:協(xié)同創(chuàng)新視域下的基層學術組織創(chuàng)新[J];中國高教研究;2012年12期
9 張艷;姜安麗;;護理學“學科”概念及其內涵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2年23期
10 錢志剛;崔艷麗;;知識生產視域中的學科制度危機與應對策略[J];中國高教研究;2012年10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晉海;我國高校體育學學科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2 張艷;我國護理學學科體系構建與發(fā)展策略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3年
3 胡馨月;論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認識和把握[D];中南大學;2013年
4 張允蚌;我國研究型大學優(yōu)勢學科培育機制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3年
5 謝輝;基于學科的中國研究型大學院系設置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6 徐碧鴻;我國高校體育工程學科建設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2年
7 肖楠;大學學科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8 宋剛;中國技術管理學科演進發(fā)展狀態(tài)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9 常姝;行業(yè)特色型大學學科發(fā)展戰(zhàn)略管理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1年
10 雷家彬;中國高等學校分類方法的反思與建構[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文庭孝;邱均平;;科學研究活動的社會評價機制及其演變研究[J];評價與管理;2007年03期
2 宣勇;凌健;;“學科”考辨[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3 王建華;學科、學科制度、學科建制與學科建設[J];江蘇高教;2003年03期
4 許茂祖;對“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評估”和“中國大學評價”的比較[J];北方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5 武書連 ,呂嘉 ,郭石林;2003中國大學評價[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3年02期
6 高軍,趙黎明;社會系統(tǒng)組織化研究[J];系統(tǒng)辯證學學報;2002年04期
7 武書連,呂嘉,郭石林;2002中國大學評價[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2年05期
8 劉念才,程瑩,劉莉,趙文華;我國名牌大學離世界一流有多遠[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9 武書連;中國大學排名綜述[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1年08期
10 武書連,呂嘉,郭石林;2001中國大學評價[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1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陳學東;近代科學學科規(guī)訓制度的生成與演化[D];山西大學;2004年
2 龐青山;大學學科結構與學科制度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如何創(chuàng)建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J];中國電子教育;2000年04期
2 劉偉;發(fā)揮老系優(yōu)勢 建設一流學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3 劉永昌,于在平,楊晶,田新紅,王煜;內聚合力 外圖拓展 建設一流學科[J];高等理科教育;2002年03期
4 劉永昌,王康;創(chuàng)建一流學科,教師隊伍建設刻不容緩[J];高等理科教育;2004年05期
5 劉經南;樹立大學科建設理念 推進一流學科的跨越式發(fā)展[J];中國高等教育;2005年Z1期
6 楊潮,邢以群,陳抗生;用好職務崗位資源 推動一流學科建設[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年04期
7 王杰;奮發(fā)努力爭創(chuàng)一流學科[J];廣西高教研究;1999年01期
8 柴天佑,王偉,邵誠;勇于探索 建設一流學科[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99年06期
9 劉承功;;一流學科建設要加強頂層謀劃[J];上海教育;2012年28期
10 徐小洲;梅偉惠;;論世界一流學科建設的戰(zhàn)略起點[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中國農業(yè)大學黨委書記 瞿振元;創(chuàng)一流學科 建和諧校園 促科學發(fā)展[N];中國教育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唐景莉 李薇薇;建設一流學科要有一流思維[N];中國教育報;2013年
3 本報記者 李雪林;沒有一流學科,何來一流大學[N];文匯報;2010年
4 秦小梅 駐站記者 賈國祥 本報記者 蔡桂林;為建設一流學科而拼搏[N];人民武警報;2014年
5 通訊員 閆健卓 劉瑋 蔡朔 劉冰 本報記者 仇方迎 趙鳳華;點面相輝:北工大探索一流學科建設[N];科技日報;2006年
6 通訊員 焦葦 記者 樊麗萍;上海將動態(tài)監(jiān)測一流學科建設[N];文匯報;2014年
7 記者 齊小英;西工大以一流學科打造一流人才[N];陜西日報;2009年
8 汪大勇;讓世界了解中國的大學[N];光明日報;2001年
9 記者 謝思佳 通訊員 岳宗 符信;建設一流學科 打造創(chuàng)新高地[N];南方日報;2012年
10 本報記者 王偉;建設一流學科 培養(yǎng)一流人才[N];廣東科技報;200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沈悅青;基于文獻計量學指標的世界一流學科遴選與分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2245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224539.html